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消息( 四川在线记者 方炜)“十二五”收官,“十三五”起航之际,崇州市走在前列,夯实基础,发展前景日益清晰,绘制出了一幅“产业新城、品质崇州”的发展蓝图。
“十二五”完美收官
“十二五”是崇州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成就的五年。五年来,崇州市按照中央“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四川省委 “三大发展战略”、成都市委“改革创新、转型升级”总体战略部署,紧紧围绕“产业新城、品质崇州”发展定位,大力实施“七大行动”,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积极应对各种困难挑战,完成了“十二五”规划主要目标任务,开创了崇州科学发展新局面。
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
五年来,崇州市始终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经济持续平稳较快增长。地区生产总值实现翻番;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80亿元;城镇居民和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2.9%、16.3%;主要经济指标保持年均两位数增长,县级经济综合排名跻身四川省平原地区前10名。
现代产业体系加快形成
崇州市全面实施“产业升级”战略,三次产业发展亮点纷呈,结构比从21.1:42.6:36.3调整到13.9:48.6:37.5。初步建成了以都市现代农业为基础、先进制造业为主导、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的可持续产业体系。
城乡面貌日新月异
崇州市坚持“以城带乡,城乡一体”发展,加强城乡建设和管理,城市总体规划获得省政府批复,城市定位为四川省历史文化名城、山地度假旅游目的地、电子信息产业为主导的现代制造业基地。城乡居民收入比从2.01:1缩小到1.73:1。城镇化率达47.1%。初步形成“中心城区—小城市—特色镇—一般场镇—农村新型社区”的新型城乡形态。
改革创新成果丰硕
崇州市以成都获批全国第二批农村改革试验区为历史契机,推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落地生根。在行政体制、统筹城乡、投融资、新九通一平等领域取得实效,积累了经验,形成了示范,部分改革试点走在了全省乃至全国前列。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崇州市扎实推进各项社会事业发展,一批重大社会事业项目相继建成。全面完成“5·12”汶川特大地震灾后重建任务。就业、教育、文化、社保、医疗、住房等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全市民生福祉持续改善。
2015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26.1亿元,增长12.3%;固定资产投资215.8亿元,增长11.4%;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5.1亿元,增长10.3%。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7594元、16269元,分别增长8.9%、10.3%。
“十三五”全新起航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崇州市加快建设“产业新城、品质崇州”,加快形成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和发展方式,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确保与成都同步高标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建成成都西部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为谱写伟大中国梦崇州篇章贡献力量。
综合经济实力跨越发展
崇州市逐步构建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都市现代农业联动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工业化、信息化深度融合发展,产业结构迈向中高端,经济增长保持中高速,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初步建成“经济活力强、产业结构优、创新水平高”的区域中心城市。
群众幸福指数大幅提高
居民收入增幅与经济发展同步,到2020年实现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以上,人民群众生活品质普遍提高。覆盖城乡的就业、教育、文化、社保、医疗、住房等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稳步提高。
创新创业活力显著增强
创新驱动体制机制基本形成,创新创业生态体系更趋完善,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创新人才队伍不断壮大,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不断呈现新气象。
生态文明高地基本建成
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生态文明建设制度体系更加健全,生产生活方式绿色、低碳水平显著上升,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减少,土地、水等资源利用效率大幅提高,城乡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海绵城市、智慧生态城市初步建成。
现代治理能力全面提升
深入推进全面深化改革,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实现重大突破,各领域基础性制度体系基本形成,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取得重大进展。大力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实现城市智慧化发展能力和信息化发展水平达到县级城市先进行列。着力建设和谐宜居、富有活力、独具特色的现代化城市,全面提高新型城镇化水平。
社会文明程度稳步提升
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人民群众思想道德、科学文化、法治意识、健康卫生等素质明显提高。文化强市建设持续推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更加繁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更加完善,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城市文化软实力跨越提升,力争创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