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温江:“花瓶”瘦身 产业路宽

http://www.scol.com.cn  (2016-03-22 10:39:04)  来源:成都日报  
编辑:侯雯雯记者 李娟  

  “过去我们的编艺花瓶动不动就高达一两米,很多比人还高,现在则是在朝微型化、迷你化、创新化方向转变,越精巧,越有创意,卖得越好。”昨日在温江区寿安镇的植物编艺公园,该镇党委副书记、天星村第一书记黄伟告诉记者。市场的需求在改变,花农的产品在创新。过去主要针对大型楼盘、市政工程,现在转为针对家庭、办公室摆放,事实证明,率先进行微型化、迷你化等产品创新的花农,其销售情况节节看涨,进而带动了一股迷你创新编艺风潮。

  在编艺作品畅销的同时,去年,天星村还结合当下市民对休闲观光的需求,打造出植物编艺公园,组织了亲子游等旅游活动,成功地通过一三产业联动(发展第六产业),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

  “花瓶”变小了 销路变好了

  走在天星村的编艺公园里,虽然地里仍然矗立着许多大型的编艺作品,但小型编艺作品的份额正在增加。刘纪东,天星村植物编艺合作社理事长,是他率先将编艺花瓶的高度从1米以上降低到50厘米以下,“之前1米高的时候卖不动,降到50厘米销路就好多了。”刘纪东告诉记者,50厘米高的花瓶,能装在花盆里,摆在办公室角落、居室角落、阳台上。“市场上这方面需求大!”

  编艺师漆康林则将花瓶高度降到20厘米,“这样就可以摆在案头了。”而从去年的销售情况来看,喜欢在办公桌上摆上这样一盆绿意盎然的“花瓶”的人着实不少,漆康林和刘纪东的销售收入,比那些原地踏步的花农要好很多。

  一方面是编艺作品的迷你化,另一方面则是形态的创新。花农薛刚前两年经朋友介绍到土耳其等国考察,发现这些国家喜欢在公园、绿地上设置许多动物形态的编艺作品,于是他专门针对需求研制出许多动物形态的编艺作品,去年,他的大批量动物编艺卖到土耳其、荷兰等国,其收入是天星村所有花农中最高的。

  “我们的植物编艺公园宣传出去后,去年来的游客很多,大家觉得新鲜。”黄伟介绍。据了解,除了通过千姿百态的编艺作品吸引游客,编艺公园还提供游客可以参与的“作品定制”项目,游客可在编艺师的指导下进行“创作”,之后将作品寄养在花农地里。“真的很好奇我编的花篮在两年后会长成什么模样。”在天星村“创作”了一只“花篮”的李小姐对自己的作品一脸向往。

  发展赏花经济 苗圃变景观

  在温江区万春镇黄石社区,有一个叫作“花花世界”的家庭农场项目将于今年5月面世。日前记者前往采访时,现场正在加紧进行道路、沟渠、绿地、餐厅、酒店等设施的建设。此前这里是100多亩的苗圃,将来,这里将成为一个集赏花基地、生态酒店、西式餐厅于一体的生态旅游综合性项目。

  项目业主朱金春先生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之前这个苗圃种满了香樟、小叶贞楠、罗汉松等苗木,生态环境相当的好,在改造时对树木进行了移栽,开辟出绿道、林间小径、池塘等,再种植鲜花、蔬菜、瓜果,使其中增添更多的观光元素。“这里离国色天乡乐园就是几分钟车程,可以和国色天乡乐园形成互补,我们调查过,附近还没有规模这么大的家庭农场,可以为游客提供更多的选择。”

  在苗木市场不景气的当下,以赏花经济为抓手,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实现一三产业联动,将基地变景区,是温江众多苗木公司的共同选择。在金马、天府等镇街拥有600多亩苗圃的金万花生态园林公司,如今正在进行市场调研和初期的探索。“我们正在对苗圃进行基础设施改造和提升,移栽一些树木,把景观打造出来,但到底是做餐饮,是做乡村酒店,还是做乡村咖啡馆,目前还没有最终确定。”该公司综合部负责人丁佳接受采访时表示。

  丁佳谈到了公司的顾虑,“温江的农家乐够多了,转向做乡村旅游的苗木公司也有很多,我们算是行动得比较慢的。为了避免跟风,我们四处调研考察,去看了一些成功的乡村旅游项目,下一步会根据市场的需要,审慎地选择合适的项目。”丁佳说,“可以肯定的是,我们作为一家做园林工程的公司,项目里会做出园林的特色。”

  号称“西南桂花王”的同立园林,较早进行了供给侧改革的尝试,开发出许多桂花衍生产品。“目前我们正在对前期开发的桂花茶、桂花红糖、桂花干花、桂花酒和桂花香水进行全面升级。”公司总经理祝鸣川告诉记者,前两年他去台湾考察后,发现市场上桂花衍生产品十分走俏,这才醒悟过来,“桂花过去单纯用于观赏却未开发利用,简直是对资源的极大浪费。”目前他们公司正在研制将桂花与发酵茶结合的产品,主推桂花乌龙茶和桂花普洱茶。“以后这些产品都将摆放在我们的体验中心里。”谈起正在打造的体验中心,祝鸣川说,体验中心也将具备接待游客的功能,同是发展乡村旅游,丰富的桂花产品将使这个体验中心成为区别于其他乡村旅游目的地的独特所在。

  本报记者 李娟 文/图

  记者手记

  独辟蹊径 满足需求

  不仅仅是温江,我市花木产业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涌现出的亮点不胜枚举,令人可喜的是,供给方大都理性地分析了市场,考察了消费者的需要,都想要独辟蹊径,打出自己的特色牌,而非一拥而上,跟风而为。相信依托优越的生态本底,以创意农业和健康生活为发展理念,将国际现代农业科技和成都平原人文自然要素融入花木种植及全产业链发展中,我市花木会衍生出更丰富的产业形态,全方位地满足市民的需要。

  根据四川省花卉协会的数据,成都市集中种植绿化苗木的前四名区(市)县分别是:温江,20万亩;郫县,10万亩;都江堰,10万亩;崇州,10万亩。温江花木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其实是这些区域的缩影,从采访一线反馈回来的信息是,原来的花木种植销售者,其中许多已经在努力打造赏花经济,在赏花基地建设中延长农业产业链条,积极开展花卉、水果等农产品的精深加工,实现三次产业联动发展,以赏花基地为抓手,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将基地变景区。而成都市旅游局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成都市接待乡村游客9519.18万人次,占接待总人数的49.75%,贡献近五成;实现乡村旅游收入200.06亿元,同比增长24.25%。这也为花木产业向乡村旅游产业转型提供了有利条件。

  • 新闻推荐
四川
社会
娱乐
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