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记安仁古镇糖画艺人余建康父子

www.scol.com.cn  (2018-01-22 09:10:04)  来源:成都全搜索  
编辑:林霜  

糖画,顾名思义,就是用融化的糖汁作画,可观可食,民间又称“倒糖饼儿”、“ 倒糖人儿”等,其工艺起源于明代的“糖丞相”,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2008年,成都糖画被列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安仁古镇民国风情街有这样一对父子,父亲从17岁学习糖画至今,已制作糖画25年,如今,儿子也爱上了这门手艺,与父亲并肩走在了传承非遗的这条路上,他们就是余建康、余明父子。

坚持节假日和周末出摊

让游客感受民间技艺

1月10日,冬日暖阳下,在安仁古镇民国风情街的入口,余建康、余明父子如往昔般,相距5米各自摆上摊位。一个炉子,一锅糖稀,一把勺子,一块石板,就是两父子制作糖画的所有工具。古镇人来人往,总会有游客三两结伴,驻足停留,转上一手。此时,父子俩会用勺子舀起锅中的糖稀,以勺为“笔”、以糖为“墨”,用腕力带动勺子前行,肆意挥洒在光洁的石板上,或提、或顿、或放、或收,行云流水,一气呵成。随着糖液缕缕洒下,栩栩如生的花鸟虫鱼、龙马猴蟹等形象便呈现在众人面前。尤其是威风凛凛的游龙和绚丽多姿的彩凤,更是令人拍案叫绝。父亲余建康表示,逢周末和节假日他们都会摆摊,让游客在领略古镇风景的同时,也能感受民间技艺的魅力。

42岁的余建康自小便喜爱糖画,“小学读书那时,放学后就喜欢围在糖画师傅身边看他制作糖画。”17岁那年,有了职业选择权后,他便跟着家里的表哥学习糖画技艺。上世纪90年代是糖画的辉煌时期,在学校周围、集市上、庙会中,总会看到糖画艺人们的身影,而余建康也是其中的一员。“学习三个月后我就挑着担子出摊了,崇州、蒲江等周边地方我也赶过庙会、摆过集市,那会儿的糖画除了能给大家带来欢乐外,也能挣钱。”

父子携手同行

要让糖画技艺代代相传

为了制作好糖画,余建康积极向优秀的师傅取经,也坚持边上网翻看视频边练习。多年的磨练让他的技艺越发精湛,但因为时代的转变,新奇的事物越来越丰富,虽然糖画保留了传统的内涵,但难再吸引人,余建康的同行已慢慢变得稀少。“包括表哥在内的很多师傅都已经转行不再制作糖画了,也有部分进入餐厅里,让糖画变成了菜品的配角。”余建康表示,虽然也有来自省内外各大饭店的邀约,但他希望留在古镇里,让更多的人能够看见糖画,喜欢糖画,这已不是为了生计,而是想把糖画的“足迹”继续留在世人印象中。

多年来余建康的举动,儿子余明看在眼里,也记在了心上。17岁那年,余明正式向父亲提出希望能够学习糖画制作,这让余建康十分欣喜。“其实自己也有意让小明学习糖画,但他应该有自己的选择,我不能强求。”余建康笑言,“他能够主动学习我真的十分高兴,我希望糖画真的能在我们这个家,一代人一代人地传承下去。”余明也向记者表示,在父亲身旁耳濡目染,自己也对糖画充满了兴趣,向父亲学习了3年的糖画制作,“虽然已达出摊水平,但向父亲学习的地方还有很多,立体花篮、玫瑰我还要再加强练习。”他语气严肃地表示,这么多年父亲在糖画上付出的心血,也不能在他这里断掉,“我希望以后自己的技艺能超过父亲,也把自己的技艺毫无保留地教给我的下一代,继续把这个糖画传承下去。”

两年前,安仁文博公司找到余建康,希望他能够在民国风情街上摆摊,让游客都能观赏糖画,了解这个非物质文化遗产,双方一拍即合。如今,糖画已成为安仁古镇重要的文化成员,与古镇一起迎来送往着络绎不绝的游客,让历史的故事人人知晓,让文化的符号代代相传。

(高建 文/图)

  • 新闻推荐
四川
社会
娱乐
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