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成都速度背后:剑指千亿轨道交通产业园 新都这样干

http://www.scol.com.cn  (2016-09-26 10:38:14)  来源:成都商报  
编辑:侯雯雯肖刚  

2014年8月28日,中车轨道交通产业园项目投资协议签订。

2016年9月22日,在中车成都轨道交通产业园内的中车成都机车车辆有限公司新都厂区,首列“成都造”地铁A型铝合金车辆下线。

线

短短两年时间,新都轨道交通产业从“零”起步,一个庞大的轨道交通全产业链正在形成。截至目前,新都已成功签约今创等7个配套项目,12家企业正在签约洽谈中,另有五六十家企业对新都表示出了极大的兴趣。

如果说中车项目是点,“拉伸产业链”和“提升价值链”则构成了线,但新都区的视野和抱负并不满足于此,新的蓝图已经呈现——围绕轨道交通、航空动力,新都区《天府动力新城概念规划及石板滩工业集中发展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也已经编制完成。

从项目签约到项目开工,不到一年时间;

从项目开工到项目投产,仅仅315天。

9月22日,首列“成都造”地铁A型铝合金车辆下线,在中车成都轨道交通产业园内的中车成都机车车辆有限公司新都厂区,人们再一次见证了“成都速度”的刷新。

成都速度,拼的是政务服务,拼的是建设进度,拼的是项目生产。

不过,这一切,在新都区经信科技投促局局长杨盛勇看来,都已定格成历史。用他的话说就是,“中车的投产,新都轨道交通在成都市的总体轨道交通版图上钉稳了钉子,以后这个位置会逐步扩大,形成基地。”新都的目标是,到2025年,将实现500亿元的产值规模,而更遥远的未来,是要做到千亿级的产业园。

剑指千亿,新都的底气在哪里?

提升价值链

抢占“微笑曲线”两端

科技创新和研发

新都将加强与西南交大、电子科大、川大、中铁二院、金牛中铁轨道交通高科技产业园等高校、研究机构的产学研用合作,推动跨专业联合,实现跨产业创新

服务和维保

依托成都铁路局动车维修检测基地和中车成都轨道交通产业园维修检测基地,打造四川乃至西部维修检测水平最高,运营能力最强的检测保养基地……

苦干巧干 马上就办

成都速度背后的“253工作机制”

9月23日,记者与新都区经信科技投促局局长杨盛勇约采访时,他正在开项目碰头会。开会间隙,在会议室旁,他与记者简单地聊了一会儿。

在轨道交通产业上,新都的基础几乎为零。为了确保中车项目拉得来、落得下、推得动,新都在拉动投资、推进项目落地上启动了“253工作机制”,而这就是成都速度背后的秘密。

项目签约时,新都区政府相关部门就直接介入,用精准的服务来解决企业开出的“问题台账”“需求台账”。所谓“253”,即由当地党委、政府一把手分别任项目推进小组的组长;5个常委“包村”“包户”“包拆迁”,推动场平工作;不到3个月,原本荒草丛生、农田密布的场地被整理成宽阔平坦的土地。

“这中间涉及土地性质的变更、迁改线路、平整土地……但我们只用了不到3个月。”杨盛勇说,定任务、定时间,每个政府部门都要面对突如其来的压力。工商、立项、环评、土地手续……原本是企业上门跑的手续,成都的政府将服务送上门,由专人对接。

“253工作机制”下,每一位参与中车项目的人都有明确的任务。王雪松是新都工业区管委会企业服务中心工作人员,他的职责就是帮助企业排忧解难,做好协调人。他有一本台账,里面以表格形式记录着每个阶段中车产业园项目的推进情况,工商注册、立项、环评、建设等手续都要协助,平均每天都要跑一趟工地,加班、周末到现场协调问题是家常便饭。临近产品下线时,在靠近产业园的地方有一条输气管线,如果不移走就会影响园区的配套设施建设,在移除管线时,工业园很多人都一直守到凌晨。正常情况下需要半年解决的事情,在工管委的紧急协调下,只花了两个多月。

快节奏高效率的政府服务,让企业心无旁骛地专注于建设和生产。生产人员、技术人员、相关政府工作人员齐心协力拼干劲、拼速度、拼质量,共同推动首列“成都造”地铁车辆下线。

中国中车集团总经理刘化龙说,“成都速度”让他对成都信心满满,而未来,集团将全力支持成都公司发展成为中国中车的“西南总部”,加快更多新技术、新产品在蓉落地,携手四川、成都市全力打造千亿级轨道交通产业。

知己知彼 准确研判

36页电子表格背后的“新都干法”

“机遇只垂青有准备的人”,对人是这样,对一个区域而言更是如此。

杨盛勇的手机电子邮箱里,一直存着一份电子表格,《轨道交通产业链配套企业汇总表》,总共36页,而且这份表格随时在更新。

在这份电子表格中,记者见到的全是“零件”:车体、转向架、制动系统、牵引系统、车门系统、通信系统、轨道系统……多达27项。每个类别下面,还有更细分的产品,记者粗略统计一下,有数百个之多。

重点不在于这些产品,而在于这些产品后面的212个生产企业名单。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份电子表格,就是新都的“招商指南”,而从中,我们可以窥见新都在轨道交通产业上的抱负和“野心”。

2014年8月28日,中车轨道交通产业园项目投资协议签订,作为中车在西南地区布局的最大产业园区项目落户新都。

2015年2月28日,中车成都轨道交通产业园在新都区石板滩镇奠基。

深知轨道交通产业的战略重要性和新都的产业现状,新都区不等不靠,马不停蹄地积极与中车上下游企业联系,争取投资落户。

2015年8月24日,新都举行轨道交通产业投资环境推介会,在会上新都区与5家配套企业负责人签订了合作协议,此次签约的5个项目计划投资总额约30亿元,项目建成后,预计可实现年产值50亿元。

