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建设高品质和谐宜居生活社区城乡社区发展治理彰显温江情怀

www.scol.com.cn  (2018-05-23 14:39:28)  来源:www.wjnews.cn  
编辑:林霜张建国  

五月的温江处处生机盎然,色彩斑斓。日前,以“原乡和林、水稻渠成”为宣传名片的万春镇和林村迎来了第四届开秧门活动。水波不兴的秧田倒映着天光云影,随着一群青壮年汉子挑着秧苗从田埂走来,这个宜于栽种的春末夏初的日子开始了。随后,田埂上传来“开秧门啰!”一声声高亢的喊叫,一捆捆扎好的秧苗被抛向田中。

万春镇和林村是我区为数不多保留了传统大田种植方式的纯农村区域,因为推进城乡社区发展治理工作进一步深入,这个农村区域的面貌有了极大改观,环境变好了、产业做强了,人心更顺了,这里的村民幸福生活触手可及。和林村之所以能够吸引大批游客进入乡村,得益于这里生态建设、农村风貌、林盘景观、院落改造推进有力,其产业形态和居住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

和林模式成为乡村治理典范

新时代催生新思想,新机遇引领新征程。全市城乡社区发展治理大会召开以来,我区以“发展+治理”为深远谋划、以“城市+乡村”为广阔载体、以“红线内+红线外”为细分空间,直奔痛点、对焦发力,共建共治共享美丽宜居公园城市。2017 年底,全区党风廉政社会评价指数、公共服务满意度测评、综合文明指数测评均创佳绩。社区是城市的细胞和基石。近年,我区推进“农旅、农养、农创”产业融合发展、艺术化打造大地景观、全域推进“治水、治田、治林、治院”等经验做法和治理取得明显成效。和林村曾经以保持川西农耕习俗和美丽的大田风光不为外人所知,近年来,我区大力推动建设高品质和谐宜居生活社区,和林村面貌焕然一新。乡村优美环境让老百姓有了从未有过的幸福获得感,和林村很多村民,想也没想过种地也能把和林村种成“景点”。村民李志英的家门前就是观光台,等水稻快成熟时,站在观光台上就可以看到水稻田里的熊猫图像了。“以前哪儿想过种水稻能种出一幅画,而且还会吸引那么多游客来参观。”李志英说,现在“开秧门”和“看熊猫图”已经成为了和林村的两张名片,很多游客会开车自驾慕名而来,而让她最开心的是,游客来了,她的收入也增加了。“和林美如画,如果不是亲眼所见,难以相信在我们温江还有这么美的农村。”游客陈先生由衷地说。曾经,“农村”一词是落后代名词,如今在城乡社区发展治理的推动下,农村居民住房风貌改造和环境治理得以改变,美丽乡村成了人人点赞的家园。因为美丽,成了城市居民节假日度假的首选。和林之美尤为突出,既有大田风光,又有美观的川西特色民居。美丽的和林村如何让环境优势体现在富民增收上?对此,和林村党总支书记吴从新告诉记者,通过建设高品质和谐宜居生活社区,和林村近年来走出了一条由单一的一产收入向一三互动融合发展转变的路子,已形成田园综合体发展模式,2017 年被评为市级首批田园综合体示范单位。何为田园综合体?吴从新介绍,和林村以大蒜和水稻种植为主,但不仅仅依靠以种植盈利,近年开展以农耕文化为主题的节庆活动,扩大农旅产业,打造出“开秧门”、“采蒜薹”、“稻田摸鱼”等特色农业旅游项目,以旅游项目扩大和林村知名度的同时,形成集农业生产、旅游观光、民宿休闲等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促进农民增产增收。吴从新说,如今,正在思考如何破题农养产业,突出“北林”区域“两养”产业,探索农养融合发展之路,引入社会资本,入驻签约养生养老民宿,开发具有本土特色、功能显著的养生保健产品。据了解,和林模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2017 年荣获省委省政府“省级四好村”荣誉称号,同年被市农委评为“中国鱼凫现代农业公园”。和林模式吸引了重庆、海南等地的关注,纷纷派人前来学习取经。在区委社治委组织的2018 年 4 月的“竞进拉练”活动中,该村治理项目被 50 名“市民裁判”评为第一名。5月5日,全市城乡社区发展治理现场推进会上,“和林村乡村治理模式”闪亮登场,获得与会代表的高度评价。

