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20年后成都长啥样?“窗含西岭千秋雪”的公园城市

www.scol.com.cn  (2018-02-28 08:59:13)  来源:华西都市报  
编辑:林霜  

制图高翔

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需要若干“世界城市”来支撑和代表国家参与国际竞争。除了北上广深等4个一线城市外,众多新一线城市也在积极争取,希望能在全球城市体系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作为正在全面建设体现新发展理念国家中心城市的成都,也向世界展示了其进取心。2月27日,在成都市两会上,《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5)(送审稿)》正式交由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讨论。作为成都市的第五轮总体规划,此次规划把眼光放在了更宽广的时空维度上。

到2020年,高标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建成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国家中心城市;2035年,加快建设美丽宜居公园城市,全面建成泛欧泛亚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国际门户枢纽城市;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设现代化新天府,成为可持续发展的世界城市。

这是成都给20年后的自己画的自画像,也是成都第五轮总体规划的目标愿景。

新布局

“一心两翼三轴多中心”龙泉山公园为成都“心脏”

“两山夹一城”到“一山连两翼”,成都将构建市域“一心两翼三轴多中心”的网络化空间结构。

其中,“一心”即总面积1275公里的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两翼”包括中心城区和东部城市新区;“三轴”分别是南北城市中轴、东西城市轴线、龙泉山东侧新城发展轴;而“多中心”,即在市域范围内形成28个国家中心城市功能中心。

在城市功能分区发展上,实施差异化区域发展战略,构建“东进、南拓、西控、北改、中优”差异化发展的五大功能区。优化空间结构,重塑产业经济地理,推动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

其中,定位为城市永续发展新空间的东部区域,加快建设天府国际机场及高铁枢纽,重点发展临空枢纽经济、先进制造业、通用航空和综合服务配套等产业。作为区域创新发展新引擎的南部区域,要突出公园城市特点,把生态价值考虑进去,努力打造新的增长极,建设内陆开放经济高地。西部区域则高标提升,探索城市绿色发展新模式。而中部区域,将降低开发强度、降低人口密度,降低建筑尺度,集聚金融商务、文化交往、创新创意、都市旅游产业,开创美丽宜居公园城市新路径。

值得注意的是北部区域,除了要大力实施城市有机更新,改造提升老工业基地、老旧居住区及老场镇。还将加强通风廊道管控,划定一级通风廊道344平方公里,占北部区域49%,严控通风廊道内建设。

强经济

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 布局66个产业功能区

成都将构建创新驱动、集约高效的现代化经济体系。大力夯实实体经济,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打造产业生态圈,建设66个产业功能区,提升参与国际产业分工的比较优势。

同时,培育创新生态链,以五城区、高新区和天府科学城为载体,完善“基础研究和科技研发-创新孵化-应用转化”全链条创新体系,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构建具有成都特色的新经济产业体系,重点发展数字经济、智能经济等六大新经济形态,推动新经济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

事实上,成都对现代化经济体系的谋划一直在进行中。去年7月,成都召开国家中心城市产业发展大会,明确了加快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区域带动力的现代产业体系,布局规划66个产业功能区。4个月后,成都市新经济发展大会勾勒出新经济发展蓝图,到2022年,新经济产值达5000亿元以上,新经济总量指数排名进入全国第一方阵。

好风景

构筑29条观山市域廊道 再现“窗含西岭千秋雪”盛景

一直以来,提起成都,绝大多数市民脑海中都会浮现出宜居二字。未来,成都的城市风貌将怎么变?除了宜居外,还要大气和国际。

记者了解到,依托成都深厚的文化底蕴,将塑造“蜀风雅韵、大气秀丽、国际时尚”的城市风貌,构筑“三轴、四心、多片”的整体景观格局。“三轴”即3大景观骨架,包括东西城市景观轴、城市中轴线景观轴、东部城市新区景观轴;“四心”是4个重要的景观核心,包括老城中心、天府新区中心、空港新城城市中心、简州新城城市中心;“多片”是展示天府文化形象、体现时代特征的重点景观区域。

值得关注的是,成都还将合理确定城市的开发强度和建筑高度,营造中轴、门户、老城、中心四类城市标志性天际线。构筑29条观山视域廊道,再现“窗含西岭千秋雪”盛景。也就是说,居住在成都的市民,在将来,打开窗户或站在阳台上,迎面而来的,就是雪山。

