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考古成都”6月9日在金沙遗址博物馆开展

www.scol.com.cn  (2018-06-06 09:15:19)  来源:四川在线  
编辑:林霜  

双元村墓地出土铜鼎

商业街船棺葬出土漆床

飞虎村船棺葬出土的“成都矛”

■天府早报记者 段祯 图片由金沙遗址博物馆提供

6月9日是“文化和自然遗产日”,《考古成都——新世纪成都地区考古成果展》将于当天在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开展。展览将首次集中展示成都商业街船棺葬、老官山汉墓、江南馆街唐宋街坊遗址等21世纪以来成都地区重要考古遗址出土的 300 多件/套文物。值得一提的是,展览包含近30处成都平原重要考古遗址,从时代最早的高山古城遗址到距今仅数百年的明代宦官墓群,时间跨度长达4000年左右;其中,出土成都平原最早人骨的高山古城遗址、北宋高官何郯及其家族所葬的何氏家族墓地、“地下青铜器宝库”双元村墓地等多个考古遗址更是从未与大众见过面的新发现。

多个遗址证实成都人自古就“好耍”

2001年,金沙遗址的惊世发现开启了成都考古发现的“黄金时代”,江南馆街唐宋街坊遗址、老官山汉墓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在内的各项重要考古发现接踵而至,改写着人们对成都历史的固有印象:高山古城遗址保存着目前所见成都平原最早、保存最完整的人骨,是解开“成都人从哪里来”这一谜题的重要线索;飞虎村船棺葬出土的“成都”矛,这是目前发现成都平原最早的有“成都”铭文的器物;老官山汉墓出土织机模型为“成都造”高级丝绸提供了最有力的证明,填补了中国乃至世界丝绸纺织技术的空白,经络漆人、简牍更是中华医学史上的重要发现……

不断涌现的考古新发现不仅改写学术研究认识,也一次次刷新着成都历史的“新高度”:春秋战国时期墓葬群双元村墓地被誉为“地下青铜器宝库”,这里出土的660余件青铜器纹饰精美,铭刻着神秘的巴蜀符号,如同一本写满密码的书籍正等待解读和破译;江南馆街唐宋街坊遗址,证明了唐宋时期成都就已有了很高的城市规划和建设管理水平,不仅街道、建筑、排水设施等布局合理、错落有致,就连道路也是使用特制的细长条形砖竖砌而成,实用和美观兼具,4条铺砖道路纵横交错长达数十余米,这在中国城市考古史上也是独一无二的。不仅如此,成都人自古以来就“好耍”的证据也被考古发现记录了下来——东华门古遗址在明代是蜀王府东府及其苑囿区,其中的水面景观“摩诃池”自隋朝就已开凿,在唐代成为了著名的风景区,频频出现在文人墨客的诗词中,可见是成都人非常爱逛的“水景公园”了,直到五代以后它才被纳入皇家园林。

展览结合实物讲述科技考古应用案例

在许多人眼里,考古可能是神秘、惊险的“掘宝”工作,也可能是日复一日地枯燥发掘。不可否认的是,田野工作确实是考古发掘的基石,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考古早已广泛应用,并开始出现在了大众的视野中。

科技考古是指应用自然科学技术解决考古学问题,将古人活动产生的实物证据,通过科技检测、分析,复原等,以弥补文献或传统考古学的不足。例如动物骨骼的采集和鉴定能揭示不同时代人与动物的关系,展示不同时空内古人类利用动物的特点。由于动物考古专家对动物骨骼的熟悉,还发生过他们在外用餐时发现餐馆“货不对板”、用其他动物冒充出售的趣事。

有了动物骨骼采集鉴定等新方法、新科技的加入,传统考古学也被开拓出新的领域,从而为考古研究提供了更多信息与解释途径。据了解,本次展览也将根据成都地区的考古实例,结合说明图版和植物种子、动物骨骼、冶金遗物等实物,为观众讲述动物考古、植物考古、环境考古、冶金考古、空间考古等科技考古的应用案例。

展 品 点 击

商业街船棺葬漆床见证文保“巧手”

考古发掘出土保存较好的文物大都处于较为封闭、稳定的埋藏环境中,如果离开原来的位置而没有进行保护,很多珍贵的文物可能很快就会消失,甚至毁于一旦。从金沙遗址象牙的有机硅封存,到赵廷隐墓壁画的完整揭取和保护,再到老官山饱水竹木漆器的提取和修复,文保人员的“巧手匠心”将考古发掘与文物保护“无缝对接”,这才使文物得以完整保存。

此次展览中体量最大的文物——出土于商业街船棺葬的漆床,就是文保人员巧手修复的结果,这件漆床长约327厘米、宽约143厘米,是同时期中国出土最大、最完整的漆床,这还是它第一次对外展出。与此同时,双元村墓地、三星村遗址、飞虎村船棺葬墓群等遗址出土文物也是首次走出文物保护修复室与观众见面。

此次展览将从6月9日持续至8月19日,展览期间还将举办系列讲座,邀请考古及文保专家亲临展厅,为观众揭开考古发掘、文物保护修复过程中惊心动魄的故事与花絮。

  • 新闻推荐
四川
社会
娱乐
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