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寸土变寸金 活权变活钱

http://www.scol.com.cn  (2017-06-12 16:34:01)  来源:温江新闻网  
编辑:侯雯雯习修鹏 张学琳  

如果你要问,成都平原最肥沃的土地在哪里?

答案就是,在温江!——自古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如今在温江 21.89 万亩农用地上,农村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在“十三五”开局之年达到 21645元。

如果你要问,温江农村繁荣到底靠什么?

答案就是,靠改革!——国家和省市多项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农村产权抵押融资改革试点赋予温江,激发出农村发展最磅礴的内生动力与活力。

勇立潮头唱大风,敢伫顶峰看劲松。继今年 2 月 28 日,全省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动员部署会在温召开后,6 月 8 日—9 日,同一主题的“国字号”试点工作部署会再“落”温江,背后的深层次含义透视出怎样的农村改革“温江经验”?

确实权+颁铁证 理清农民财产权利

早在 2013 年中央一号文件就明确提出:要改革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有效保障农民财产权利。这无疑是敲醒我国农村沉睡土地的一记响锣。

其实,在此之前,温江早已先行一步。

首批“吃螃蟹”的村民家住寿安镇东岳社区,2008年4月22日,这里举行了四川首个农村产权确权颁证仪式。

随即,我区农村改革“万里长征第一步”——确实权、颁铁证,立即步入“深水区”。

清产核资工作赓即铺开,“十步工作法”有章可循,农村集体“三资”信息化管理系统摸清家底,经营性资产与非经营性资产权属随即明晰。

“短短时间内,村里各家各户的一亩三分地就丈量得清清楚楚,五个‘本本’让我流转土地时心里更踏实了。”东岳社区19 组村民苏庭洪率先拿到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证、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房屋所有权证、林权证五个“本本”。

经历前期的探索试点、全域实测确权、暂缓确权处理、深化确权颁证……到 2011 年,我区就全面完成了 10 个镇(街)、101 个村(社区)、1151 个村(居)民小组、6 万多群众的确权颁证工作。

时间再往后推,2015 年,我区又开始启动了农村承包地经营权、农业生产设施所有权、农村养殖水面经营权、农村小型水利工程所有权、农村经济林木(果)权“新五权”的确权颁证。

在这场以农村土地、房屋、资产为核心的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中,共颁发出各类产权证书32.06 万 本 ,确 权 颁 证 面 达100%,农民的财产权利就此清晰明了。

产权流转+抵押融资 促进农村活权变活钱

“本本”有了,如何让“本本”变“本钱”,“活权”变“活钱”?

核心是激活要素资源,促进农村产权与市场资本有机对接,打通产权抵押、融资、流转、交易的通道。

打通之前,还有一项工作至关重要——股份固化。

“首先是资产固化,锁定未确权到户的集体资产资源,形成固化决议,明确量化范围;其次是成员固化,出台《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界定办法》,锁定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再次是股权固化,颁发股权证书,固化成员对集体资产股份的收益分配权。”区统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截至目前,全区已形成长久不变的农村产权关系比例达97%,组建了股份经济合作社1124 个、合作联社 90 个、联合总社10个。

戚康林原本是寿安镇天星村的一名普通花农,前些年一直笼罩在不景气的花木市场下。可最近,他一天的功夫,就创作出客户急需的紫薇小盆景,订单不断、生意火爆。

原来,他所加入的天星村花木编艺合作社,前不久搭上了资本的“快车”,他家的 50 股股权成功分红4000余元。

产权流转,一头连着农户,一头连着业主。如何突破体制机制的束缚?

2008 年,我区率先在全市建立了农村产权交易服务中心。随后,相继在 9 个镇(街)建立分中心、在 25 个村(社区)建立示范站,形成市区镇村四级农村产权管理服务体系。

自此,一系列大手笔的改革探索,破冰前行——

2013 年,我区在幸福村探索宅基地“小证”换集体建设用地“大证”抵押融资;2014 年,在全省率先实现承 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融资;2015 年,在全省率先实现农村在地资产仓单质押;2016 年,在全省率先实现农村集体资产股权抵押融资……

数据显示,目前,我区已累计办理“三权一单”融资 408 笔,共计12.58 亿元。其中,农村在地资产仓单质押入选全国中小城市改革实践十大创新案例。

配套推进+释放红利 农业主体急剧攀升

如果说确权、颁证是基础,产权流转、抵押融资是手段,依靠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助推农业现代化,切实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则是温江深入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工作的题中之义。

产改以来,我区积极推进农业经营方式创新,扶持、培育和发展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截至目前,全区已成立家庭农场37家、农民专业合作社 199 个、农业重点龙头企业市级以上的23家,培育农民职业经理人281人。

“ 农村新型市场主体的崛起,切实推动了乡村旅游、花卉苗木、运动休闲、观光体验等都市现代农业快速发展。”区农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仅 2016 年,全区就实现农业增加值 17.57 亿元,增幅 3.1%;生态旅游接待游客 400 万人次,旅游收入60 亿元,成为全省首个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2万元的区县。

除了农业主体收入的急剧增长,一大批园区变景区的乡村旅游项目也在几年时间内实现陡增:惠美花景、五月玫瑰园、乌龙岛、柏翠等,每天都在接待批量游客,改革的“红利”日渐凸显;幸福田园、编艺公园、月石院落等数个“小规模、组团式、生态化、微田园”的美丽新村点缀在川西平原画卷之中。

万春镇幸福村党总支书记郭建平说:“我有幸见证并参与到温江的这场农村改革中,不得不赞叹这次改革给我们农村、农民带来的巨大的变化,我相信我们的明天会更美好。

用郭建平的话说,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温江经验”就是:使原本沉睡的资产,通过确权、颁证、作价、入股、流转、经营和分红等一系列复杂而艰难的环节,被彻底激活,实现了从“本本”到“本钱”、资源到资本、寸土变寸金的“华丽转身”。 □ 本报记者 习修鹏 张学琳

  • 新闻推荐
四川
社会
娱乐
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