2015年11月,中车城轨业务供应商大会在新都召开,本是中车内部的一个会议,新都区却敏锐地抓住机遇,向110余家城轨配套企业介绍了新都的投资和产业环境,并邀请这些企业关注新都轨道交通产业发展。

今创集团董事长俞金坤亲身感受到了新都人带给他的“成都速度”。他说,通过与新都当地政府部门的多次沟通,成都人务实、高效的工作作风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项目启动到现在,政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协调相关部门协助企业解决问题,从土地、道路、电力、通讯、供水等方面提供了完善的保障,而这坚定了今创在成都投资发展的信心。

当天下线仪式之后,俞金坤去园区看了20多分钟,一直舍不得离开。俞金坤当场表态:有了“成都速度”,今创成都项目一定会按期推进并尽快实现投产,“成都轨道交通的名片,将由我们添上一笔。”而明年,今创成都项目就将在这里建成投产。今创集团是中车集团长期供应商,参与了国内几乎所有高铁和地铁车型的配套供货,而它的新都园区,年产值将超过80亿元。

不喧哗,自有声。

对轨道交通产业的正确研判,加上新都人的踏实肯干,短短两年时间,新都轨道交通产业从“零”起步,一个庞大的轨道交通全产业链正在形成。

截至目前,新都已成功签约今创等7个配套项目,12家企业正在签约洽谈中,另有五六十家企业对新都表示出了极大的兴趣。就在中车首列“成都造”地铁A型铝合金车辆下线当日,新都区又收到两家企业抛出的橄榄枝,它们均是轨道交通产业链上游的国内龙头代表。

《成都市轨道交通产业发展规划2015-2020》明确将新都区轨道交通产业基地列为“一总部两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在《成都制造2025规划》中将轨道交通产业列为突出发展产业,计划到2025年主营业务收入突破2000亿元,其中装备制造达到1000亿元,整车制造能力4000辆以上。

按照中车目前的发展规划,把新都区轨道交通产业基地定位为西部地区优先发展的重要区域,并着重打造为出口中亚、东南亚的轨道交通装备制造基地,助力成都市轨道交通产业快速持续发展。

站得更高 行得更远

轨道交通从“零”到“一千亿”的“新都愿景”

下线只是下一个“成都速度”的开始,新都轨道交通才刚刚开始发力。

对于轨道交通产业的未来,新都已经有了明确的路线图,从8月份才出炉的《新都区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发展分析报告》中,可以看到轨道交通的“新都愿景”。

在加强中车成都轨道交通产业园项目建设的同时,将加大对上争取中车集团在新都布局投放地铁车辆、有轨电车以及城际动车组等主流车型和新制式车型,进一步加大投资强度,做大园区规模。力争中车成都轨道交通产业园掌握城际和城轨车辆系统集成技术,建立城际和城轨车辆产品研发制造平台,形成现代有轨电车、地铁车辆和城际动车等整车研发制造能力。

新都区还对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全链条进行了梳理,加强在集成装备招引上取得新突破。力争在转向架、车体、牵引装备、受流装备、制动装备、信号装备、列控装备、通信装备、内饰装备、电气装备、运用维护工程设备、检测装备等领域突破,提升轨道交通车辆关键核心零部件的本地化配套能力及市场占有率。新都的目光,甚至已经触及业内全球最顶尖的企业,将促进庞巴迪、川崎重工、法国劳尔来新都投资建厂。

拉伸产业链的同时,新都区更明确提出“提升价值链”,抢占“微笑曲线”两端。而作出这样的布局,正是基于新都区富集的创新资源和坚实的产业基础。

“微笑曲线”的一端,是科技创新和研发。新都目前拥有6个国家级技术中心、7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和88个省市级研发机构。2015年,新都成功通过了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试点区验收,“政产学研用”无缝连接的环高校知识经济圈正加速形成。依托成都,新都将加强与西南交大、电子科大、川大、中铁二院、金牛中铁轨道交通高科技产业园等高校、研究机构的产学研用合作,推动跨专业联合,实现跨产业创新,全面加强服务运营与制造、整车与零部件等方面的协作配套,参与国家轨道交通装备产品技术标准制定,掌握行业话语权。同时,加强624所、西南石油大学与中车,以及西南交大、中铁二院等高校、研究机构的跨专业、跨产业的合作,推动运用新技术,开发新产品。

“微笑曲线”另一端,是服务和维保。新都将依托成都铁路局动车维修检测基地和中车成都轨道交通产业园维修检测基地,进一步提升水平,做强产业,力争打造成为四川乃至西部维修检测水平最高,运营能力最强的检测保养基地。同时,加强对区内机械装备制造企业的梳理,鼓励优质企业整合生产资源,优化生产模式,转向轨道交通产业零部件配套。

如果说中车项目是点,“拉伸产业链”和“提升价值链”则构成了线,但新都区的视野和抱负并不满足于此,新的蓝图已经呈现——围绕轨道交通、航空动力,新都区《天府动力新城概念规划及石板滩工业集中发展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也已经编制完成。新城位于新都石板滩镇,总规划面积32平方公里,通过“小核心、大协作”的发展模式,建设国家军民融合深度发展试验区、成都市以航空、轨道交通为主的千亿级产业新城和新都区智能制造小城市。

新都轨道交通的目标是,到2025年,将实现500亿元的产值规模,而更遥远的未来,是要做到千亿级的产业园。

成都商报记者 肖刚

  • 新闻推荐
四川
社会
娱乐
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