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十五载岁月 工程师割不断的石油情结

http://www.scol.com.cn  (2016-12-05 14:58:15)  来源:四川在线  
编辑:侯雯雯  

高新军:四川石化公司生产二部副总工程师

如果把企业作为一个机体,机械设备则是它的钢铁脊梁,设备管理就是检验一名设备工程师综合能力的阵地。身为四川石化生产二部副总工程师的高新军,他深感压力和责任。

在炼化装置,设备是装置平稳运行的基础。在加氢装置中循环氢压缩机则是装置的心脏,它的运行温度、震动参数、压力范围、流量变化都是时刻掌握的数据,设备工程师就成为生产运行的“守护神”。

2001年,那是一个普通的一天。在兰州石化工作11年后,高新军来到中国石油工程建设(集团)公司(CPECC)的苏丹炼厂扩建项目管理部工作。在异国他乡,他把对家人的思念转化为拼命的工作,以此忘却心中的寂寞。在原油焦化装置、汽柴油混合加氢装置,在连续重整装置、空分装置,他延续的兰州石化的“高、严、细、实”作风,让黑人工程师“苦不堪言”。在他的辛苦努力下,炼厂一期扩建项目中被约旦和埃及监理拒收的30多台中国产的机泵报验顺利过关,装置动设备基础土建、安装、成套、配管乃至试车一次成功。

万里之外的非洲,对高新军而言,工作是其次,心灵才是一场艰苦的旅程。但是他每次都是用解决问题以后的喜悦和成就感,来支撑着自己的信念:坚持,坚持就是胜利!

三年时间,高新军的人生历经了风雨和彩虹。多领域的工作和砺练,使他增强了对于石化设备相关技术工作精髓的更深层次的理解。

最终苏丹喀土穆炼油厂扩建工程,这一体现“中国技术、中国标准、中国精神”的海外项目于2006年6月30日全部完成,并获中国政府海外工程“鲁班奖”。这一刻,高新军和黑人同事一起相拥,汗水造就了伟业的诞生,他以此为骄傲!

2008年开始,结束了苏丹炼厂工作的高新军,一身孑然,随手携带一个行囊,来到中国石油一次投资最大的四川石化公司,在生产二部从事设备管理工作。

在“谁持彩练当空舞,现场施工战犹酣”的一千多个日日夜夜里,高新军带领团队从零开始,用一滴滴汗水换来了270万吨/年加氢裂化、300万吨/年渣油加氢、350万吨/年柴油加氢装置开工一次成功。装置开工成功了,但是现场部门所属5套装置,规模大、设备多、人员少,如何保障装置长周期运行成为关键。

四川石化300万吨/年渣油加氢装置采用美国CLG公司的固定床渣油加氢脱硫工艺技术,由于采用第一反应器上流式、双系列、热高分流程,成为国内绝无仅有的渣油加工路线。装置是炼化一体化加工流程的咽喉,直接关系到上下游装置加工负荷。自开工以来,装置陆续出现反应亏热、换热器粘堵、系统压差增大等问题,直接影响到炼化一体化上下游装置物料平衡及整体经济效益。虽然经过高压换热器的冲洗、原油结构调,但是单台反应器压差最大超过了0.8Mpa,床层总压差超过了2.3Mpa,由此导致循环氢压缩机反飞动阀持续开启,装置加工量无法提升,罐区渣油库存居高不下。

不为困难找借口,只为成功找方法。高新军先后组织渣油加氢2个系列第四反应器的换剂和全系列换剂检修工作。检修过程中,每缩短一天检修时间,都能为公司创造巨大的效益。在四次检修过程中,高新军带领工程师通过加强统筹、优化方案以及对每道工序细节的重视和合理安排,全系列换剂检修时间由原来的15天缩短至9天,取得了全国同类装置该检修项目用时最短的业绩,为公司一体化生产运行的物料平衡和经济效益做出了突出贡献。

雄鹰飞得再高不仅是因为它有一对强健的翅膀,而且是因为它们有始终不渝的信念。参加工作25年来,缘于父亲在石油系统工作整整四十年。作为油二代的高新军,身上流淌着石油人的血液,面对任何挫折和困难,他始终以乐观、责任、奉献来面对,也潜影默化周围员工积极向上的精神。2015年4月,渣油加氢装置2台汽轮机轮室压力不断升高,由2.4MPa升至3.5MPa,汽轮机调速气阀开度达到95%以上,转速出现丢转现象。公司原计划停工对该汽轮机进行大修,高新军和其他工程师反复核算,提出了用0.5MPa的饱和湿蒸汽对汽轮机转子进行清洗的方案。在得到公司认可后,其精心准备,认真组织,停机后用时4个小时就完成了汽轮机的清洗工作,并顺利开车成功。清洗后轮室压力从3.5MPa降至2.4Mpa,调节气阀输出从98%降至58%,清洗效果明显,并且大大缩短了停工时间,也保证了生产运行的物料平衡和经济效益。在新建汽、柴油质量升级项目建设中,高新军三个月组织完成了设备安装调试、现场“三查四定”、单机试运等工作,协调组织处理问题近2000项。每一台大型机组、高压多级离心泵的试运,他都会预先考虑方案细节,对于班组操作人员进行细致讲解与培训,确保了装置开车一次成功。

从西北高原的兰州石化,到非洲大漠的喀土穆炼厂,再到天府之国的四川石化,十五年“候鸟”生活,高新军的工作没有终点,只有始点,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他有多次跳槽的机会但都在最后一刻放弃了,他总是说“离开石油,心里总是难以舍弃”。

女儿来电话了,从遥远的上海华东理工大学:“爸爸,这次综合考试,我得了优秀”……妻子来电话了,从遥远的甘肃省永靖县:“校领导安排我去农村支教,我答应了,而且我觉得我应该去”……

夏天,妻子带女儿来成都看望他,冬天,他去兰州探望亲人,成都-兰州-上海,“候鸟”一家三口人,一个三角形,一根无线电波成为亲人交流感情的纽带。“想亲人,但是每次见了面,自己又变得木呐了,不知道该说什么。”一提到家,高新军憨厚地说,“选择了石油,就选择了责任,我也渴望天伦之乐,但生活不只是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不为掌声的诠释,只为沉稳的步伐!(樊刚 范双权)

  • 新闻推荐
四川
社会
娱乐
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