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成都儿科夜间急诊量骤增 医生:二胎政策放开所致

www.scol.com.cn  (2017-12-26 09:55:24)  来源:成都商报  
编辑:林霜  

25日下午4点,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急诊儿科已经提示排队情况

四川省妇幼保健院夜间排队队伍 (省妇幼供图)

夜幕降临,喧闹的街头渐渐安静下来,车辆奔驰在回家的路上。但对于四川省妇幼保健院(以下简称“省妇幼”)而言,战斗才刚刚开始,仅仅是取药的队伍,就从取药窗口排到20米开外。进入12月份,急诊儿科的夜间接诊量逐渐逼近白天,在22、23日两天,甚至超过白天接诊量。

成都商报记者调查了解到,进入冬季,包括四川省妇幼保健院、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在内的多家医院急诊儿科开始进入看病高峰期。温度骤降的冬天、儿科医生短缺的现状、二胎带来的高出生率……使得今年冬季的急诊儿科高峰期格外长。从业20年的护士长感叹,第一次这么累!

[病人]

9点半上午挂号全部挂完

中午12点只能挂夜间门诊号

即使心里有预期,昨日走进医院时,陈女士还是被吓了一跳。在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太升南路分部,还没到医生正式上班时间,已经被人海填满,很多家长提前一两个小时就开始排队。5岁的儿子前一晚发烧,陈女士抱着睡了一晚上,8点半不到就跑到太升南路看病。

拿到号时,陈女士前面已经排了30多个,害怕屋里病童交叉传染,陈女士把儿子带到附近的地铁站。拿出为儿子准备好的玩具,为自己准备好的充满电的手机,陈女士驾轻就熟地应对等待。

“等到我早上带孩子从地铁站回到医院,路过分诊台的时候,就听到医生在不停地给家长说,上午已经没有号了。那会儿差不多是早上9点半。”陈女士回忆,“先分诊排队,再挂号排队,找医生看病排队,然后是检查排队、交费排队、拿药排队……”陈女士估算着,花了3个多小时看病,“其中真正看病时间不超过5分钟,抽血一两分钟,等检验报告30分钟,其他时间都在排队。”

今年冬季,省妇幼的一张大厅排队照片上,仅仅是取药的队伍,就从取药窗口排到20米开外。

23日中午12点过,韩女士带着4岁女儿去看病。“一直咳嗽、气喘,当时去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看病,就说已经没有下午的号了,只能挂夜间门诊,当时前面已经排了100多位。”一直到晚上8点左右,韩女士才带女儿成功看到病。

昨天下午4点03分,记者在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急诊儿科挂号处看到,现场已经挂牌提示:“现候诊患者超过50人,排队等候时间大于4个小时。”

[医生]

超负荷运转两个月

呼吸机不够用找其他科室借来应急

对于医生而言,这同样是一场战斗。

右手伸进头颅核磁仪器,脑袋不停往里探,带着多个氧气袋的同时,还要用手不停地捏着复苏气囊——这样的姿势,省妇幼儿童重症医学科主治医师徐静在冬至这天维持了20多分钟。当时正在做头颅核磁共振检查的是一个不到3岁的女童,因为重度脑损伤不能自主呼吸,只能依靠球囊面罩加压提供呼吸。

徐静所在的省妇幼儿童重症医学科,每一天接收的都是儿童中的危重伤员,科室里约10个医生,要负责20多个危重儿童病人。整个科室的超负荷运作已经持续了两个月以上,“我们科室的核定床位一共18张,因为要预留床位,一般75%的床位就算是满员,但现在超过20张床位在使用。”徐静印象中,今年冬季以来,儿童生病的特别多,科室里20多个呼吸机全部超负荷使用,只能从新生儿科再借一台应急。

“每年的10月到来年2月,都是我们打硬仗的时候,所有医务人员都不能休息,但今年感觉生病的特别多。”徐静回忆,上周五上完24小时夜班后,原则上周六上午9点完成工作就可以回家,“但一直忙到中午12点才离开。”——接近30个小时的工作量。前几天科室同事一晚上抢救治疗了3个危重儿童病人,“等到忙完都11点过了,才开始吃晚饭。”

[急诊科]

夜间接诊量一度超过白天

有医院接诊量日均近4000人

相较于儿童重症医学科,省妇幼急诊儿科工作量更大。数据显示,12月21~23日,省妇幼急诊儿科的夜间接诊量逐渐逼近白天:12月21日,白天接诊量210个,夜间接诊量187个;12月22日,白天接诊量185个,夜间接诊量260个;12月23日,白天接诊量266个,夜间接诊量275个。平均夜间接诊量都在80~100个。

以上所有的看病需求,都由省妇幼上半夜的8个医务人员、下半夜的4个医务人员承担。“如果晚上来,前面排起70、80个都是常见的,排起100、120个也有,可能晚上10点了,前面还有70、80个病人。”在从业20年的省妇幼急诊科护士长周凤琼印象中,今年的夜间急诊儿科看病情况最为紧张。

在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相较于平日门诊1700余人次,近段时间华西第二医院儿科接诊患儿数量在2000人次左右,最高时达到了2400人次。

在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上一周儿童内科门急诊量日均接近4000人次,夜间门诊平均约595人次,急诊门诊平均约640人次。

应对

其他科室紧急支援夜门诊

提倡急诊分诊制度根据病人情况分级

早在10月26日,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就启动了《中心医院儿内科门急诊病人高峰季节应急预案》,从全院调配儿科医生支援门急诊。目前,医院中心院区的夜门诊也由原来的1个增加到5个,由各个科室(儿科为主)的医生支援。夜门诊医生须看完100个患儿,并且上了夜门诊的医生当日与次日仍正常上班。

“我们会提倡急诊分诊制度,提前根据病人情况进行系统分级。”周凤琼表示,也已经分增岗位人数,缓解高就诊量给医生带来的压力。急诊分诊制度,是指分诊护士根据患儿的主要症状和重要生命体征,判断就诊患儿病情的轻重缓急,合理安排救治过程。按照一级、二级、三级、四级、五级对应危及、危重、紧急、标准、非紧急5个级别,再分别对应立刻安排患儿进入抢救室、5分钟内入抢救室、30分钟内安排入诊室就诊、1~2小时内安排进入诊室就诊和至少等待2个小时以上才能就诊。

“除了日常的日间门诊外,医院一直开设有夜间门诊、周末门诊。从上周起,医院增加了出诊的医生人数,并延长了门诊服务时间半小时左右。”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门诊部主任、儿科医生陈娟透露。

原因

入冬季节为儿童患病井喷期

二胎政策放开增加患儿数量

之所以出现这么多的夜间急诊儿科看病数量,多位儿科医生解释,每年入冬前后,本来就是儿童患病的“井喷期”。

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门诊部主任、儿科医生陈娟解释,秋冬季节是儿童就诊的高峰期,呼吸道、消化道疾病较为高发。

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门诊部主任表示,来看病的儿童以呼吸系统疾病和消化系统疾病为主,主要表现为咳嗽、高烧等。“还有一个原因,我推测是去年二胎政策放开后,儿童数量增加,也使得儿科病人迎来高峰。”也就是说,二胎政策放开带来的儿童数量继续增加,使得看病量增加。

成都商报记者 颜雪 于遵素 摄影记者 王勤

  • 新闻推荐
四川
社会
娱乐
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