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大运会场馆 有“科技”有“狠活”

2023-06-27 11:45:16来源:四川在线编辑:熊珮

四川在线记者 王若晔 高敬 兰珍

一项重大国际赛事,场馆设计历来是一大看点。场馆是运动竞技、观赛的主要载体,也是展示城市发展水平的重要窗口。成都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共设置比赛训练场馆49处,包括东安湖体育公园、凤凰山体育公园等13处新建场馆,以及改造提升的36处原有场馆。届时,田径、跳水、射箭、篮球、排球等多个比赛项目,将在这些场馆精彩上演。

目前,成都大运会火炬“蓉火”正在神州大地传递。一个月后,这束火焰将回到成都,点燃位于东安湖主体育场旁的主火炬塔。在大运会即将到来之际,四川在线记者前往多个场馆探馆,感受科技无处不在,个个科技范儿十足。


东安湖体育公园主体育场。中建八局西南公司供图

更低碳的绿色场馆:实现节能环保效果最大化

距大运村仅1.5公里,成都大学排球馆是离运动员生活区最近的比赛场地。其中,新修的副馆是运动员热身训练场地。


成都大学排球馆采光井。陈世文 摄

在馆内抬头仰望,纵深高处,有一个银灰色、600平方米大小的玻璃采光井。阳光照进采光井,均匀散布在场馆各处。如何实现如此透彻采光的?“秘诀就藏在这些玻璃上。”在副馆外,场馆工作人员指着一排排倾斜的玻璃幕墙解释说。

采光井玻璃幕墙使用的是一种新型建筑型材玻璃,因截面呈U型,比普通平板玻璃的机械强度更高,有理想的透光性、较好的隔音性、保温隔热性,而且施工简便。“U型玻璃具有较高的工作强度和弯曲强度,属于安全玻璃,施工效率比修砌普通砖墙快10倍。”工作人员说。

此外,制作一套U型玻璃,原材料来自废旧玻璃,减少了废弃污染。因外表美观、采光良好,内外墙无须多余装饰,也不使用油漆和涂料。“如果与未安装玻璃采光井的同等大小场馆对比,每天在灯光耗电上可节约300—500千瓦时。”工作人员解释,“相当于一个三口之家两三个月的用电量。”

除了提高一楼采光效率,采光井还能起到稳定建筑气压的作用。“在副馆二层开启空调后,一层就可不再使用空调,气流上下贯通,节省电力。”


成都大学排球场馆。陈世文 摄

利用一些“小巧省”的改动,自然巧妙地实现节能的,还有西南财经大学排球场馆。大运会期间,该场馆将承担约20场竞赛。这座已建成20多年的场馆,内部经过一番不动声色的换装后,变身为会“呼吸”的绿色场馆。

“场馆内部改造采用绿色环保的技术材料,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通风和采光。”排球馆项目技术负责人陈聪介绍。

场馆座位上方,四面墙体被重新改装为自动排烟窗。188扇玻璃窗一键开启,除满足一旦发生火灾时的排烟功能外,还能兼顾自然采光和通风。“窗户开启时,角度大于70°。炎炎夏日,内部1分钟即可形成空气对流。”陈聪补充说,“窗户还可以调节多个角度,确保达到最好效果。”


西南财经大学排球场馆顶部的布袋风管。兰珍 摄

抬头看场馆天花板,记者发现,和常见的场馆不同,10多米高的顶层,纵横交错着一条条灰色圆桶布袋,布袋上均匀分布着出气孔眼。

“这是空调管道。”看出记者的疑惑,陈聪解释说,对比一般的空调镀锌风管,布袋风管不用包裹防凝水的保温层,而且重量极轻,每平方米只有290克,相当于一般金属镀锌风管的四十分之一,对结构的承重负荷可以忽略不计。而且布风管是柔性织物,不仅能消除风管内的声音,还可以吸收其他噪声。

