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龙虹公路贯通后让龙溪虹口两大景区终成环线 乡村发展迎来新机遇

www.scol.com.cn  (2018-04-08 09:23:04)  来源:成都日报  
编辑:林霜  

杨广在修通的龙虹公路上

修复后的龙虹路让居民对未来充满希望

“路通了,优势就有了,绿色生态不再藏于深巷无人识。这不,已经有投资者来了,产业发展有了新机遇!”昨日,都江堰市龙池镇东岳社区党支部书记杨广非常兴奋,这位村级“山长”,开着车从前不久才修通的龙虹公路到山顶,在巡查的同时极目远眺。蜿蜒的山路以山顶为界,一边属于龙池片区,一边属于虹口片区。以前路不通,成为发展瓶颈。龙虹公路的贯通,让龙溪虹口两大景区终成环线,一举打通了发展的“任督二脉”。

路修复了

不到两个月 打通两个片区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除了村上的事务,对当地动植物资源的巡查、林业结构调整,甚至地质灾害巡查,都是杨广的工作职责。“我是一名村支书,同时也是一名村级‘山长’!”杨广告诉记者,都江堰“山长制”是一项创新,“山长制”贯彻森林资源目标责任制,建立市、乡、村、组四级“山长制”组织工作体系,落实森林资源保护责任主体。在龙池镇这样森林资源丰富的地方,“山长制”发挥着重要作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色生态成为村民致富发展的保障。“如果不能对绿色资源加以掌控,如果不能将之转换为当地持续发展的动力,那就是不合格的‘山长’。”杨广告诉记者。

去年夏天,龙池镇党委、政府负责人走进东岳社区等,想解开一个疑团:为啥虹口游人如织,相邻不远有良好生态优势的东岳等几个社区就不能分流一点人气呢?这几个社区一直只能发展传统农业,搞旅游很困难。答案解开了:由于历史原因,龙虹公路路面多处受损,龙池和虹口两大片区被阻断,形成了发展瓶颈,给当地居民的生活生产带来了很大影响。

杨广在日常的巡山工作中,一直也有路不通的忧虑。由于龙池镇地质灾害隐患点位多,汛期来临,地灾防汛工作将成为重中之重;龙池镇作为山区乡镇,冬季的森林防火工作一直以来都是工作的重点内容。没有路,抢险、防火都是难题。更重要的是,林业结构调整是村级“山长”的重要职责。“这里的村民种植传统中药材以及蔬菜等,附加值非常低。另一方面,因为生态好,这里的蔬菜品质高,老腊肉是出了名的好,但路没修复,一切发展都免谈,农业农村现代化也无从谈起!”

在镇村多次碰撞交流后,修通龙虹公路成为共识。今年开工时,受发展制约多年的村民拍手称赞,杨广带头投工投劳,党员志愿者和村民也积极支持。龙池镇政府联合东岳等3个社区以“政府资金+村公资金+群众投工投劳”的方式将此路修复。这条毛坯路政府和社区共投资40余万元,基本用于机具的租赁,修路工人都是由居民自发组织而成的。这条路从开始修复到修复完成,用了不到两个月,解决了居民出行以及车辆出入难的问题。“现在,龙虹路修复了,简直解决了我们的心病!”昨日,当记者来到修复完工的龙虹路,东岳社区的村民刘大爷不由感慨地说。

机遇来了

外出务工村民准备返乡创业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必须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提高农业创新力、竞争力和全要素生产率。

记者看到,修复后的龙虹公路是一条蜿蜒而上的毛坯路。据介绍,龙虹路共20余公里,在修路前未修复受损路段达5.3公里,修复后的龙虹路路面平均宽7米,通行条件良好。待今后资金允许,镇村将紧接着对路面进行处理,争取尽快将毛坯路变为更加便利的水泥路。

龙虹路两旁有不少新种植的行道树。龙虹路修复完之后,社区紧接着就搞起了绿化,将道路两旁都种满了樱花树。“这条路修复之后,沿线的居民都十分开心,也都很支持。居民们都说这条路让他们对美好生活充满了希望。”杨广高兴地说,已有搞旅游的投资者慕名而来,以前不少外出务工的村民现在都纷纷返乡创业,准备投资家乡大干一场。

“乡村振兴提的生活富裕怎么实现?就是要依靠绿色优势来实现,让旅游业发展起来。”杨广说,龙虹公路修复后,不仅让沿线务农的居民出行更方便,也开阔了他们的眼界,当地的旅游业和农业将迎来融合发展。政府和社区给很多有条件搞旅游和农业的居民出了主意,让他们瞄准商机搞乡村民宿、农家乐和种植猕猴桃、厚朴等。

东岳社区6组的汤建军,是返乡创业的典型。他在龙虹路修复之后就萌发了做乡村民宿的想法,第一时间找到杨广商量、探讨。在得到社区认可后,汤建军很快就将自己的旧房屋清理出来,目前正在进行房屋装修工作。“因为这里的道路不方便,所以我平时也很少住在这里,现在道路通了之后就想把这个房子利用起来,搞一搞旅游。”汤建军表示,这条道路修复之后让附近的居民都很欣喜,以前不管是务农还是出行都只能走路,一个来回要花3个多小时,现在开车只需要20分钟,太方便了。

东岳社区的袁安富是社区出了名的种植大户,种植了猕猴桃30余亩、厚朴10余亩,目前正在研究林下套种技术。他告诉记者,龙虹路修复后,不仅节约了运输成本,也节约了运输时间。“路通了之后确实对沿线社区的带动非常大,农户种植的猕猴桃、中药材等经济作物不会因路不通而滞销,商机自然而然就来了。”

当地产业的悄然变化,在龙池镇党委副书记李洁看来,正是一次产业转型。上世纪90年代龙池镇开始转型种猕猴桃、2000年以后转型发展旅游,“现在旅游业更是开始转型升级,开始了乡村旅游3.0版本的跃升。乡村振兴的大好机遇,必须好好把握!”李洁认为,成都当前正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城市,全力推进农业农村生态文明和绿色发展,自然而广袤的绿色资源,就成为彰显城市品质不可或缺的生态本底,龙池镇有绿色资源的先天优势,将抓住机遇,走出一条乡村振兴发展的新路子。

本报记者 杨华春 文/图

  • 新闻推荐
四川
社会
娱乐
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