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到2022年 成都将完成修复1000个川西林盘

www.scol.com.cn  (2018-02-08 08:59:10)  来源:成都商报  
编辑:林霜  

川西林盘 资料图

作为川西地区代表性的乡村景观,川西林盘以其“随田散居”的形态和特有的景观、生态、文化等价值而颇受关注。然而,随着川西农村人地关系的调整,川西林盘又面临着大量消亡的现实。

从2007年起,成都就开始了对川西林盘的保护工作。十年来,成都市以传统林盘综合整治和依托林盘建设美丽新村两种方式,开展林盘保护利用。

去年11月,成都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大会举行,提出将大力实施“十大重点工程”,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实支撑。“十大工程”的其中之一,就是“实施川西林盘保护修复工程”。于是在成都,贯彻新发展理念的新一轮川西林盘保护修复工程全面启动。记者从成都市城乡建设委员会了解到,新一轮的修复,将以绿色田园为本底,以自然山水为映衬、以天府文化为内核,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川西林盘。

根据计划,2018年到2022年,成都将完成1000个川西林盘的保护修复。其中2018年,将启动林盘建设300个。成都商报记者 王垚

现状

分布广、形态各异、大小不一

所谓川西林盘,是指成都平原及丘陵地区农家院落和周边高大乔木、竹林、河流及外围耕地等自然环境有机融合,形成的农村居住环境形态。

川西林盘通常以姓氏(宗族)为聚居单位,呈一种分散的分布方式,形式上属于典型的自然村落。小的林盘有几户、十几户人家,大的林盘有上百户。林盘一般由林园、宅院及其外围的耕地组成,整个宅院隐于高大的楠、柏等乔木与低矮的竹林之中,林盘周边大多有水渠环绕或穿过,构成沃野环抱、密林簇拥、小桥流水的田园画卷。

上海同济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彭万忠,是常年研究川西林盘的专家。据他介绍,成都市林盘分布范围广,形态各异、规模大小不一。

据2014年统计,成都共有林盘约12.11万个,林盘总面积54185.37公顷,林盘内居住人口362.56万人,人均占地面积150平方米,其中居住10户以上,形态完整的大中型林盘约1.02万个。2014年《成都市川西林盘保护利用规划》从12万个林盘中优选出大中型林盘规划保护点6645个,其中,聚居及乡村旅游保护点3567个、特色农业产业利用林盘保护点3078个,林盘保护面积15616.97公顷。现具有保护利用价值的林盘仅存5600多个。

在彭万忠看来,川西林盘,既要修复,也要建设,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川西林盘在之前实际上是处于一种被吞噬的状态,这几年随着逐年的保护修复正在好转。在未来的成都规划发展中,对于川西林盘的保护和建设,更应提到一个重要位置上。

价值

承载着富饶的天府文化

在成都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屈军看来,修复和保护川西林盘极具必要性,除了因为其面临消亡的现状,还因为川西林盘所代表和承载的重要文化内涵。

“可以说,川西林盘所承载的多样、丰富的文化,是天府文化的重要组成”。

据屈军介绍,林盘遍布于四川平坝、集中分布于都江堰灌区(即都江堰扇形冲积平原)。其中蕴含了包容多样的传统农耕文化。林盘居住形态是典型的地方传统文化形态。川西林盘的形成与传承根植于鲜明的地域环境和生产方式所产生的独特地域文化,这就是川西农耕文化,林盘居住生活形态是这种地域文化的集中表现。因此又有人将川西传统农耕文化称之为“林盘文化”。

那么“林盘文化”,到底代表川西平原怎样的文化特征呢?

彭万忠表示,首先林盘生产生活形态是典型的道家理想生活方式,孕育出了“崇尚自然,道法自然”的道家思想,蜀地也因而成为道教的发源地。

其二,四川多移民,陆续迁徙而来的移民,不断地与当地原住民融合,使林盘内不只是一个家庭或家族聚合,不同地域的文化习俗相容,形成同宗与同乡融合的社会形态。最直观的表现是林盘院落建筑形态的多样化,有些以江南庭院、徽派建筑形态采用川西建材来建设,有的则在川西民居基础上融合江南庭院、徽派建筑的方式来建设。

而位于成都的川西林盘,更具有着独特而历久弥新的文脉传承。彭万忠表示,川西林盘衍生于成都平原高度网络化的排灌体系之间,是古蜀农耕文明的直接产物。

这种人群随田散居的大格局,创造出基于川西传统农耕文明而又独树一帜的内陆生产生活模式。林盘中的居民生产生活皆可依托林盘资源开展,形成以小农经济为主的自给自足的“自养生态系统”,这种生产生活模式也易于产生并传承如地方美食、节庆习俗等独具特色的川西传统文化体系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保护

2018年启动林盘建设300个

“川西林盘是先辈们给我们留下的宝贵历史文化遗产,更是我们的记忆乡愁,保护修复好林盘就是保护好我们的历史文化,也是保护好我们的生态家园”,屈军介绍,新一轮的川西林盘保护修复工程,将系统打造一批形态优美、特色鲜明、魅力独具的川西林盘,打造体现天府记忆乡愁、独具天府文化魅力,可参与可体验的林盘聚落和旅游目的地。目标除了实现成都平原地区生态环境的整体保护与修复,还将努力使川西林盘成为成都旅游的靓丽名片、展示天府文化的地理标识和田园景观的璀璨明珠。

屈军表示,具体而言,2018年~2022年,成都将完成1000个川西林盘的保护修复。

其中: 2018年启动林盘建设300个(20~30个川西林盘作为试点示范);2019年启动林盘建设200个;2020年启动林盘建设200个;2021年启动林盘建设150个;2022年启动林盘建设150个。

具体举措方面,成都将开展川西林盘调查摸底工作。全面系统梳理全市林盘资源,摸清现有林盘数量、规模、面积、人居状况、民居建筑、古树名木等。

将制定林盘保护修复利用规划建设方案,编制林盘保护修复利用建设方案和技术导则,指导林盘保护修复利用工作。

还将结合全市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城乡融合发展,以特色镇建设为抓手,全面保护修复川西林盘生态环境,植入现代产业功能,通过“整田、护林、理水、改院”,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特色林盘。

据屈军介绍,“整田”就是发展现代农业,实施农田规模化、景区化改造;“护林”是保护林盘生态,实施景观化改造提升;“理水”就是依托都江堰自流灌溉水系,彰显水文化,提升水景观;“改院”就是按照“乡土化、现代化、特色化”的原则改造和建设林盘建筑,打造体现天府“乡愁”记忆,功能复合的现代林盘院落。

成都还将建设一批试点示范特色林盘。按照“特色镇+林盘+农业园区”、“特色镇+林盘+景区”、“特色镇+林盘+产业园”三种类型分类推进川西林盘保护修复利用。结合都江堰精华灌区保护,天府绿道、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大熊猫公园、土坯房改造行动计划、农业产业功能区的建设,2018年选择20~30个左右的特色林盘先行试点示范建设,努力建成一批集“山、水、田、林、院”美丽田园风光和现代功能集聚的川西特色林盘。

此外,成都还将积极引导社会资金参与林盘保护修复。

  • 新闻推荐
四川
社会
娱乐
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