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

“和林模式”即“温江模式”。纵观全区城乡社区发展治理工作,“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鲜活实例举不胜举。如果说和林之美在于大田风光,那么寿安镇天星村的美却在产业发展上的生机之美。近日记者走进天星村,村民的生产生活原来是如此的美妙,和谐美丽,充满激情。在不经意间,记者看到,几个编艺工匠各司其职,搭梯子固支架,一个紫薇亭子正在编艺中。一个村民告诉记者,大型编艺产品,都是以互助的方式进行技术、劳务支持,在全村蔚然成风。近年,天星村以编艺产品挤身于新村行列,着力培育农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业专业合作组织、家庭农场、职业经理人等,以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为主体,推进和完善农村资本市场、农村金融和土地管理制度的改革创新,通过编艺产品规模化、标准化发展引领市场份额,最终落实到带动农民持续增收。村民王久成从事编艺 20 多年,2017 年是他收获最为理想的年份,因为地里的编艺产品在9月份几乎卖空了,一次性进账20多万元。近年,天星村以编艺产品为中心推动产业延伸发展,一是对种植方式和种植品种进行调整,善于向土地挖潜力、向资源要附加值;二是着眼农村内部结构调整,重点推动“由单一的农业种植向农产品深加工转变、由单一的农产品收入向打造农业景观消费场景转变、由单一的一产收入向一三互动融合发展转变”,从而实现农村的良性发展。村民增收门道越来越多:旅游收入、销售产品、技术交流……尤其是技术交流,目前天星工匠已拓展到全国各地,业务应接不暇。仅此一项占村民家庭收入三分之一,全年人均总收入4万多元。同样受到游客青睐的是和盛镇的紫薇产业园,近日记者来到土桥村,村党支部书记周兴术告诉记者,为迎接 2018 年旅游高峰的到来,在村委会的组织下,上百户村民自愿成立了紫薇合作社。土桥村的优势在于紫薇众多连片 5000 多亩,村里从卖树子到卖风景转变,村里的任何东西游客都十分感兴趣,地上跑的鸡鸭鹅兔,树上结的各种果实,连过去只能在兰花市场交易的兰花,在村里也成了抢手货。村民赖昌云对此感受很多,他说,他是一个兰花爱好者,平时屋里种植一些兰草,完全是自我观赏。去年赏花节时,他试着端几盆在路边销售,没想到卖出去几十盆,大大增加了家庭收入。他准备今年早作打算,争取卖更多的兰草。城乡社区发展治理工作推动现代都市农业聚集发展,人气商气打开了土桥村的紫薇销售市场,股东们看到了致富希望。他们经过去年节庆活动的“洗礼”后,眼光放得更远了,想法更多了,他们以合作社为平台,齐心协力实施院落自治,为在 2018 年节庆期间把最美的乡村环境展现给广大游客。为此,土桥村两委积极谋划,按照“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出的“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要求,对全村现代都市农业发展进行了近期实施计划和远期宏观规划。

2017 年,通过紫薇田园的打造,村里初步形成了游客接待能力,逐步成为从卖树子到卖风景的转变,也让老百姓看到了希望。2018 年,通过乡村旅游合作社,以熊猫文创发展产业,进行紫薇花衍生产品的深度开发,让老百姓通过闲置的资源,比如房屋、宅基地、花木折价等多种形式参与到合作社,变成股东。村民变股东后,实现了从单打独斗到抱团发展的转变,逐步完善了新农村风貌。此外,我区幸福村、先锋村、岷江村等村(社区)通过建设高品质和谐宜居生活社区,走出了一条旅游+产业的发展路子,实现了由单一的一产收入向一三互动融合发展转变。

