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聚焦全面提升温江未来核心竞争力 构建全域健康产业生态圈

www.scol.com.cn  (2018-01-12 14:26:54)  来源:温江新闻网  
编辑:林霜何妍婷张世唯  

——解读《中共成都市温江区委关于贯彻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培育和构建“三医两养一高地”全域健康产业生态圈的实施意见》

2017 年 12 月 25 日,区委十四届五次全会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成都市温江区委关于贯彻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培育和构建“三医两养一高地”全域健康产业生态圈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实施意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市第十三次党代会和成都国家中心城市产业发展大会精神,对全面提升温江“三医两养一高地”核心竞争力,奋力建“五个之城”,助推成都构建全球竞争力的国家中心城市产业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出台背景

本健康产业是全球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健康中国”已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明确指出,2020 年我国健康服务业总规模超过 8 万亿,2030 年超过 16 万亿元。养生养老、健康管理、精准医疗和生物医药等新兴业态发展潜力巨大。近年来,温江区一如既往地狠抓“三医融合”产业的引进和培育,围绕“三医两养一高地”,坚持优化空间结构、重塑经济地理,温江健康产业生态圈建设初步形成了成都医学城、成都健康服务业集聚区、成都农高园三区联动发展格局,具备了全区一盘棋统筹“三医”健康产业生态圈建设的良好基础。按照成都市国家中心城市产业发展大会重大决策部署和开展产业主体功能区建设的相关要求,温江区提出了培育和构建“三医两养一高地”全域健康产业生态圈的实施意见。

产业生态圈的内涵

成都国家中心城市产业发展大会明确指出:产业生态圈是在一定区域内,人才、技术、资金、信息、物流和配套企业等要素能够有机排列组合,通过产业链自身配套、生产性服务配套、非生产性服务配套以及基础设施配套,形成产业自行调节、资源有效聚集、企业核心竞争力充分发挥的一种多维网络体系

总体思路

《实施意见》深入贯彻产业发展大会精神,落实市委“西控”“中优”决策部署,以构建产业生态圈、创新生态链为核心组织经济工作,紧紧围绕“三医两养一高地”产业定位,坚持“三医融合”理念,高度俯瞰产业发展全景,提出努力构建“1+3+8+N”健康产业生态圈体系。即着力打造全域健康产业生态圈,统筹推进成都医学城、成都健康服务业集聚区、成都农高园3个产业新城生态圈建设,加快推进医学研发、生物医药、医疗器械、精准医疗、健康管理、特色专科医疗、养生养老、都市农业等 8 大重点行业生态圈建设,重点推进药明康德等N个重点企业生态圈建设。

基本原则

坚持“三医融合”,谋划长远。立足温江资源禀赋,结合国内外健康产业发展态势,以医学为基础、医药为路径、医疗为目的,进一步整合区域资源,大力培育引领新技术、新产业、新经济方向和潜在消费需求的健康产业发展,实现“三医融合”和跨界融合,形成贯穿生物医药产业全周期的生态链。

坚持“三区联动”,协调互补。立足三大园区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以区域一体化发展为目标,聚焦“三区”差异分工与内在联系,打破“各自为战”“各为其政”局面,促进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与都市农业“三产融合”,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合一”,打造三大园区协调发展的产业生态圈。

坚持“五维支撑”,统筹推进。围绕温江产业生态环境塑造,全面推进产业链、生产性服务、非生产性服务、基础设施配套、政府服务五维建设,补齐产业生态圈短板,实现五维支撑统筹联动、相互促进,加快形成产业自行调节、资源有效聚集、企业充满活力的产业生态系统。

发展目标

《实施意见》提出,到2020年,健康产业生态圈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到2022年,健康产业生态圈基本成型。

到 2020 年,力争引进世界一流医学院/药学院(所)1 所,世界 500 强生物医药类企业和中国制药工业百强企业 8 家,行业细分龙头企业 10 家,国内顶级医疗康复机构 10 个,国际合作平台、创新创业平台、产业创新联盟等达到 20 个。到2022年,力争引进世界一流医学院/药学院(所)2所,世界500强生物医药类企业和中国制药工业百强企业15家,行业细分龙头企业 20 家。不断完善以三大园区为载体的公共服务配套体系,打造产业集群,建成以“三医融合”为特征、以“三业共兴”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新城。到 2022 年,打造 1 个千亿产业集群和 2 个五百亿产业集群,跻身全国生物医学产业园区前十强。

保障措施

为更好保障我区全域健康产业生态圈的建立,《实施意见》从加强组织领导、队伍建设、考核评估与宣传引导等五个方面提出了保障措施。

首先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产业生态圈推进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专题会议,针对不同层级的产业生态发展所需要素,统筹推进产业生态圈建设工作;加强生态圈工作的专业化干部队伍建设,强化领导干部推进产业生态圈建设的责任担当,加强招商引资队伍建设,注重在招商引资一线培养、选拔优秀干部;健全政策体系、密切部门分工协作、加强宣传推广,动态跟踪产业发展态势,及时协调解决矛盾问题,全面落实各项任务;加强对园区主导产业宣传介绍,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多种媒体途径,提高三大园区知名度和影响力,助推产业生态圈建设。

重点任务

《实施意见》围绕产业生态圈的顶层设计、产业链、生产性服务、非生产性服务、基础设施配套、政府服务六个层面,提出重点任务。

完善产业生态圈顶层设计。围绕构建“1+3+8+N”产业生态圈体系,准确把握“区域—行业—企业”三层生态圈架构有机融合,制定产业发展“作战图”和“路径图”。成都医学城构建“三医+”产业生态圈。成都健康服务业集聚区构建“健康服务+”产业生态圈。成都农高园构建“都市农业+”产业生态圈。着力突出 8 大行业特色,分析产业链缺失、薄弱环节,优化产业生态链,形成创新融合、互利共生、循环运作的行业生态系统。依据医药研发、生物技术、医疗器械和设备等重点产业领域及相应聚集区,制定可行性计划,实施以药明康德、科伦、康达、等关键企业为核心的产业生态化重点、集中、专项打造工程。

构建以“核心企业”为纽带的完整产业链。着眼战略需求导向、市场需求导向,把握健康产业发展特征和未来发展趋势,以三大园区为载体,依托龙头企业,强化招商引资、持续强链补链、加快产业跨界融合,切实做强产业生态圈极核支撑。

推进生产性配套服务专业化高能级发展。着眼主导产业发展、极核企业引育、产业生态建设的需要,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围绕健康产业链布局功能链条和服务平台,重点实施新经济服务功能提升,培育发展大数据、物联网、信息咨询、科技金融等生产服务业态,共建共构共享生态资源体系,让企业“进得来、宜生存、离不开”。

推进非生产性配套服务精准化高品质发展。遵循“一个产业类别就是一个主题城市社区”原则,围绕企业和人才需求,精准配置商业、医院、学校等公共服务功能,加强人才居住服务保障,创新人才引进和培育方式,提升城市宜业宜居品质。

完善现代基础设施体系建设。坚持产城融合,围绕三大园区加强交通、能源、信息等基础设施,构建功能配套、智能高效、安全便利的现代基础设施体系,加快优质生产生活环境建设,提升经济绿色化水平,打造产业生态圈良好环境,实施绿色循环发展。

推进政府服务专业高效供给。坚持以产业生态圈需求为导向,深入落实产业新政50条,精准高效配置要素资源,加强人才、土地、资金等要素供给,创新要素供给方式,加强产业生态圈政策保障,不断提升产业竞争力。本报记者何妍婷张世唯

  • 新闻推荐
四川
社会
娱乐
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