看似普通的布袋风管,其实效果很好。一方面,由于材料及设计特性,使用时只需要150帕静压即可达到送风需求,沿程阻力也可忽略不计,大大降低了空调运行时的成本。另一方面,相较于镀锌风管,施工成本及时间也大大缩短,成本节约了40%,施工时间节约了半个月。

按照“绿色、节俭、必须”的办赛原则,成都大运会各大场馆都有低碳妙招。东安湖体育公园等新建场馆,充分利用新型建筑技术、可再生能源、绿色建材等多技术手段,打造绿色低碳示范建筑。

成都大学排球馆等既有场馆的改造,没有做大开大挖的“大手术”,而是充分利用大运会契机,优化自然通风和采光,加装布袋风管、使用能在夏天降温10℃以上的喷雾降温系统等,用“小巧省”的办法,实现了场馆低碳、节能、环保效果的最大化。

有创意的奇妙场馆:让观众获得更好观演体验

常见的体育场都是椭圆形的,正圆形的体育馆你见过吗?

作为成都大运会开幕式的举办场地,东安湖体育公园主体育场就是一个全球少见的正圆形体育场。远远看去,东安湖畔的体育场就像一个即将起航的银色飞碟,未来感、科技感十足。

“场馆按照地势,南北高、东西低,创新地增加了东西侧看台,并打通了南北向的景观轴线。”东安湖体育公园体育场项目总工程师肖雄介绍,这样既保证了完整的“看台碗”轮廓,又最大限度地保证了体育场南北通透,打通场内与场外自然环境之间的视线走廊,实现让观众在场内能望得见雪山、看得见东安湖的设计愿景。


东安湖体育公园“三馆”。中建三局西南公司供图

从空中俯瞰,场馆顶部栖息着代表古蜀文化符号的太阳神鸟。这一宽度约46米、总面积约27000平方米、由12540块彩釉玻璃拼装而成的巨型图案,相当于把原有的金饰图案放大了近270万倍,这也是目前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太阳神鸟图案。

建设亮点也是施工难点。“在国内体育场馆中,这是首次在顶部采用玻璃的场馆,隔音、防漏水效果更好。”肖雄说,这些彩釉玻璃都是工艺创新、技术攻关的成果,对加工精度要求很高。每块图案都不一样,都拥有专属的“身份二维码”,加工尺寸、安装轴线位置以及安装节点,一扫便知。


成都露天音乐公园主场馆夜景。中国五冶集团供图

从正圆形的东安湖体育公园主体育场出发,一路向北,在凤凰立交处,有一座半圆形的剧场——这是成都露天音乐公园主场馆,成都大运会闭幕式将在此举行。从桥上俯瞰,公园恰似一只振翅的凤凰,西南角翘首挺立的主场馆,像是凤凰高昂的头部,这也是世界最大的全景式半露天、半室内双面剧场。

所谓双面剧场,就是剧场有两个不同的观演角度。围绕着主舞台,一面是室内的看台,能容纳5000名观众;另一面向草坡观演区开放,可容纳4万名观众。“三面闭合,一面开放,因此,这个3000多吨重的剧场正反两面不能有任何承重结构。”中国五冶集团有限公司成都露天音乐公园项目负责人吕兴建说。


成都露天音乐公园双面剧场内景。中国五冶集团供图

如何实现?主舞台突破了一般建筑物必须要有3个支撑点才能站稳的传统思维,大胆采用了双斜拱承双曲抛物面索网结构的创新设计。通俗地说,就是两条跨度达到180米的钢拱作为“脊梁”,就像两道彩虹凌空架在舞台,最终在两侧逐渐靠拢,交会在地面,犹如一左一右两个高跷踩在地面上。