有内涵

历史城区范围扩大近一倍 打造200条文创特色街区

拥有几千年建成史的成都,历史文化底蕴浓厚。对于这份宝贵的历史馈赠,成都将全面保护历史文化。构建系统完善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体系,全面保护世界文化遗产、历史文化名镇(村)、历史文化街区等11个类别的历史文化资源,并实现全域历史文化遗产应保尽保和突出展示。

重点保护成都历史城区,将历史城区范围由13.6平方公里扩大到24.66平方公里,历史文化街区和风貌区占历史城区的面积比例由7.2%增加到28.98%。

在传承发展上,将深入挖掘“创新创造、优雅时尚、乐观包容、友善公益”的天府文化内涵。打造“双核两带十九片”文化创意集群和200条文创特色街区,建设国际性文创产业生态圈。

高水平建设文创名城、旅游名城、赛事名城,高标准打造国际美食之都、音乐之都、会展之都,提升城市文化全球影响力。将天府锦城建设成为体现“老成都、蜀都味、国际范”的天府文化传承展示区、文商旅融合发展创新区和老城中优转型示范区,彰显“老成都、蜀都味、国际范”的核心区域。

增绿色

建设公园城市 规划建设102座城市公园

推窗见田、开门见绿,未来的成都,将由天府绿道串联起生态区、公园、小游园、微绿地,构建出五级绿化体系。在公园城市建设的目标下,绿满蓉城、花重锦官、水润天府的景致,令人期待。

具体到建设路径,总体上,成都将构建市域“两山、两网、两环、六片”的生态安全格局。对于已启动建设的天府绿道,将加快实施全域“一轴两山三环七带”区域级绿道。届时,以区域级绿道为骨架,城市级绿道和社区级绿道相互衔接,形成串联城乡公共开敞空间、丰富居民健康绿色活动的天府绿道体系。

另一方,城市公园的建设步伐也在加快。其中,中心城区和东部城市新区规划建设102座城市公园。因地制宜建设3000平方米以下的小游园,见缝插绿设置微绿地。

让绿色福利变得可触可感,在成都,全域增绿的行动早已展开。今年的成都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到,2017年,在实施“增绿十条”下,城区绿化“春季秋季战役”被打响。成都启动并加快建设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天府绿道,新增绿地809万平方米。在“花重锦官”增花添彩工作中,市花芙蓉花总量翻了一番。眼下,成都的森林覆盖率增至39.1%、蓄积量达3367万立方米。

快交通

高速公路“3绕17射”实现市域“半小时”交通圈

除了城市产业、经济、风貌的变化,成都还将为生活在这座城市的市民谋福利。未来,成都将构建优质、均衡的公共服务设施体系,重点建设天府奥体城、国际会议中心、音乐厅、博物馆、美术馆等。其中天府奥体城规划总面积85平方公里,将建设成为国际体育赛事名城核心区。

同时,构建15分钟基本公服圈,建设社区综合体,为居民提供“一站式”的社区公共服务。在住有所居上,重点增加租赁性住房、人才公寓、产业园区配套住房等多种类型住房,保障城市多元化人口的居住需求。

在交通上,构建网络化、多层级、高标准市域快速交通体系。规划“3绕17射”高速公路,实现市域“半小时”交通圈。通过“6高12快”横向联系通道,支撑中心城区、东部城市新区联动发展。而在中心城区,要构建“16高25快”和68条结构性主干路共同构成的骨干路网。

一体化

构建4级城乡体系 推进240公里产业发展走廊

未来的成都,将加快建设国际门户枢纽城市,成为全球城市网络的重要节点。

在加快成渝相向发展上,成都要重点推进形成长度240公里的龙泉山东侧产业发展走廊,打造成渝城市群新兴增长极。担当省会责任,成都将与其他市州横向错位发展、纵向分工协作,形成互惠互利的利益共同体。同时,推动成都平原城市群一体化发展,通过规划共绘、交通共建、产业共兴、生态共保、资源共享、政策互补等,实现城市共荣。

另一方面,在城乡融合发展的大背景下,将构建起四级城乡体系,全域塑造“产田相融、城田相融、城乡一体化”的城乡形态。

其中,植入文化、旅游、创新、农业科技等功能,重点建设景区型、园区型、农业型3种类型97个特色镇。着力推进城乡规划、资源配置、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社会治理五个一体化。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殷航谢燃岸杜江茜

  • 新闻推荐
四川
社会
娱乐
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