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历史地名留住成都别样乡愁

http://www.scol.com.cn  (2017-01-06 09:23:38)  来源:四川日报  
编辑:侯雯雯记者:吴晓铃   

1988年的天仙桥后街。 图片选自袁庭栋著《成都街巷志》

1995年的文殊院片区。 周孟棋 摄

1998年的宽窄巷子。 周孟棋 摄

上世纪90年代的红墙巷。 图片选自袁庭栋著《成都街巷志》

□本报记者 吴晓铃

近日,由成都市文广新局、民政局编制的《成都市中心城区历史地名保护名录》结束公示,古街巷、历史建筑、名胜古迹、山水形胜和政区(区片)等5大类、共1003处成都历史地名登上了名录。

这些历史地名,特指1949年10月1日前形成的、具有历史文化价值和纪念意义的地名。2014年10月1日,《成都市地名管理条例》正式实施,明确提出历史地名应予以保护与传承。正是在此背景下,成都在2015年6月启动了成都市中心城区历史地名保护名录编制工作。一年多来,成都历史、文化、建筑等相关领域专家学者参与把关,工作人员参阅《成都通览》等诸多文献,并实地考察,最终整理出这份成都历史地名档案。

其中,纳入保护名录的街巷名,不但数量最多,而且能清晰感受到城市的发展变迁,它们汇成了老成都别样的乡土记忆。

1 已经消失的熟悉街名

作为历史地名内容之一的古街巷,有城市“化石”之称。此次纳入保护名录的历史地名,有732处是古街巷。让人唏嘘的是,随着城市发展演变,曾经耳熟能详的街名竟然有248个已经消失。

负责编制工作的成都市文物信息中心博物馆所所长曾如实告诉记者,此次历史地名编制主要面向三环路以内的中心城区。因为成都从公元前311年张仪筑罗城开始,几千年来城名未改、城址未变、中心未移。直到上世纪80年代,成都市一环路外的很多地方仍是田坝。能够延续的历史地名、尤其是街巷名,仍然以中心城区为主。清末傅崇矩曾在《成都通览》中明确写道:“成都省城内外街道,据警察之调查,凡五百一十六条”,这构成此次历史地名调查的基础版本。

随着调查展开,工作人员发现248个街巷名已经消失。

曾如实是土生土长的成都人。在他的记忆中,“天府广场旁边的东鹅市巷、西鹅市巷,1979年以后因为修建人民商场(现茂业百货)才消失;春熙路片区著名的染房街,也因为后来春熙商圈的打造,汇进了大业路;人民公园旁的半边桥街,如今也已不复存在。”

这些消失的街巷名,在成都市图书馆副馆长、研究馆员肖平眼里,保留了太多的历史信息。

“成都状元街,原来是盐市口附近的一条小巷,也是成都最早的家具一条街。这条小街只有两百多米,名为状元街,却是因为明朝正德年间的宰相杨廷和建府第于此。后来他的儿子杨慎考中状元,到了清代,人们便在此修建状元坊以为纪念,街道因此得名。”

位于红星路二段附近的骆公祠街,如今早已更名为和平街。即使居住在街上的老人,也很少知道它的前身。肖平说,清代同治年间,骆秉章出任四川总督,他用计诱杀了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为清廷立下汗马功劳。为表彰他的“功绩”,清廷在他死后,下令在这条街上建起骆公祠,街道也因此从以前的“子龙塘街”更名为“骆公祠街”。不过1954年时,在“保卫世界和平”的大潮下,曾经纪念个人的街道,便因此有了一个更有时代意义的名字。

这些消失的街道,很多老成都仍有印象:贡院街、笔帖式街、川主庙街、金玉街……参与此次调查的成都市文物信息中心研究规划部工作人员江钰林说,他们曾在今顺江路一带调查川主庙街是否还在,当地就有老人介绍,先后并入伴仙街、顺江路的川主庙街,在明代就有其名,那时街上有一座供奉李冰父子的川主庙。

2 老街名来历已鲜为人知

随着朝代更迭,有很多街道的真正来历,已鲜为人知。

人民公园附近的祠堂街,顾名思义是街上建有祠堂。但谁家的祠堂可以有名到让街巷也以此命名呢?肖平说,康熙年间,满城旗人驻军曾为年羹尧建生祠于此。宽窄巷子片区的长发街,则是传说此街上尼姑庵内有一长发尼姑。但尼姑不是应该削发吗?传说这个尼姑蓄起长发,是为了象征百姓庄稼似头发般茂盛生长。有此长发心善的女尼,便要以街名纪念了。