“这在钢结构的建筑史上是一次创新,相关设计和技术在国内也是首次运用。”吕兴建说,主舞台几乎涵盖了钢结构施工的所有结构形式,堪比一座小型的钢结构博物馆。

抬头看主舞台幕墙,“凤凰”羽毛肌理活灵活现。这种曲线流畅、肌理鲜明、光影丰富的立面效果得以呈现,离不开1734块节点不共面异形四棱锥铝板的作用。“铝板之间需要人工将其一道道焊缝连起来,总焊缝有9000多米,相当于主舞台到天府广场的距离。”吕兴建说。

在大运会场馆建设中,还有许多大大小小技术创新的案例。建设者们通过啃下“硬骨头”,创新施工技术,对关键步骤分析论证,让不少国产新技术、新材料得以运用,为场馆建设难点破题,实现了从设计图到实景的落地,也能让观众获得更好的观演体验。

会思考的智慧场馆:全方位全业务全过程监控

6月19日上午,记者来到大运会跳水、柔道等项目的比赛场地——简阳文化体育中心,正好碰到一场消防系统的应急演练。


简阳市文化体育中心智慧场馆。高敬 摄

记者注意到,应急通道和地面上的指示灯不停闪烁。“这是系统自动生成的最优撤离路线。”中国华西企业股份有限公司驻场技术负责人谭希平解释说,这条动线是由“消防大脑”根据不同的报警点位,“指挥”2690套应急照明系统自动生成的。如果有紧急情况发生,只要跟着指示灯方向走,就可快速到达安全地带。

不仅安装了“消防大脑”,简阳文化体育中心还有“能源大脑”和“照明大脑”。前者是一套高效的能源管理系统,能自动读取76个水表、196个电表数据,可帮助建筑节约最高25%的能源;后者可对516套赛事专用灯和6010个普通照明灯进行分时、分区智能控制。

“3个‘大脑’管控了总建面15万平方米的场馆,控制室日常只需6名工作人员值守。”简阳文化体育中心工作人员吴俊良介绍。


凤凰山体育公园。中建八局西南公司供图

位于成都北部的凤凰山体育公园,将举行大运会篮球比赛。在去场馆探访前,记者先来到位于成都天府新谷的成都古河云科技有限公司,感受数字世界的凤凰山体育公园。

在办公室,研发人员正借助凤凰山体育公园三维仿真模型,分析建筑设备的运行状态。这一模型的搭建,依托一套以数字孪生为核心技术的三维仿真模型,场馆建筑结构、各设施设备位置,得以完整、精准地还原在数字空间里。


凤凰山体育公园数字孪生分析决策平台。受访者提供

“借助三维仿真模型,可实时、动态、可视地对凤凰山体育馆内的建筑设备进行集中运维管理,提升场馆运营运维效率,就像是为场馆构建了一个会思考的智慧大脑。”成都古河云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杨惊涛一边用鼠标点击各设备位置所对应的数据,一边介绍道。

目前,平台已接入照明、安防、门禁、会议、停车场等30多个子系统,打通了各个系统的数据壁垒,通过智能管控,可降低能耗约15%,设备运行效率提升约20%。随着使用数据的不断积累,给排水、供配电系统等自动预警会被“训练”得越来越精准,场馆也会变得更“聪明”。

“智慧”是此次大运会场馆的关键词。在承接乒羽项目的高新体育中心,不但有乒乓球教练机器人,还有指纹识别智能储物柜。电子科大篮球场馆,启用了病媒生物智慧监测系统,能快速、及时地掌握有害生物的发生情况,弥补因人为监测在时间、能力方面的差异化不足带来的漏报风险。

记者了解到,通过筹办大运会,成都对22个基础设施条件好、运动项目普及率高的场馆开展了智慧化改造,通过建设一个“场馆大脑”(市级综合管理平台)、22个“场馆小脑”(场馆管理子系统)、N个配套支撑功能,实现了场馆运行全方位感知、场馆服务全业务监管、赛事保障全过程可控,既能满足大运会赛时服务赛事,又可服务赛后持续运营。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