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谁来创新? 菁蓉汇造“星”之路

http://www.scol.com.cn  (2017-02-08 09:14:41)  来源:四川在线  
编辑:侯雯雯  

今日,作为《建设国家中心城市 “创业天府·菁蓉汇”城市品牌两年之路》开篇,我们的目光聚焦于“谁来创新”的“主角们”——两年时间里,曾参加“创业天府·菁蓉汇”系列活动,并从中脱颖而出的“菁蓉”系双创明星脸谱。

他们之中,有的已成功登陆主板、新三板,创始人已成为上市公司“掌门人”;有的从成都出发,将市场拓展向全球;有的从中脱颖而出,获得投资机构百万级、千万级投资……而在他们成长之路里,都曾是站上“创业天府·菁蓉汇”的主角,这一段经历,将是他们共有的成都印记。

【一“站”成名】

新登记市场主体33.5万户

新增注册资本9228亿元

“初四就上班了,今年我们的发展战略会有一个整体升级,从重软件应用向‘互联网+硬件’的智慧物联网提升。”

创业人的时钟,总是快半拍。这句话,放在中国高校在校生创业挂牌上市“第一股”的成都泰聚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恰如其分。2月3日,新春大假上班首日,在高新区移动互联网大厦见到“泰聚泰”创始人马天琛,却已是他们上班的第4天。

2015年4月,“创业天府·菁蓉汇” 电子科技大学专场活动上,马天琛带着校园社交神器“面聊”,登上“菁蓉汇”创业舞台。时隔数月,2015年11月23日,“80后”海归创业、电子科技大学在读博士马天琛,将“泰聚泰”推向新三板,成为全国首个高校大学生创业挂牌上市“第一股”,而“泰聚泰”也是首个从“创业天府·菁蓉汇”走向上市的创业企业。“‘创业天府·菁蓉汇’之前,‘泰聚泰’少有人知,这个平台给了我们很大的支撑,无论是资本市场的,还是我们产品的城市推广,可以说,‘菁蓉汇’是我们能迅速脱颖而出的加速器。”

相较于“泰聚泰”的新秀突起,在温江区创业的成都美创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从起步到发展,已走过了10余年创业之路。2015年9月,“创业天府·菁蓉汇·成都医学城”专场活动在温江举行,赛伯乐投资、TCL股份投资、德国莱茵TUV集团等投资机构云集,“我们的路演,现场获得了4家创投机构的投资邀约,并在活动结束后第一时间来到公司考察。”“美创医疗”创始人王帝钧有感而发,“以往,是我们去找机构,通过菁蓉汇,投资机构主动登门,这在创业10余年里,还是第一次。”

眼下,“主攻”等离子微创医疗领域的“美创医疗”已正式挂牌新三板。去年,“美创医疗”销售收入达4000万元,较2015年翻番,净利润达1000万元。

“泰聚泰”“美创医疗”的经历并非个案,一定程度上,这样的造“星”之路,已成为“创业天府·菁蓉汇”城市双创品牌推进两年里,一个明晰的“品牌现象”。

在 “创业天府·菁蓉汇”的平台上,一种画面并不鲜见:活动现场几乎“站”无虚席,台上创业路演忙,台下投资机构更是忙得不可开交,投资人场下“抢话筒”“抢单”成为“创业天府·菁蓉汇”的别样风采。“知本+资本”的主动对接,是“创业天府·菁蓉汇”的吸引力所在。

本报从市科技局获悉,随着“创业天府·菁蓉汇”城市品牌的打造提升等双创要素推进,去年,我市新登记市场主体33.5万户,同比增长34.63%,新增注册资本9228亿元,同比增长40.98%,在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中均名列第二位。

透过“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中均名列第二位”的现象,窥探“创业天府·菁蓉汇”城市品牌,我们不难发现,“创业天府·菁蓉汇”系列活动,力促“知本+资本”对接的创新探索,而“泰聚泰”“美创医疗”从创业新秀到成功上市的一“站”成名,正是“知本+资本”对接的现象缩影。去年,我市新增“新三板”挂牌企业120家,累计挂牌企业达215家。

【城市共识】

瞄准“谁来创新”

“菁蓉汇”打开高校院所成果转化之门

2015年5月9日,西南交通大学国际会议厅。“创业天府·菁蓉汇·西南交通大学”专场活动如期举行。这是继走进电子科大之后,“创业天府·菁蓉汇”进入的第二所高校,而这里,也是成都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环高校智慧经济圈的“环交大智慧城”,校地合作的核心牵引。

