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新兴媒体产业融合大会开幕 媒体人工智能平台在蓉首发

www.scol.com.cn  (2017-12-27 10:44:40)  来源:成都商报  
编辑:林霜  

中国第一个媒体人工智能平台——“媒体大脑”在成都发布

成都,最适宜新经济成长的城市

由新华社和成都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新华社新媒体中心、成都传媒集团承办的第五届中国新兴媒体产业融合发展大会昨日在成都世纪城国际会议中心举行。大会以“深度融合·跨界融合”为主题,来自政府部门、新闻界、企业界、高校等业界400多名代表在大会上进行跨界探讨和交流。此次大会硕果累累——不仅发布了探讨媒体深度融合和跨界融合的《中国新兴媒体融合发展报告(2016-2017)》,现场还发布了国内首个媒体人工智能平台“媒体大脑”。

自2013年起,中国新兴媒体产业融合发展大会已成功举办四届。此番落户成都,表明了这座城市传媒重镇的地位。目前,成都重点发展的数字经济、智能经济、绿色经济、创意经济、流量经济、共享经济“六大新经济形态”,为媒体融合发展提供了丰沃的土壤,推动成都本土成长了一批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新兴媒体。

媒体大脑10秒写稿

通过摄像头、传感器、无人机等方式获取新的视频、数据信息

经由图像识别、视频识别等技术让机器进行内容理解和新闻价值判断

依托于大数据的“媒体大脑”会将新理解的内容与已有数据进行关联,对语义进行检索和重排,以智能生产新闻稿件

人工智能还将基于文字稿件和采集的多媒体素材,经过视频编辑、语音合成、数据可视化等一系列过程,最终生成一条富媒体新闻

昨日上午,在第五届中国新兴媒体产业融合发展大会上,中国第一个媒体人工智能平台——“媒体大脑”发布,并生成了首条MGC(机器生产内容)视频新闻,这条时长2分08秒的视频由“媒体大脑”中的“2410(智能媒体生产平台)”系统制作,计算耗时只有10.3秒。

昨日,成都传媒集团与新华智云科技有限公司就“媒体大脑”达成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未来,由“媒体大脑”生成的新闻产品将走近成都市民身边。也许在未来某一天,当你打开移动端,系统将自动推荐出你爱看的新闻,而这些新闻,都将出自人工智能之手。

10秒写稿背后:

大数据+人工智能

成都商报记者了解到,“媒体大脑”由新华社和阿里巴巴合资成立的大数据人工智能公司新华智云自主研发而成的,是国内第一个媒体AI平台,可向媒体机构提供“大数据+人工智能”的新闻生产、分发和监测功能。“例如会议报道,未来除了记者采写之外,可能还会出现另一种会议新闻的生成模式,这给未来的媒体发展提供了无限想象。”新华社相关负责人表示。

“媒体大脑”最具特色的功能,莫过于10秒写稿了。该产品负责人向成都商报记者透露,“媒体大脑”平台的产品“2410”具备智能分析视频内容的能力,从传感器设备智能识别、检测而获取新闻线索,从而快速生产富媒体内容,结合数据,快速生成文字、图片、语音、视频、数据可视化内容。“‘媒体大脑’还可以基于视频的智能分析,进行异常识别,并判断新闻价值,同时选取报道角度,调配地理位置信息、气象等多维数据,实时生产数据新闻,给媒体机构提供极速的、富媒体式的新闻线索和素材。”

根据上述负责人介绍,“媒体大脑”还将变革媒体分发渠道——未来,新闻将有个性化推荐,并具备语音交互等智能技术,让内容生产者真正了解用户。

未来发展方向:

人机结合写作

“媒体大脑”的这些功能,未来将走进成都市民身边。

在昨日大会现场,成都传媒集团与新华智云就“媒体大脑”达成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产品中的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将为媒体融合这颗种子浇水施肥。

阿里巴巴首席技术官王坚表示,人机结合写作将是随后的发展方向:“下一步的计划就是赋能记者,让记者有机器智能的武装,可以探寻背后庞大的新闻资源。”

据新华社相关负责人介绍,“媒体大脑”和MGC新闻的出现,不是要取代记者和编辑,而是在更高层面上,把人与物的延伸连接起来,更快、更准、更智能地获得新闻线索和新闻素材,赋能记者和编辑,帮助媒体提高生产力。媒体大脑可能不是未来媒体发展的唯一方向,但一定是其中一个方向。

成都商报记者了解到,“媒体大脑”将为成都传媒集团等媒体机构提供强大的智能版权监测、智能新闻分发、智能语音合成、新闻会话机器人、实时录音转文本等功能。今后,媒体机构还可根据自身需求,个性化定制用户画像、人脸核查、“2410”智能生产平台等增值服务。

《中国新兴媒体融合发展报告(2016-2017)》发布

四川互联网应用主要集中在成都

一年来媒体融合发展有哪些最新实践?新形势下媒体融合如何向纵深推进?过去一年成都地区互联网应用发展如何?昨日,第五届中国新兴媒体产业融合发展大会发布了《中国新兴媒体融合发展报告(2016-2017)》。

