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温江区打造“一镇一品”居家灵活就业模式

http://www.scol.com.cn  (2016-01-08 18:16:48)  来源:四川在线  
编辑:侯雯雯  

       就业是民生之本,稳定之基。近年来,我区以改善“4050”人员就业困难现状为出发点,将“居家灵活就业”作为解决就业难题的重要路径,以镇(街)便民服务中心、镇(街)劳保所为中心,联合各部门力量,深挖传统优势手工项目的就业潜力,逐渐形成了“一镇一品”的居家灵活就业模式,实现了就业和产业发展的“双赢”。
“一镇一品”   实现居家灵活就业
       走进位于寿安镇天星村的植物编艺公园,一组组植物编艺作品造型各异,当地以发展特色植物编艺与新型乡村旅游相结合的思路,不仅为传统花木产业突出重围找到了方向。同时,为当地探索居家灵活就业新模式找到了新路子。“我们的主要做法是‘花木 旅游’,邀请编艺大师对村民进行编艺培训,提升他们居家灵活就业的技能,同时积极强化院落改造和院落自治,带动旅游发展,促进群众增收。”寿安镇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如今,在此从事编艺的村民们,收入普遍增加了不少,“用8棵八月桂编织的亭子就能卖出上万元,而以前单独一棵10公分的八月桂只能卖几百块钱。”
       无独有偶,离寿安镇不远的永盛镇,同样在积极探索居家灵活就业新模式。该镇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创建了“心飞扬就业援助工作站”,现有工作场地120平方米,配备专职工作人员2名,帮助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76人,外围人员近百名,人均每月的务工收入达到1500元左右,为“4050”人员提供了“站点援助就业模式”。今年49岁的何秀芳就是受益者之一,多年来,由于年龄和身体残疾,她一直没有稳定就业,直到加入了“心飞扬阳光就业援助站”。如今,她不仅能靠做手工活每月挣得1700元收入,还能领上社保了。“我现在也能养家糊口,这样的工作让我心里很踏实,也让我找回了生活的希望。”何秀芳自信地说道。       
居家就业品牌“百花齐放”
       截止2015年12月,我区有农村劳动力10.52万,其中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6.68万,未转移就业及城乡失业人员中90%为“4050”人员,其中以妇女居多。
       “导致‘4050’人员就业困难的原因很多,最突出的当数大量农村劳动力从土地上游离出来,而技能缺失、年龄偏大等成为就业的最大挑战。”区人社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这批“4050”人员急需在城镇或非农产业中寻找就业机会。
       基于此,区人社局和各镇(街)创新思路、多措并举,积极打造居家就业平台。柳城街道凉水社区,“社区车间”将企业部分工序搬进了社区,通过社区与工厂企业联合,由企业提供订单,社区提供硬件支撑,带动当地居民实现家门口就业;寿安镇岷江村引进缝纫实训基地带动当地妇女就业;涌泉街道引进了母婴职业技能培训学校,通过品牌培训,“涌泉月嫂”成为了成都母婴市场的知名品牌……目前,我区正在逐步形成“一镇一品”的特色居家灵活就业模式,已形成了“万春花工”“寿安绣娘” “涌泉月嫂”“永宁护工”“公平物管”等一大批市场认可的居家就业品牌。
引进项目 强化保障
       在推进居家灵活就业服务模式上,区人社局从实际出发,提出六个方面的具体举措,即:引好居家就业项目、管好居家就业人群、做好技能提升培训、创好居家就业品牌、用好互联网销售市场、配好居家就业服务。
       “产业项目的引进是居家就业发展的重点,只有好的项目才能持续不断地为劳动者提供订单。”据区人社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全区正在以镇(街)便民服务中心、镇(街)劳保所为中心,联合各部门力量,积极联络企业引进优势合作项目,同时,结合各自产业发展趋势,推进合作项目落地。
       在产业项目的运行中,每个居家灵活就业平台都在积极为当地群众开展引导性培训和特色专业培训。通过聘请专业教师为初次就业的劳动者提供短期提升培训;通过系统性培训强化劳动者技能,全面提升劳动者素质;积极探索搭建“互联网 培训”课堂,用智能化手段为劳动者提供多渠道的技能提升。
       下一步,区人社局还将在培育新市民工作的基础上,积极拓展居家就业内涵,以镇(街)便民服务中心、村(社区)活动中心为载体,进一步完善居家灵活就业的服务配套,解决就业者的后顾之忧,把“居家就业”打造成为我区的一项长足发展的特色产业和民生工程。(涂洲 习修鹏)

  • 新闻推荐
四川
社会
娱乐
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