返回顶部

三目标 五理念 八举措 展望成都未来五年

http://www.scol.com.cn  (2015-12-18 15:06:26)  来源:成都日报  
编辑:侯雯雯记者:徐璨    

市委十二届六次全会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一场昨日举行

12月3日至4日,中共成都市委召开了十二届六次全会。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成都市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和《中共成都市委关于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加快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区域创新创业中心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昨日,我市举行市委十二届六次全会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一场,对全会精神、《建议》及《决定》内容进行了全面解读。记者对《建议》提出的未来五年发展总体目标、“五大发展理念”以及《决定》明确的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等关键内容进行了梳理,多角度一窥市委治蓉兴蓉方略和未来五年成都发展宏伟蓝图。

三大奋斗目标

市委十二届六次全会在科学研判新形势新任务的基础上,鲜明提出我市“十三五”发展的总体目标,即:高标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建成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初步建成国际性区域中心城市。

在昨日的发布会上,相关负责人对这三大奋斗目标进行了全面解读。“全会提出的总体目标,既是对全国和全省‘十三五’发展目标的细化落实,又是对市委近年来治蓉兴蓉目标的延展深化。”相关负责人介绍说,该目标进一步回答了今后一个时期“建设什么样的成都”的重大问题。

首要目标

高标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高标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主要着眼于“民生改善”,是成都“十三五”必须实现的首要目标。相关负责人介绍说,成都当前虽已基本消除绝对贫困,但相对贫困问题仍然存在,并呈现出城乡并存的态势,影响了全面小康“含金量”。特别是我市作为全省首位城市和西部特大中心城市,有责任也有条件抬升标杆、高位求进,建成更高标准的全面小康,发挥好带头示范作用。

关键目标

基本建成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

基本建成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主要着眼于“经济发展”,是成都“十三五”必须实现的关键目标。记者了解到,打造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是市委十一届九次全会确立的发展目标。经过4年来的深入推进,我市地区生产总值在西部副省级城市中率先突破万亿元大关,分别占到全省和西部地区的35.3%、7.8%,正在成为引领西部地区发展的重要力量。但是,对标交通主枢纽、产业主支撑、城市主引擎、开放主阵地的“四主功能”,我市部分功能还不够凸显,核心竞争力和带动辐射力还不够强大。“所以,我们必须抓住‘十三五’这个战略机遇期,统筹做好增加总量、提升质量两篇文章,基本建成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 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根本目标

初步建成国际性区域中心城市

初步建成国际性区域中心城市,主要着眼于“城市地位”,是成都“十三五”必须实现的根本目标。“一座城市的综合实力,归根结底体现为,在世界城市分工和全球产业体系中的战略地位。” 相关负责人说,当前,我市经济外向度达35%,正加快成为国家门户城市。随着“一带一路”等战略的深入实施和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基本建成,我市将由国际化初期向中期加速演进。我们必须顺应国际化城市建设规律,加快从“区域中心城市”跃升为“国际性区域中心城市”,在世界城市分工和产业体系中占据重要位置。

八种有力举措

据相关负责人介绍,《决定》在举措方面,提出了八方面措施。具体而言,首先是增强创新创业动力,打通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通道。加大创新资源整合力度,着力构建政府引导、企业主体、校院协作、社会参与的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同时,突破体制机制障碍,打通军民深度融合创新通道。深入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打造国家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还将加快产业创新转型,推动产业迈上中高端水平。重点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推动服务业优化提升、推动现代农业创新发展、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

记者还了解到,《决定》提出的“四大战略”也是融入在八方面举措之内。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环境。推动知识产权转化运用,促进知识产权与创新驱动融合发展,推进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建设。实施人才发展战略,激发创新创业人才活力。深入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加快建设人才强市,系统构建创新人才引育、激励和使用机制。实施金融支撑战略,增强创新创业金融支持。积极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形成各类金融工具协同支持创新创业发展的良好局面。实施开放合作战略,加速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完善支持各类创新要素跨区域流动的体制机制,提升有效配置和充分利用全球创新资源的能力和水平。

加快推出举措

尽快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经验

此外,还将加快载体平台建设,打造创新创业发展引擎。加快推进“创业天府”行动计划,推动成都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领先发展,高水平高起点规划建设成都科学城,积极推动各区(市)县发挥自身优势建设一批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形成“一区一城多点”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区域格局。“下一步,我们将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安排部署,细化举措,狠抓落实,加快推出一批重大改革举措,尽快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全面创新改革

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区域创新创业中心

记者了解到,为加快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区域创新创业中心,《决定》提出了“12345”的创新改革思路,“一个目标”:即加快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区域创新创业中心,“两个通道”:即打通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和军民深度融合创新通道,“三大抓手”:即“创业天府”计划、成都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成都科学城,“四大战略”:即知识产权、人才发展、金融支撑、开放合作,“五大保障”:即组织、政策、法治、服务和舆论。

“两步走”目标

三年率先突破 五年率先形成

据了解,《决定》提出了“两步走”目标:三年率先突破,重点围绕如期完成全面创新改革试验任务展开,在打通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军民深度融合创新两个通道方面取得率先突破,在知识产权、人才发展、金融支撑、开放合作等方面取得明显进展。五年率先形成,围绕在西部地区率先实现创新驱动发展转型,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发展新动力、产业新优势、双创新生态、开放新格局、人才新高地五个率先形成。