“移动优先”是此份报告的主题。成都商报记者了解到,《报告》由新华社新媒体中心出品,由我国媒体融合研究领域权威专家学者共同完成,从不同区域、不同行业系统梳理新兴媒体产业近年来的行业动向、发展特点,探讨解决如何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和跨界融合的问题。

移动优先

“互联网+”助力新闻信息传播

《报告》立足于对传统主流媒体深度融合发展可行路径的思考,将“移动优先”战略作为突破口,考察受到互联网化趋势影响较为显著的八个传统行业——新闻信息、文化娱乐、政务服务、零售、生活服务、金融、交通和旅游,探讨它们在互联网化和移动化的共同作用下进行的转型探索和呈现的策略特征。

《报告》指出,“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为整个新闻行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未来,基于大数据技术和算法技术的智能推荐将会是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的主流发展趋势。

中国互联网指数

成都位列全国第六

成都商报记者在《报告》中注意到,四川在“互联网+”方面的实践主要集中在为大型互联网平台提供辅助功能的技术研发和服务,在四川省政府的政策支持下,一些创业企业快速成长起来,形成了四川地区互联网应用的特色。

《报告》特别指出,四川地区的互联网应用“主要集中在成都”。根据腾讯研究院发布的“2016年中国互联网指数”,成都位列全国第六(前五位是北上广深杭),成为中西部地区互联网产业的领军者。

《报告》中还重点提到了成都传媒集团。作为本地主流媒体,在过去一年中,集团通过打造新型媒体产品和生产方式,提升媒体影响力,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从各要素的简单“相加”,实现在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上的深度“相融”。集团自2016年底着力打造的三大新媒体拳头产品——区域性时政类移动媒体产品“锦观客户端”、主打调查新闻和深度报道的原创新媒体栏目“红星新闻”、正在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财经媒体“每日经济新闻”,以及支撑系统新媒体中心的中央厨房,也以大篇幅名列《报告》之中。

成都传媒集团与新华社联手

打造“熊猫社区” 向世界讲述成都故事

昨日,成都传媒集团还与新华社“熊猫社区”国际传播项目组签署了合作框架协议,将共同打造“熊猫社区”国际传播项目。作为“外交使者”、“成都城市名片”的大熊猫,将在这个新的平台上继续“卖萌”。

成都商报记者了解到,“熊猫社区”国际传播项目汇集了新华社四川分社、新华社对外部、新华社产品研究院、新华网等精英策划团队,将策划制作熊猫宝宝中英文动画片,设立熊猫国际传播报道奖,出品熊猫主题出版物、熊猫传播研究系列丛书、熊猫主题文创产品,打造熊猫国际传播智库产品等,深度开发熊猫IP价值。

据悉,项目计划先期通过网站、海媒平台账号、在新华社对外部运营的“CHINA FEATURES(特写中国)”英文网站推出专区、在新华社对外英文大广播中开辟栏目等渠道,运用社交网络视频直播、“VR+熊猫”直播、熊猫图片故事、特写熊猫、看熊猫知成都懂中国系列微视频等形式,以熊猫为媒介沟通世界,以熊猫为入口讲述成都故事,以熊猫为符号塑造成都形象,积极探索熊猫主题中国故事的国际传播和社交传播路径,打造新华社中国地方新闻对外报道的熊猫独有品牌,提升成都城市国际影响力和文化发展实力。

又讯 昨日的第五届中国新兴媒体产业融合发展大会上,还进行了新华社“现场云”2017年度评优奖项颁奖仪式,其中成都传媒集团在此次评选中获得“创新策划特等奖”。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宋建武:

媒体融合应移动优先 人工智能必不可少

作为《中国新兴媒体融合发展报告(2016-2017)》报告课题组代表,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宋建武昨日在大会上对此次报告进行了解读。媒体融合应移动优先,是宋建武反复强调的要点。

宋建武表示,《报告》中的多项数据,可以看到移动化近几年正在飞速发展——我国2016年10月份开始移动终端的设备数存有量已经超过了10亿,95.3%的网民是使用移动终端上网,三大运营商在网络建设方面也在进行积极的努力,5G即将启动。宋建武指出,这意味着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必须顺应移动化大趋势,强化移动优先意识,实施移动优先战略。“媒体要以移动作为第一渠道,首要渠道,通过这个渠道建立连接。”

但他同时也指出,目前很多传统媒体在多年的媒体融合发展当中容易陷入一个习惯性的思维,在移动优先时,只做信息发布的端口,而没有内容和用户数据,还停留在一对众的传播状况。“因此,媒体要建立起平台意识,对传统的媒体内容生产模式和生产观念做必要的调整,并用精准的分发取代千年一面的传播信息分发模式。”同时宋建武还提出,目前发展移动化产生的巨量数据只有通过人工智能才能够有效处理,因此人工智能的应用也必不可少。

成都商报记者 尹沁彤 实习记者 邹悦 实习生 向莲君 摄影记者 王红强

  • 新闻推荐
四川
社会
娱乐
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