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大邑县打造统筹城乡综合改革示范亮点

http://www.scol.com.cn  (2016-11-18 17:50:00)  来源:四川在线  
编辑:侯雯雯  

继斜源镇2013年被列为成都市统筹城乡综合改革示范镇后,2015年斜源镇-出阝江镇-花水湾镇连片被列为成都市统筹城乡综合改革示范片。该示范片位于大邑县西北,距县城22公里,幅员面积203.39平方公里,辖24个村(社区),331个村(居)民小组,31416人。大邑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按照“重点突出、连片打造、特色错位、统筹发展、协调推进”的思路,以群众参与为根本,以规划提升为重点,以机制创新为核心,以项目建设为关键,在统筹城乡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探索创新,立足将示范片打造成为山区乡镇创新发展、优质发展、高效发展的统筹城乡综合改革示范样板,并取得了初步成效。

全域规划、多规合一,勾画宏伟蓝图

根据三镇的资源特色、改革现状、项目布局等基础条件,大邑县找准特色定位,用整体品牌打造的思路来推进示范片建设。据介绍,斜源镇将被打造成绿色低碳精品小镇,出阝江镇定位为乡村旅游风情小镇,花水湾镇则是温泉度假小镇。

前往西岭雪山的路上,在大双路旁就能看见一块3米高的大石头上篆刻着“斜源镇”三个大字。放眼望去,在青山环抱、绿水环绕之间一栋栋棕木圆柱、灰墙青瓦的川西民居错落有致,独栋别墅、社区联排、带底商铺的公寓应接不暇……这正是统筹城乡综合改革示范建设蝶变后的斜源镇。功能完善、配套齐全、设施完备,发展的变迁为斜源的腾飞提供了基础与保障。

大邑县按照“产城一体”和“四态合一”理念,充分发挥规划的引领作用,统筹下好全域“一盘棋”,突出“全域规划”。在充分发挥本土自然基底和文化脉络上,统筹考虑城镇空间、产业空间布局和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等。

在示范建设中,重点规划了斜源镇 “1+4”(1个中心镇区、4个农村聚居点)的城镇体系、“一心一轴四片区”的产业空间布局和“一心一轴七组团”串珠状功能结构。先后编制完成了 《斜源镇产业布局规划》、《斜源镇现代林业中药材产业园区发展规划》《示范片项目点位规划》,《示范片土地利用规划》《出阝江镇华山村乡村旅游规划》等十多个专项规划。在示范片形成了多层次、多结构、门类齐全的规划体系。在示范点位的塑造上,串珠连线上,连片打造上,将示范片整体谋划、整体布局、整体实施,逐一落地生根,规划的引领作用在示范片得以充分发挥。

整镇推进、以镇带村,促进全面发展

“镇上的公共服务配套更完善一些!”斜源镇太平社区10组村民李兰英选择从山上搬到场镇上居住,以便自己以后在城镇从事第三产业服务。

斜源镇按照“1+4”城镇体系的思路,镇村同步推进一个中心城镇和六坪村、盘石村、大鹏村、三元场村4个 “小组微生”新农村综合体建设,进行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标准建设、协同打造与之协调匹配的建设风貌。并按照不低于 “1+34”标准配置新城镇,不低于“1+23”标准配置4个“小组微生”新农村综合体。

从村到镇,整镇推进统筹城乡综合改革的过程中,斜源镇找到了一条新型城镇化道路。“正是因为有整镇推进的视角,我们在安置村民时,就不会再仅限于原村安置,而是在村民自愿的情况下,给他们更多样化的选择,探索出山区农民梯次进城入镇的路径。”斜源镇党委书记张年介绍,按照“以镇带村、整镇推进”理念,全镇人口聚居度达到98%以上,城镇化率达到83%。

同时,积极探索行政权能下放,切实解决“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下放到镇行政审批事项55项,下放到村 (社区)便民服务事项86项。在全镇6个村(社区)整合教育、医疗、计生、治安联防、就业创业、社会救助、环境治理等公共服务资源,以中心城镇为核心,辐射村社、惠及千家万户。斜源镇共办理养老保险3856人,新农合参合5127人,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1300人,办理各类救助162件。