五大发展理念

坚持创新发展

加快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区域创新创业中心

坚持创新发展,加快经济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创新发展解决的是发展动力问题。记者在发布会上了解到,未来五年,我市将坚持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以科技创新为核心,以体制机制创新为主攻方向,集成用好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的政策红利,打通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和军民深度融合创新“两个通道”,坚持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深入实施“成都制造2025”“互联网+”行动计划和“创业天府”行动计划,构建创新型现代产业体系,完善发展新体制,促进经济转型升级,不断建设国家先进制造业领军城市、服务业核心城市,加快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区域创新创业中心。

坚持协调发展

拓宽发展空间 增强发展后劲

坚持协调发展,着力增强发展的整体效能。协调发展解决的是发展不平衡问题。据了解,未来五年,我市将坚持树立系统思维,统筹把握“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统筹谋划市域空间、功能、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围绕推进大都市区建设,推进城市形态由单中心城市向“双核共兴、一城多市”转型;围绕优化提升城市功能,切实增强大都市区综合承载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围绕推进统筹城乡改革发展,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围绕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推进文化之都建设,在协调发展中拓宽发展空间,在补足短板中增强发展后劲。

坚持绿色发展

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典范城市

坚持绿色发展,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典范城市。绿色发展解决的是人与自然和谐问题。记者了解到,未来五年,我市将坚持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突出位置,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自觉地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构建城乡生态体系、发展绿色低碳循环经济、推动节约和高效利用资源、加大环境治理力度,让蓝天常在、青山常驻、绿水常流,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典范城市。

坚持开放发展

打造国家向西开放门户城市

坚持开放发展,进一步提升城市国际化水平。开放发展解决的是发展内外联动问题。据介绍,未来五年,我市将大力实施“全域开放”战略,以制度创新为突破口,以全面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统筹推进对内对外“双向开放”,优化开放环境、扩大产业开放,建设国际内陆立体综合交通枢纽和国际区域物流中心,建设国家级中韩创新创业园和中德、中法等重点国际产业园区,加快把成都打造成为国家向西开放的门户城市和内陆开放型经济高地。

坚持共享发展

使全市人民有更多获得感和幸福感

坚持共享发展,不断增进民生福祉。共享发展解决的是社会公平正义问题。记者了解到,未来五年,我市将按照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要求,坚守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注重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通过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就业创业、缩小收入差距、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推进健康成都建设、高标准推进精准扶贫,不断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和群众满意度,使全市人民有更多获得感和幸福感,让共享成为“十三五”画卷最温暖的主题和最厚重的底色。

热点问题解答

1、问:《建议》明确今后五年,成都经济要保持中高速增长,到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010年的3倍以上,为什么要强调保持中高速增长?

答:确定这一速度和规模,我们的依据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单纯从经济数据测算,2014年我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056.6亿元,今年有望达到10800亿元,与2010年的5551.3亿元相比,基本已提前完成中央和省委提出的翻一番目标任务。但成都作为全省首位城市和西部特大中心城市,有责任、有条件提前实现中央和省委提出的“两个翻番”目标,并为保障就业、强化公共服务夯实经济基础。

二是总体来看,“十三五”时期我市发展的“时”“势”“机”都较为有利,仍将处于大有可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同其他城市相比,成都一方面拥有一系列普惠性红利,如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快孕育突破、全面深化改革纵深推进、国家“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战略全面落地等;另一方面还面临一系列特殊利好,如被确定为四川建设国家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依托城市、天府新区上升为国家级新区、高新区获批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及中韩、中德、中法等国际合作园区落户成都等。

2、问:《决定》提出加快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区域创新创业中心,具体来说,有哪些指标、参数能量化国际影响力?衡量建设推进情况?

答:我们正在制定细化的评价指标,在制定相关《实施方案》时将会提出一套指标体系,因为《实施方案》还在制定的过程中,所以初步考虑有工业研发投入占比、专利申请量、创新创业人才数量、国家级创新平台、创新创业载体面积、区域创新带动力等。

3、问:成都将如何打通政产学研用和军民深度融合“两个通道”?

答:《决定》经市委全会通过后,我们将根据决定和中央的统一部署,制定关于创新改革试验区的实施方案,目前这个方案还在制定之中。为此,我市还从三个方面建立工作机制,包括领导机制、协调机制和考核机制。其中考核机制,将建立健全以创新驱动为导向的考核评价及奖惩机制,把创新创业发展成效划入对各级领导的考核范围。

由于是中央授权改革,所以方案需报批后才能实施。就打通“两个通道”的举措,虽然具体的项目目前还不方便透露,但可以明确的是,其中重点比如“三权”改革、知识产权战略实施、构建企业为主体政产学研深度融合途径、科研机构改革将尽快推出,尤其是金融支持创新方面,目前已经开始着手,比如筹划建立成都产权众筹交易所。而深层次改革尤其是中央部署的高校院所参与地方创新试验改革,也已和相关高校签订了协议,已启动实施,比如和西南交大的“环交大智慧城”。 本报记者 徐璨

  • 新闻推荐
四川
社会
娱乐
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