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成都实施11大重点工程 向国际知名生活城市迈进

www.scol.com.cn  (2018-02-14 08:37:13)  来源:成都商报  
编辑:林霜  

关注市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

●成都将围绕6大服务形态、9大领域和11个重点工程,逐步建成城乡居民和国内外来蓉人士各得其所、乐享成都的高品质和谐宜居生活城市,向国际知名生活城市迈进

●到2022年,成都将培育一批国家级示范商圈和老字号特色街区,形成商贸、旅游、文化、餐饮、康养5个千亿级消费市场,生活性服务业增加值达到5000亿元以上

新时代,新变化,新需求,这正是成都创新发展生活性服务业、建设高品质和谐宜居生活城市的理论依据和时代价值。昨日下午,成都市政府新闻办召开“创新发展生活性服务业建设高品质和谐宜居生活城市”新闻发布会,《关于创新发展生活性服务业建设高品质和谐宜居生活城市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已于近日正式出台。

关键词:六种新形态和九大领域

要发展生活性服务业,成都该如何突出发展重点,厚植成都生活新优势?《意见》提出,成都将实施消费升级行动,促进生活性服务业转型提质,打造新亮点新标识,为新经济发展创造场景,为社区发展治理提供支撑,更好满足人的全面发展需要。

具体而言,成都接下来将引领发展智慧服务、体验服务、定制服务、共享服务、绿色服务、跨境服务6种新兴服务形态,提质发展商业零售、文化服务、旅游休闲、餐饮服务、医疗健康服务、养老服务、教育服务、体育服务、居民和家庭服务九大领域,以更好地引领中高端消费和绿色消费。

关键词:十一大重点工程

值得一提的是,《意见》还以实施重点工程为抓手,围绕彰显天府文化特质、融合国际时尚潮流,提出重点实施“十一大重点工程”。未来,成都将有这些生活新场景(见右图)。

关键词:休闲游憩带和高端消费引领示范区

结合城市发展总体规划、现有产业优势、未来发展方向,《意见》提出,成都将以功能再造、形态重塑、产业重构为导向,深入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建设社区优质生活服务圈、37个服务业集聚区、三大休闲游憩带和三大高端消费引领示范区。

具体而言,三大休闲游憩带是指龙门山旅游带、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休闲带、天府绿道游憩带;三大高端消费引领示范区是指“中优”核心区域时尚消费引领示范区、“南拓”核心区域新兴消费引领示范区、“东进”核心区域体验式消费引领示范区。

关键词:5个千亿级消费市场

《意见》提出,到2022年,成都将全面优化与国家中心城市相适应的生活性服务业发展体制和公共服务保障机制,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备、优质高效的生活服务体系,居民幸福感、生活品质、产业能级显著提升,文化、时尚、体验等多元化、中高端消费领先发展,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成都味·国际范”的文化特色和“快工作·慢生活”的生活特质进一步彰显。

同时,要形成商贸、旅游、文化、餐饮、康养5个千亿级消费市场,生活性服务业增加值达到5000亿元以上,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消费中心城市。

关键词:十六项保障措施

《意见》还将从财政支持、用地保障、普惠金融、开放数据4个方面提供16项保障措施,加快构建生活性服务业的支撑和保障体系。16项保障措施包括:完善生活服务基础设施、推动服务人才职业化发展、推动信用体系建设、加大财政支持、保障用地供给、发展普惠金融、开放数据资源、提升服务标准、鼓励创新发展、培育服务品牌、创新政务服务、放宽市场准入、培育社会组织、加强组织领导、开展专项行动和促进共建共享。

值得注意的是,在加大财政支持方面,成都将鼓励通过发展基金设立生活性服务业发展子基金,引导社会资本对生活性服务业重点领域、重大项目和创新型成长性企业投资。

解读

大力发展生活性服务业 接下来怎么做?

到2022年

力争引进行业细分龙头20家

——市卫计委副主任贾勇

成都健康城将以成都医学城B区为中心,围绕“三医两养一高地”定位构建健康服务业生态圈。“未来我们要建设医学、医药、医疗、养生养老、健康产业高地。”贾勇称,到2022年,成都将力争引进世界一流医学院或者药学院(所)2所,世界500强企业15家、行业细分龙头企业20家。加快推进医学研发、健康管理、特色专科、养生养老等重点行业,高标准建设西部医养度假区。

发展全域旅游

打造核心旅游品牌

——市旅游局副局长王敏

成都旅游产业将以建设国际旅游名城为抓手,遵循发展全域旅游的理念,全面深化旅游供给侧改革。“我们要打造具有国际吸引力和竞争力的核心旅游品牌。”王敏称,成都不仅要从构建旅游新业态入手,同时要着眼国际国内游客集散居留需求,进一步完善综合性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和旅游监管水平,提升精细化旅游服务品质,不断增强西部旅游门户城市功能。

“成都数字学校”

注册用户已达62万人

——市教育局副局长马海军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市教育局副局长马海军在会上透露,市教育局创办的覆盖基础教育全学段、面向学生免费开放的“成都数字学校”目前已有注册用户62万人,直播课程252节,受益学校达1500所。“这正是我们强力规范民办教育培训市场、及时回应市民关切的重要举措。”马海军表示,未来除了“教育信息化”,成都还将继续增加学位供应,同时将继续探索与在蓉高校共建附属学校。

成都商报记者 邹悦 制图 李开红

  • 新闻推荐
四川
社会
娱乐
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