聚力破解 让居民生活更充实

美丽乡村实现了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在城乡社区治理方面,我区也取得了显著成果。自全市城乡社区发展治理大会召开以来,我区坚持全面对表落实筑基、精准聚焦痛点提效、构建长效机制固本,深入实施“五大行动”,聚力破解“三大痛点”,健全完善四大机制。近年全区集成项目690个,投入和撬动资金 132 亿元,实施“双百”项目计划,推进“五大行动”,补齐公共服务短板,整体提升城市宜居性。柳城街道光华社区党支部书记周亚丽告诉记者,过去社区管理似乎有些无序,是管理上的痛点难点,如今通过城乡社区发展治理成立了联席会,件件事情都要管起来。尤其创新社区资源整合机制,以公共服务资金撬动社会力量参与,累计实施项目 62 个,投入资金 350 余万元;社区党组织成立“爱家光华”基金,通过直接募捐、特色项目筹款、有偿社会服务、公益集市等方式整合社会力量筹集资金,2017年共筹集资金 10 万余元,培育社区社会组织4个,扶持微公益项目10个。据周亚丽介绍,光华社区处于光华新城的核心区域,针对流动人口多、摊贩多、公共诉求多的特点,整合环光华公园资源,统筹布局党群服务中心、文化中心和综治中心、青年创咖中心、社区智慧医疗中心 5 大空间。同时聚焦商圈楼宇空间,针对商圈流动党员多、企业办证办照不便、青年人交友平台缺乏等问题,在德昆商圈、珠江商圈分别建立党群楼宇综合服务站,为流动党员提供党组织关系转接、党费缴纳、政治学习、群团服务等。聚焦商品小区空间,针对商住小区居民来源广、认同感低、家园氛围不浓等问题,在珠江国际花园等三个商住小区建立居民服务中心。在线上建立小区党群服务 QQ、微信群,打造居民沟通交流空间;在线下制定小区公约、小区议事协商管理办法,打造红柳市民聊吧,凝聚家园共识;在御景湾、珠江国际小区试点“合生活”智能小区服务平台,实现“智慧社区+物联网+移动互联”的智慧社区全空间服务。涌泉街道丽晶港小区则以补缺居民生活配套为目标。今年为提升公共服务配套,开发商积极支持配合,腾出闲置用房建成小区市民活动中心600平米,设置党员活动区、居民议事区、儿童玩乐区、老人休闲区等功能区域,还引进小型便民超市、设置宠物便亭4处。同时提升居民生活环境质量,对小区内部及周围的流动商贩、车辆停放、环境卫生等情况进行清理整治。完成对丽晶港 1 号门的改造,实现进出小区人车分流。组织志愿力量配合物管开展树木花草维护。居民们对目前的社区发展治理很是满意,认为生活质量比过去好了,幸福指数比过去高了。据了解,我区开展社区服务提升行动,启动“学到温江”“健康到温江”“舒适到温江”三大民生品牌三年行动计划。学到温江方面,拟新(改)建公立中学 8 所、小学 8 所、幼儿园 5 所(至 2022 年),目前已有二十一世纪国际学校、成都实外、七中嘉祥等优质民办学校入驻温江。健康到温江方面,拟迁建区医院、新建省精卫中心等公立医疗机构,全区公立医院床位达到4260个,目前已有丰隆国际医院、药明康德罕见病医院等民办医疗机构和中国人寿、太平、泰康等高端康养机构入驻温江。舒适到温江方面,拟新(改)建 55处文体设施、21 处农贸市场、107 处公厕(至 2022 年),新建四级绿道 538 公里(至2020年),实施江安河、杨柳河等全域水环境治理,启动公园城市规划。在城乡社区发展治理过程中,我区还营造崇德崇法、众创众评、共融共生“三大场景”彰显家园温度,为形成久远动力,制定“三大机制”推动城乡社区发展治理工作持续深化。本报记者张建国

  • 新闻推荐
四川
社会
娱乐
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