这样只知其名、不知其意的街道还有很多。

江钰林说,作为年轻的80后,他一直以为成都康庄街取自“康庄大道”之意。调查时才发现,这条红星路附近的小街最早姓“康”,乃是因为这里曾有一座“康公庙”。这个康公,相传指的是明朝朱元璋身边的太监康泰宁。为了给朱元璋的儿子朱椿在成都兴修蜀王府,朱元璋提前派康公公来蓉打点。可怜的康公公为了讨得皇上欢心,不惜花巨资大兴土木。怎奈被指贪污挪用,被赐自尽。后来朱椿来蓉发现蜀王府富丽堂皇,绝非豆腐渣工程,才觉得冤枉了好人,下令修“康公庙”纪念,此街也取名“康公庙街”。直到民国时,才改为“康庄街”。

那方正街,是否就是“方方正正一条街”的意思呢?显然不是。江钰林说,位于青羊区的这条100多米长的街道,缘自蜀王朱椿曾邀请著名学者方孝孺来成都讲学。当时方孝孺推崇宋代朱熹理学,其书室名为“正学斋”,他本人被称为“正学先生”。方正街得名,皆因他曾寓居于此。

肖平说,如果了解成都街巷名的来由,这座城市的近代历史面貌也会清晰很多。“像春熙路片区的科甲巷,那是因为清代各县秀才到成都参加科举考试,就住在这一片的客栈。由于人们往往把中科举称为登科中甲,这条接待过秀才的小街,就有了科甲巷之称。”同样,南府街、帘官公所街、马道街……都和清政府的各种机构设置有关。“清初四川不设总督,由川陕总督或川湖总督管辖。为处理军政事务,清廷曾在盐道街东头偏北位置设立临时性的总督行署。署府之南就叫南府街,署府之东就叫东府街。”那帘官公所街,这个帘官又是什么官呢?这又得说到清代的考试。肖平说,清代乡试时,要从知县中挑选一部分文理优胜者来省城担任帘官。阅卷者称内帘官,管理考场事务的就叫外帘官。帘官入闱及试毕出闱后的寓所,门口垂帘,与外界隔绝,以杜弊端。这条帘官住地所在的街道,就叫帘官公所街。久而久之,这些街道便以此为名延续至今。

3 街名也要求雅求吉

八宝街、千祥街、多子巷……在成都,还有一些老街因为原名不雅,为取更雅致吉祥之意,又根据其街名谐音进行了更改。

八宝街,如今已位于市中心。然而在清代,它的位置却处于皇城之外,是成都的一处贫民聚居区。贫苦百姓以竹篾为墙、草席为顶,沿街搭起简陋棚屋。这条小巷,因此被人们称为“笆笆巷”。到了民国,这样的街名显然不雅,于是政府据其谐音,将其改为“八宝街”。

千祥街街名由来同样如此。肖平说,清朝后期,成都县监狱修在附近,其高高耸立的围墙刚好就在街道东头,于是街道被称为“监墙街”。这个凶神恶煞的名字显然不好听,于是干脆改为万千吉祥之意的“千祥街”。少城片区的多子巷则是“刀子巷”的谐音。原来在清代,满城以长顺街为中轴,向东西两侧修了8条官街和42条兵丁胡同,现在的多子巷,当年就是胡同之一,是为满城开炉铸造刀剑之所。民国初期,这条街正式命名“刀子巷”。但是,军阀刘湘1935年在此购宅居住,却觉得这个名字有一种血淋淋的味道,自忖颇不吉利。再加上刘湘本来就子嗣不多,于是把“刀子巷”按谐音改成“多子巷”。

肖平说,这样的改名,可以看出古往今来的人们,都对美好事物有一种由衷的向往。“像锦江区的荔枝巷,清代因为这里商贩云集、生意兴隆,曾叫兴隆街。不过这条街是个死胡同,路面狭窄崎岖,因此当地百姓戏称为‘肋肢巷’。1924年春熙路修建,便以‘肋肢’谐音取名为‘荔枝巷’。”

街巷名的这种修改很得百姓认可。这些改过的名字,如今已成为成都历史地名之一。但有的修改,老百姓觉得还是老地名叫得顺口,最后又改回去。肖平说,华西坝附近的南台路,清初曾因此处有南台寺而得名。1966年,这条路改为“红专中路”,不过1981年,又恢复了“南台路”旧名。

在肖平看来,人民南路、红星路等1949年以后修改的地名,因为特殊的时代背景,也具有了时代意义。但很多历史沿用下来的街名地名,蕴含了彰显地域品格的特殊信息,已成为承载乡土记忆的历史文化遗产。“因为时代的进步发展,有一部分街名弃之不用也是无奈之举。但我们可以尽量保留城市的美好记忆,为后代传承祖先遗留下来的文化基因,有效保留住‘成都记忆’。”

近年在相关人士推动下,府南河已经在2005年恢复为叫了上千年的名字——锦江。成都地铁线路在确定站点名字时,也有意识将古街巷、历史建筑等历史地名纳入其中。曾如实说,未来,成都相关部门将结合《成都市中心城区历史地名保护名录》,争取对蕴含丰富历史文化的地名进行发掘、保护利用和推广,争取更多保留成都记忆,让地名也能留得住乡愁。

  • 新闻推荐
四川
社会
娱乐
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