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批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经验公布,这3条成都经验为何入选?

2021-09-03 10:29:42来源:四川在线编辑:熊珮

四川在线记者 蒋君芳

9月3日,四川在线记者从成都市发改委获悉,近日,国家发改委对部分地方推进新型城镇化工作进行了第三批经验推广。在批次推广经验中,金堂县建设安全韧性城市、郫都区推动人才入乡、崇州市深化“农贷通”服务等3条来自成都市的创新举措入选。

它们为何能入选?四川在线记者进行了一一梳理。

金堂:建设安全韧性城市

金堂月亮岛首端防冲整治护岸

金堂因水而兴、因水而美,素有“千里沱江第一城”之美誉,但因上游尚未修建蓄水工程、下游峡口过流能力不足、县城市政管网建设落后且缺乏有效规划等问题,遇到暴雨城区积水严重,给城市带来了重大安全隐患。新中国成立以来共发生洪灾16次,2013年、2018年、2020年连续遭遇洪峰流量达7250m3/s、7810m3/s、8100m3/s的洪水,上万公顷农作物受灾,经济损失达60亿元以上。

金堂综合管廊建设现场

针对县城防洪排涝能力不足等短板弱项,金堂县按照“标本兼治、洪涝合治”思路,编制《沱江金堂区域防洪能力提升总体规划》《金堂县海绵城市专项规划》《金堂县地下综合管廊专项规划》,全面构建防洪排涝“一张图规划、一盘棋建设”,统筹解决“当前”和“长远”的问题。统筹实施筑堤、拓卡、清障、疏浚等防洪能力提升“十大工程”、地下综合管廊省级试点等项目建设,不断增强筑堤、扩卡、清障、疏浚等防洪能力,逐步提升城市发展韧性。

为全力保障项目高效统筹推进,金堂县成立以了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为双组长,相关镇(街道)、县级部门为成员的领导专班,统筹指导项目实施。

与2018年(洪峰流量7810m3/s)相比,2020年(洪峰流量8100m3/s)全县受灾面积、直接经济损失分别降低10%、44%。

郫都:推动人才入乡

近年来,农村普遍存在人才“只出不进”现象,年轻优秀人才流失严重,紧缺人才进不来。为有效破解农村人才“能出不能进”难题,郫都区推出了系列举措:

发布“一张需求清单”。立足村庄实际,围绕乡村紧缺的村庄经营、产业发展、公共服务、文化艺术、乡村治理等八类紧缺人才,科学确定各村人才引进种类及数量,制定乡村急需紧缺人才需求目录,明确进入标准和条件,动态发布需求清单,面向全社会张榜纳贤。

郫都区

锁定“五类重点群体”。瞄准有乡村情怀的城市高层次人才、在郫企业家、郫都籍在外成功人士、返乡创业大学生、退役军人等五类重点群体,采取“线上+线下”推介、以人引人等办法,建立目标人才库,拓展引才朋友圈。

严格“六步甄选办法”。制定“新村民”“新农人”招引办法,建立“自愿申请—村委会资格审查—三分之二村民或村民代表表决同意—线上线下公示—签订融村协议—颁发证书”甄选流程,层层严格把关,全程接受村民监督。

郫都区

同时,为打消“新农人”“新村民”是“外人”顾虑,郫都区还积极探索赋予下乡人才“新身份”,设立专项人才福利政策,让他们享受就医、入学、宅基地使用权等村民同等待遇。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探索开展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界定和资格认证,保障急需人才共享村集体发展成果,让各类优秀人才安心深耕乡村。

系列举措推进以来,郫都区累计引进“新村民”“新农人”2000余名,带动近3万名各类人才下乡创新创业。

崇州:深化“农贷通”服务

崇州“农贷通”平台

近年来,聚焦“把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这一目标,崇州进一步深化全国农村金融服务综合改革和全国农村“两权”抵押贷款经验,升级“农贷通”融资平台,优化农村金融生态环境,拓宽农村产权抵押担保权能,形成“1+3+7”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累计实现农村产权抵押融资28.39亿元,2021年,县域金融生态环境在四川省GDP200亿元以上组排名第15位,较上年提升4位。

这其中,一些具体经验做法值得关注。

比如,为构建抵押融资风险分担体系,崇州制定了《乡村振兴农业产业发展贷款风险补偿金管理办法》,财政出资4100万元建立风险基金,政银按照8:2分担风险,对风险补偿金10倍放大进行担保。与省农担合作建立600万元的风险补偿金放大40倍进行担保。

首单生猪期货价格保险

同时,崇州还积极探索推行“功能区+主办行”制度,注资1亿元成立担保基金、争取人行投放支农再贷款4亿元,引导8家商业银行、7家保险公司、2家担保公司创新金融产品45个,实现9大类农村产权抵押融资,探索宅基地“以租代抵”融资,开发出全省首单“生猪+保险”期货产品,发放成都市首笔生猪活体抵押贷款,新开发17个涉农金融产品,依托旺达集团、农信互联发展农业供应链金融,实现多机构、多品种、多层次聚合融资。

成都市发改委供图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