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成都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

https://www.scol.com.cn  (2016-10-26 08:54:48)  来源:成都日报  
编辑:侯雯雯侯初初  

制图 申娟子

2016年内,实现纵向性、紧密型、互通式医联体基层全覆盖;到2017年,市域范围内分级诊疗运行机制、保障机制、激励机制逐步完善;到2020年,基本形成有成都特色的分级诊疗模式……昨日,市政府办公厅下发了《成都市健全医联体长效机制深入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我市将全面开展医联体建设,建立有成都特色的分级诊疗制度。

今年县域内公立医院等全部参加医联体

按照《实施方案》,我市将按照以人为本、群众自愿、统筹城乡、创新机制的原则,在一定区域内,以城市三级医院为核心,联合二级医院、基层医疗机构组成责任共担与利益共享的联合体,引导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坚持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以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分级诊疗为突破口,进一步完善服务网络、运行机制、保障机制、激励机制,在市域范围内形成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科学合理的就医新格局。

《实施方案》提出,2016年内,实现纵向性、紧密型、互通式医联体基层全覆盖,县域内公立医院、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00%参加医联体,医联体内基本实现人通、医通、财通。对经基层和家庭医生预约或转诊的患者,上级医院提供优先接诊、优先检查、优先住院等服务。城市三级医院通过给予家庭医生团队一定比例的门诊号源和住院床位,为签约居民提供优先就诊和住院服务。随着全科医生人才队伍的发展,逐步形成以全科医生为主体的签约服务队伍;到2017年,市域范围内分级诊疗运行机制、保障机制、激励机制逐步完善,医疗资源利用效率和整体效益进一步提高,城市三级医院为下级医院或家庭医生团队预留更多门诊号源和住院床位,全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量占总诊疗量比例明显提升,市域范围内就医新秩序基本建立;到2020年,基本形成有成都特色的分级诊疗模式,基本构建布局合理、规模适当、层级优化、职责明晰、功能完善、富有效率的医疗服务体系,全面建立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制度。

到2020年基本实现家庭医生签约全覆盖

《实施方案》提出,要明确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功能定位、职责任务、诊疗范围和转诊程序,健全不同医疗机构的诊疗规范,研究制定不同级别和类别的医疗机构疾病诊疗范围,形成急性病、亚急性病、慢性病分级分类就诊模式。逐步完善双向转诊程序,重点畅通慢性期、恢复期患者向下转诊渠道,推进急慢分治格局的形成。

在全面推进医联体建设上,我市将整合市域范围内医疗资源,构建以城市三级医院为龙头、以县级公立医院为枢纽、覆盖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医联体,在医联体内探索医院管理、诊疗服务、医疗技术、人才交流、医保支付、药品器械、信息资源、教育培训等一体化管理。实行上级医院优秀医务人员下沉服务定期轮流制、挂牌公开制,医务人员在医联体内流动无需办理多点执业手续,在医联体内推行业务科室“一体化”管理等多元化管理模式。在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能力建设方面,《实施方案》提出要采取多种方式、通过多种渠道培养全科医生:到2020年,实现城乡每万名居民有2—3名合格的全科医生,基本实现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的全覆盖。

此外,《实施方案》还提出要应用“互联网+医疗”等手段提升区域医疗卫生信息化水平,构建全市互联互通的人口健康信息服务体系,建立覆盖全部人口和生命全过程的全民医疗健康信息服务机制。以居民健康卡为载体,实现卫生计生一网覆盖、居民健康一卡通用、健康信息资源一体融合,把“互联网+医疗”作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重要内容和抓手,着力培育“互联网+医疗”创新创业热点。

本报记者 侯初初

  • 新闻推荐
四川
社会
娱乐
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