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构建“医联体”让群众看病更便捷

http://www.scol.com.cn  (2016-07-06 12:41:22)  来源:四川在线  
编辑:侯雯雯  

不用奔波,不用排队,在家门口就能轻轻松松看上三甲医院的专家号,这些曾让人们觉得“不可能”的事,如今已变为“可能”。

今 年6月,区 人 民 医 院、各 镇(街)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村卫生站与四川省人民医院正式签署医联体合作三方协议,标志着我区纵向性、紧密型医联体正式运行。那么,何为“医联体”?“医联体”全称为“区域医疗联合体”,是将同一个区域内的医疗资源整合在一起,由三级、二级综合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等医疗机构组成的医疗机构联合体。

优质医疗资源下沉 患者受益多

“以往去省医院看病,交通是个问题,排队挂号更是问题,搞不好去一趟也只是预约,还得跑下一趟,现在好了,在区人民医院就看了省医院专家。”刚从省人民医院专家胡家骆指导门诊办公室出来的彭女士,话里话外都流露出满足。

与彭女士一样,受益于“医联体”模 式 的 还 有 六 十 多 岁 的 李 大爷。当时,李大爷患了右输尿管下段结石伴梗阻等多种泌尿系统疾病,因慢性肾衰已进行了两年多的透析治疗,病情复杂。“通过与省人民医院专家团队进行远程会诊,分析患者病情,制定了综合性的治疗方案。”区人民医院副院长田景伦告诉记者,李大爷的病情得到了很好的控制。

“让技术跑,而不是病人跑。”田景伦说,自2012年以来,省人民医院开始对区人民医院进行帮扶性托管,各种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到区人民医院,不论是医院服务量,还是学科建设都得到了显著提升。目前,第二轮深度托管已经开始,将通过省人民医院的优质医疗资源和先进管理经验,使区人民医院在经营、管理、服务等方面全方位提升。

提高基层服务能力

改变就医传统观念

“镇(街)卫生院就在居民的家门口,看病很方便,按理说患者应该就近就医,但实际上却是舍近求远。”区卫计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患者一窝蜂涌向大医院,造成大医院“看病难”“看专家难”等一系列问题。

然而,要改变人们“大病小病都往大医院跑”的传统观念,首先要解决的是群众对基层医疗机构不信任的问题。“基层医疗机构一般是一员多岗,专业化程度低,流动性较大。”田景伦说,为此,区人民医院与基层医疗机构建立合作关系,构建了区域协同医疗服务体系,把从省人民医院学到的医院管理、医疗技术、服务能力传授给基层医疗机构,切实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质量。作为“医联体”的雏形,在区域协同医疗服务体系中,区人民医院对各镇(街)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了指导与帮扶,医院管理指导、医疗质量控制、人才进修与培养、提升诊疗能力……目前,10个公立镇(街)基层医疗机构的门诊量提升了约30%,病人正在逐步回归。

“通过区人民医院儿科专家的延伸门诊与指导,现在到我们这里进行儿保、打预防针的病人越来越多了。”公平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相关负责人表示。无独有偶,和盛镇中心卫生院的中医、万春镇中心卫生院的康复也正在逐步成熟,“今年,通过1+3+X模式,我们要帮扶每个镇(街)医疗机构重点打造一个学科,做好双向转诊、质量控制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等工作,让基层医疗机构成长起来。”田景伦说道。

抱团发展 辐射基层

6月6日,四川省人民医院与区人民医院、各镇(街)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村卫生站正式签署医联体合作三方协议,标志着我区纵向性、紧密型医联体正式运行,省人民医院的医疗技术将进一步辐射到基层医疗机构,从而提升医疗效果。

实现“社区首诊、分级诊疗、急慢分治、双向转诊”可以说是“医联体”的工作目标。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与实践,这一目标正一点点变为现实。

据悉,今年,我区将推进区域远程影像诊断系统全覆盖,进一步强化医疗质量管理,推进建立区域集中消毒供应中心,推进建立区域远程 心 电 图 会 诊 中 心,推 进 开 展 镇(街)医疗机构延伸病房、延伸门诊覆盖率达到100%,提高基层卫生服务机构的服务能力。

“将优势医疗资源下沉到基层医疗机构,目的就是为群众解决常见病、多发病和慢性病的诊断与治疗,为使基层群众看病便捷、看得起病、看得好病。”区卫计局相关负责人说道,未来三年,我区将进一步推进“医联体”建设,优化服务流程,有效解决运行中的困难和问题,达到基本成熟运转。 谢小英

  • 新闻推荐
四川
社会
娱乐
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