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花开 绘就龙泉驿绿色风景线

2020-06-29 10:00:55来源:龙泉开发编辑:林霜

  6月29日至7月5日为今年全国公共机构节能宣传周,主题是“绿水青山,节能增效”。为广泛宣传、倡导生态文明主流价值,培育和践行节约、循环利用的资源观,即日起,本报将围绕我区节约型机关创建、生活垃圾分类、绿色生活方式、高效节能技术等主题,推出系列专题报道,敬请垂注。

  仲夏时节,在龙泉驿大街小巷,一辆辆新能源公交车穿梭其间,别致的车型、鲜艳的涂装、平稳的乘车体验,备受市民青睐。在小区院落,市民通过“智能回收箱”分类投放生活垃圾,自动称重、语音播报、满溢报警,垃圾分类“一步到位”。在各大会议室内,全部使用陶瓷茶杯,杜绝使用一次性纸杯,大力推行无纸化会议系统……一道道节能减排场景,绘就龙泉驿绿色风景线。

  永续发展,造福人民,节能减排至关重要。近年来,我区紧紧围绕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城市和美丽宜居公园城市示范区,进一步完善制度标准,推进节约循环利用能源资源,提升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形成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工作模式和生活习惯,充分发挥公共机构的示范引领作用,全区节约能源资源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细节入手

  做好节能降耗“大文章”

  今年年初,我区印发了《成都市龙泉驿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做好2020年度公共机构节约能源资源工作的通知》,明确提出要持续强化节能工作基础,高质量推进节能工作开展,更好地发挥公共机构特别是党政机关的示范引领作用,全面完成2020年人均综合能耗同比下降2.5%、单位建筑面积能耗同比下降2%、人均水耗同比下降3%的目标任务。与此同时,安排专职节能工作人员,从人财物等各个方面全面保障节能工作;建立健全考核、统计、宣传及节电、节水、节油、节气等日常管理制度,确保节能工作有序推进。

  “夏季不低于26℃,冬季不高于20℃”,“请随手关灯,节约用纸”,办公电脑上贴着“人离机停”,电源开关上贴着“随手关灯”,“光盘行动,从我做起”,“1公里以内步行、3公里以内骑自行车、5公里左右乘坐公共交通工具”……记者注意到,在我区各公共机构的办公室、电梯间、电器开关旁、空调口以及机关餐厅里,随处可见一张张印有节能节约的提示语海报,这些海报将“节能、环保、绿色”的理念细化到日常触及的方方面面。“随着各项节能制度和措施的不断落地落实,全区各单位公共机构节能意识得到很大提升,广大党员干部积极参与节能减排工作,绿色低碳蔚然成风。”区政府办相关负责人表示。

  值得一提的是,我区各单位还积极推进绿色办公行动,集中办公区会议室全部使用陶瓷茶杯,杜绝使用一次性纸杯,建立无纸化会议系统,积极营造绿色办公环境。调查显示,近年来,全区各公共机构一次性办公用品量持续下降,电子化、无纸化办公程度得到进一步提升,纸质文件、资料印发数量明显减少。

  变废为宝

  倡导垃圾分类“新时尚”

  如今垃圾分类已经成为一种“新时尚”。近年来,我区在巩固生活垃圾分类试点成果、稳步拓展生活垃圾分类覆盖面的同时,积极探索垃圾分类创新模式,运用“互联网+”,实现垃圾分类智能回收,推进了垃圾分类人工操作管理时代向智能物联网时代跨进。

  在区城管局办公区,每天下班后,工作人员都会提着分类装袋的垃圾来到办公楼下智能回收箱前,通过微信扫码的方式分类投放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垃圾,既环保还能获得积分兑换生活用品。大家都应该从我做起,养成分类精准投放的良好习惯。”区城管局工作人员小唐说。

  同样的垃圾分类场景在全区不少单位、小区院落都能看见,通过智能回收箱实现生活垃圾分类“一站式”回收。据统计:目前全区党政机关生活垃圾分类率实现了100%全覆盖,其他各级各类公共机构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达100%,那么,分类投放后的垃圾怎么处理呢?龙泉驿给出了答案:变废为宝。

  记者在已建成投用的区活垃圾分类二次分拣中心看到,工人们从正在运行的运送带上选取自己负责的垃圾种类,投放进入身边的网袋中。在分拣链的旁边,一袋袋被分类好的垃圾开始进行打包,最后放入临时储存区等待回收利用。

  据了解,区垃圾分类二次分拣中心占地1500余平米,包括一级平台宽型分拣线和二级平台窄型分拣线,可对6大类,18小类可回收物进行再次分拣,充分提升垃圾分类准确率,提高资源化利用水平。该中心在规模上、操作流程上在成都市范围内都属前列。

  区环卫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区生活垃圾二次分拣中心每月能收到六七十吨可循环利用的垃圾,通过对这些垃圾“变废为宝”,收益可稳定在每月五万到八万之间。而这些经费又将继续投入到垃圾分类宣传、购买用户礼品以及支付第三方公司运营经费等。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