这天,西南交通大学教授永远路演的“分子键裂型生物传感”项目,刷新了历届“菁蓉汇”活动之最,以15张投资机构邀约函、1.15亿意向投资金额,成为“创业天府·菁蓉汇”上脱颖而出的“黑马”。

“通过‘菁蓉汇’,我们寻找到现在的投资伙伴,项目已进入产业化阶段。”永远教授直言,对搞科研的人来说,科技金融及市场拓展往往是“短板”,“‘菁蓉汇’是一个开放的平台,不仅针对创业人,更面向创投圈、面向市场,真正找准了如我们一样的高校创业团队将技术产业化的创业最大痛点。”

“谁都想不到3万元成立的‘小团队’,一年多时间里,成为了3000万成立的‘大公司’控股方。”永远教授感慨一路走来的“菁蓉汇”之路。

去年6月,“成都新十条”的发布,为促进国内外高校院所科技成果在蓉转化提供了更具突破性、前瞻性的政策支撑。“从政策设计到平台打造,成都对创新创业的倾力,让如我们这样的高校院所创业者,真正感受到了如沐春风。”

汇集创新创业力量,增强创新创业源动力,随着“创业天府”行动计划的推进,我市推进“12345”工作部署,加快打通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通道,推动与四川大学、中科院成都分院等在蓉高校院所,签署共建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构建起校院地协同创新的“6+1”框架体系,让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区域创新创业中心的目标,成为各方联动的城市共识。

而“创业天府·菁蓉汇”系列活动走进高校院所,深入科技成果诞生一线,则是为科技成果与资本、市场打开了一道转化之门。这道门的背后,是一座城市的创新创业之力为其支撑,着力激励青年大学生创业,大力支持高校院所科技人才创新创业,加快聚集海内外人才创新创业。

【打响品牌】

从“菁蓉汇”到“创交会”

城市创新创业品牌的成都味、国际路

“来成都参加创交会,参加‘菁蓉杯’是我们的起点,2016年更像是‘蜗牛睡眠’的开局之年。”2月6日,再次对话“蜗牛睡眠”创始人高蒿,已时隔一年有余。第一次对话,是在2015年11月,2015全球创交会“菁蓉杯·全球创新创业大赛”的决赛现场。彼时,高蒿的项目,从16个“千里挑一”的创业项目中脱颖而出,摘得首届“菁蓉杯”大赛冠军。

“我的创业项目与‘梦’有关,那次夺冠,可以说是在成都美梦成真。”虽然时隔一年多,但回忆那场让他一“站”成名的“菁蓉杯”大赛,高蒿依旧清晰如昨,甚至在他一年来接受多家媒体采访时,凡被问及“创业路上印象最深刻片段”,他都把那个片段留给了成都,留给了“菁蓉杯”大赛。

“是参加‘菁蓉汇’活动,让外界认识了‘蜗牛睡眠’。”高蒿以一个对比数据,注解了这句话背后的深意,“参加大赛前,我们的用户数是3万多,现在这个数字已超过500万,大赛后,我们日均用户增长数是以往一个月的总量。”

“菁蓉杯”夺冠的数百天里,高蒿已完成天使轮、PRA-A轮融资,去年10月,“蜗牛睡眠”的智能枕头在京东众筹上线后,50万元的众筹融资目标只用了一天就完成,首发当日就接到1000份订单,“‘菁蓉杯’加速了我们发展进程,今年,‘蜗牛睡眠’定了个‘小目标’,销售达到3000万元以上,用户量达到1200万—1500万。”

在首届创交会上,150余家投资机构、2686项路演交易项目,109项达成交——交易总金额53.2亿元;在2016年6月,再次成功举办的创交会上,3006个项目参加交易,交易额185.1亿元,签约合作设立投资基金5家,成立首期规模400亿元的成都首个政府投资基金……这份高“含金量”的数据,代表了成都对全球创新创业要素的强韧吸附力。从“菁蓉汇”到“创交会”,是成都坚持把创新驱动发展作为面向未来的核心战略和推动城市转型的第一动力,从深度、广度上延伸城市创新创业品牌呈现成都味、国际路的探索与创新。去年, “创业天府·菁蓉汇”活动走进硅谷、首尔、特拉维夫,今年,沿着 “一带一路”路线图,“创业天府·菁蓉汇”品牌还深化市场化、国际化之路,沿着“一带一路”绽放德国、俄罗斯,提升城市品牌对全球创新创业要素聚集的深度与广度。

不忘初心,逐梦前行。今年,成都“创业天府”行动计划2.0版正加速推进,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活力和创造潜力,成都的创新与探索,一直在路上。

  • 新闻推荐
四川
社会
娱乐
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