以产兴城、产村相融,增强发展动力

黄连、重楼、山葵等中药材一眼望不到边,红枫、紫荆、樱花等彩色花卉苗木规模发展,有机蔬菜、森林蔬菜种植相得益彰,猕猴桃、金密李果香四溢……大邑县发挥斜源镇的独特优势,初步实现了“林上保生态,林下促增收”目标。目前,斜源镇产业发展日趋规模化,仰天窝生态林产业示范基地核心区种植规模已达到1000余亩,盘石村规模种植红枫、紫荆、樱花等彩色花卉苗木1280亩,大鹏村规模种植有机蔬菜200亩、六坪发展猕猴桃260亩、金密李180亩。产业特色日趋明显,逐步形成了以生态旅游、观光度假、中药养身、佛学文化为特色的产业发展格局。镇村产业体系日趋完善,按照4A级景区标准对新城镇及周边可利用资源整体规划、整体打造,构建特色鲜明的康养文化旅游产业体系。同时,启动了白云庵佛学文化遗址恢复项目、教学体验基地项目、中药皂加工体验工厂等,逐步形成了日趋完善的镇村产业发展体系。

沿大双路继续前行,就来到了出阝江镇。初春的梅花漫山遍野,盛夏的佛手瓜绿如海洋,秋季的金银花、栀枝花次第开放……独特的乡村旅游风情小镇已具雏形,万亩红梅产业园、万亩药材基地规模发展,特色农家乐鳞次栉比,梅花长廊、梅花休闲庄、红梅酒庄等红梅产业链逐步延长。出阝江镇的乡村旅游产业逐步形成。出阝江镇的邻居花水湾镇却是另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工作如火如荼,将打造为产品协调互补、主题特色鲜明、功能结构完善,集观光、游憩、体验于一体的综合性休闲旅游度假胜地。

改革集成、综合示范,整合多方资源

在示范建设中,大邑县积极用好用活“4.20”芦山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政策,农村土地整理增减挂钩政策,集成小城镇、特色镇、统筹城乡示范镇建设资金,共筹集资金4亿多元。同时,通过引入企业,投资3亿元参与场镇开发。

斜源镇组织群众成立土地股份合作社,自主引入社会资金实施土地综合整治项目,打造4个农民集中居住区。出阝江镇华山村积极推进有条件农户自愿有偿退出宅基地试点。上月底,华山村5组、6组两宗集体建设用地共计4.67亩成功在成都农交所大邑县分所挂牌交易,成交价格322.2元/平方米,交易总额100.27万元,流转宗地拟用于发展旅游服务业,规划打造集旅游、观光、餐饮、自然科普等于一体的自然生态乡村名宿。两宗地的成功流转,有力推动了大邑县统筹城乡综合改革示范片农户自愿有偿退出宅基地试点改革。

大邑县以综合改革为路径,以示范建设为载体,持续深化改革,形成了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双轮驱动”模式。将统筹城乡已有的改革成果和改革经验在示范建设中综合运用,复制推广,生根、开花、结果,同时,经过创新探索并形成了行政权能下放、群众自治管理为代表的一系列统筹城乡改革发展的新机制和新模式。集中集成政策资源资金推进基础改革、创新改革、资金补贴项目建设,形成叠加效应,达到了“1+1>2”的效果,并在改革发展中日益显现。

群众主体、保障权益,同享改革成果

改变过去传统做法,切实提高群众参与度和工作透明度,引导群众全程参与。斜源镇成立了场镇自治改造委员会等6个群众组织,搬迁方案群众自己定、安置房怎么建群众说了算、全程监督群众亲自上,重点在基层民主建设、重大公共项目民主决策、城镇建设、产业发展和扶贫开发等方面让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评判权多层次、宽领域得以发挥和保障。

花水湾镇伍田村积极探索搭建 “五机制一联系”制度,即村民议事会成员直接推选机制、教育培训机制、考核考评机制、奖励激励机制、有序退出机制和直接联系村民制度,规范了村民议事会运行,有效解决了议事会成员议事能力不足、议事质量不高、履职不到位、奖惩不分明等问题,激发了议事会成员参与自治的活力,有效提高了议事会民主议事水平,村民议事会越议越规范,越议越有力,越议越有情。

“让农民成为改革的参与者和受益者。”大邑县统筹办主任周刚介绍,保障农民利益、促进农民增收,是示范试点工作的出发点和立足点,“示范试点建设中,坚持用‘市场化、民主化’的方法,明确了“8+1+N”项重点改革内容,示范片结合自身实际,充分发挥群众主体作用,切实保障群众切身利益,让老百姓共享改革成果。

(原载于《四川农村日报》2016年11月11日第4版)

  • 新闻推荐
四川
社会
娱乐
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