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四个“十条”发布四个多月来 成都不懈改善人居环境

www.scol.com.cn  (2017-10-25 09:09:07)  来源:四川日报  
编辑:林霜  

□本报记者 张红霞

顺着西北—正南走向的河流曲线,长240公里、跨成都10个区(市、县)的“锦江绿道”建设10月23日撩开面纱。这个“锦江故事卷轴”将讲述一个成都天增蓝、水增清、树增绿的故事。此时的成都,市花芙蓉正开,市树银杏叶也正黄,本周六的重阳节是成都第34个“市花市树日”,城乡秋季植绿仍然如火如荼,“全域增绿”计划进入最后的集中栽植阶段。

围绕建设全面体现发展新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目标,成都加快建设美丽中国典范城市。6月18、19日,成都市连续发布“治霾十条”“治堵十条”“治水十条”“增绿十条”,表达铁腕治霾、重拳治水、科学治堵、全域增绿的决心与部署。

四个多月来,成都“三治一增”推进迅速。空气质量、黑臭水体、交通拥堵等治理卓有成效,“绿满蓉城、花重锦官、水润天府”的高品质和谐宜居生活城市正在加快建设。

向科技要绿色提升

10月20日,成都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上,《成都市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2017年修订)(征求意见稿)市民征集意见时间截止,10天里,有54位成都市民对修订预案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修订预案降低了预警启动条件,拟新增蓝色预警,预警级别变为4个,原则上提前24小时发布。靠前、提早预警,这得益于成都在空气质量监控前沿的科技手段。

在锦江区一个被围挡的建筑工地上,“潜伏”着一个环保“哨兵”,24小时盯着工地扬尘,这是网格化空气微站,目前已在成都建成209个,平均一平方公里一个,远远超出年初定下的120个的目标。它们每10分钟报送一次大气在线监测数据,快速发现并锁定污染源,空气微站的效能为蓝色预警提供了基础。针对今冬明春可能出现的雾霾天气,成都将开展秋冬季大气污染防治“十大行动”,防止大气污染反弹。

科技进步,也为治水带来了新气象。根据成都天府国际空港新城起步区建设安排,成都高新区将于年底前启动首批3座埋地式再生水厂建设,日处理污水能力达到10.5万吨,出水排放达到一级标准的A标准最优值。新建的再生水厂全部“埋在地下”,上面是创意草坪区、生态活动区,污水处理站将变为一个生态综合体。这些项目预计2018年底建成并投入运营,以满足“空港新城”65平方公里起步区范围内供排水需求。

科技,还为秋天的诗意增添了趣味。10月21日,西南地区展出品种最多的菊展——成都市第55届菊花展在人民公园开展,云集800余个品种。本届菊展首次联合腾讯,推出了微信“识花君”这个互联网赏花新模式,市民不必再围着展板阅读,只需要拿出手机拍摄,即可了解菊花品种和种植知识。

向管理要绿色效益

这几天,魏小彬正带人清理河道垃圾,作为郫都区红光镇长生村辖区内红星四斗渠的河长,“以前群众发现河道出了问题不知道该找谁,现在我做了河长,一点也不敢怠慢。”

开展防治污染“三大战役”,成都全域推行“河长制”。成都全市有多少位河长?来自成都市水务局的数据表明,目前全市有河长10932名,通过8640个河长公示牌和门户网站向社会公众公示,亮身份和电话,接受社会监督。

郫都区境内的成都市自来水六厂、七厂承担着成都市中心城区80%以上的供水任务,当地划出一、二级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共68平方公里,辖区内所有河道、沟渠都建立了“健康档案”,河长制建设受到高度重视。

经过不懈努力,今年7月,成都54段黑臭水体整治全部达标。“现在水真的很清,河面也很干净,我现在常来河边走走,感觉很享受。”成都市民戴美奉每天在府河边散步,她自诩为“府河绿水的见证者”。

10月19日,成都市水务局公布第三季度对成都市自来水二厂、五厂、六厂、七厂水质的监测结果:中心城区城市供水厂水质106项全分析指标,砷、镉等42项常规指标,锑、钡等64项非常规指标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规定值要求。

1-9月,成都空气质量优良天数179天,其中优25天、良154天,优良天数同比增加7天;优良天数比例65.6%,同比上升2.8个百分点。

这来之不易的整治成果,除了河长制的推行,还得益于企业与机动车的有效减排。成都市环保局负责人表示,全市77家重点挥发性有机物排放企业,将力争年底前全面完成整改。截至目前,成都已淘汰20700辆黄标车,剩余3226辆将于11月底前全部淘汰。

记者手记

美好生活需要美好环境

成都最美秋天在哪里?在成都市民李嫒眼里,她乘坐的地铁10号线就是。车厢内外、站台左右,都有极美丽的彩绘,还有银杏叶状车门拉手、芙蓉花厢贴等,“最佳颜值”名不虚传。

假如“锦江绿道”代表了成都的慢生活,那么,地铁就是成都绿色交通体系“快”的代言人。慢与快同时给生活在这座城市的人们带来了便利。

到今年底,成都首条环线地铁7号线将开通。到2020年,成都将开通14条地铁,同时争取成灌铁路、成渝客专、成绵乐客专等铁路公交化运营。到2022年,成都常规公交与轨道交通有机衔接,便捷换乘系统全面建成,公共交通机动化出行分担率要达到65%。

车少了,空气也会好,“晒蓝天”同时,成都也拥有让人惊艳的绿色。“30米见绿、50米见园”是“增绿十条”引人关注的内容。目前,成都栽植了芙蓉39608株,建成1000平方米以上公园绿地8个,37条道路绿化品质提升。11月底,成都将全面完成秋季增量提质目标任务。

树多了,花多了,城市如花园,人面娇花相映红,处处好风景。

  • 新闻推荐
四川
社会
娱乐
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