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一路童行”关爱自闭症儿童公益行 90后挑战“关禁闭”12小时

http://www.scol.com.cn  (2016-04-01 14:18:40)  来源:四川在线  
编辑:侯雯雯记者 丁宁  

    四川在线消息(四川在线记者 丁宁 实习生 陈娟 摄影报道)“最美的那颗星,折翼的小精灵,你的笑深深刻印在我们的心里……”4月1日上午10时,位于春熙路2号线地铁出口处,一句句动人的旋律荡漾在红星路步行街上空,引得众多行人围观,一座透明玻璃房子立于乐队一旁,一副“一路童行·关爱自闭症儿童,困在玻璃屋的天使”的标识,提醒着过往行人这里正进行着一场关爱自闭症的公益活动。
    3月23日起,由成都市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发起,成都西南儿童医院承办的“一路童行关爱特殊儿童·爱不孤独”的公益项目通过网络招募自闭症志愿者,希望志愿者通过挑战“独处玻璃房子12小时”的行为,让更多人感知自闭症儿童的内心世界,关爱他们。截止3月31日,共近2000名志愿者报名参与,最终活动方选出一名网名为“番茄加点盐”的22岁90后女志愿者到现场挑战。活动现场,近百名身穿“一路童行”的志愿者们共同呼吁“大家一起来关爱自闭症儿童,为‘星星的孩子’点亮一盏灯。”

    不仅如此,“一路童行关爱特殊儿童·爱不孤独”公益项目还将为广大自闭症儿童提供治疗费、康复训练费援助,凡是成都地区的自闭症患儿家庭均可报名参加,详请可咨询:028-83366666,或关注微信公众号:xnekyy进行了解。

90后妹妹挑战“禁闭12小时”
    记者在现场看到,这一座玻璃房子大概不到10平方米,房间里摆放了人体木偶,模拟出多人聚会的场景。而最终被挑选出的这名“番茄加点盐”的90后妹妹需要在这个狭小的空间里坐上12个小时。期间她的手机也将被活动方“没收”,与外界完全隔断联系。
   “这就像关禁闭一样,现在的年轻人恐怕呆上一个小时就受不了。”名为陈瑞的行人见状说。
   “其实自闭症的孩子,就像被关在一个密封盒子,被喻为‘关在瓶子里的天使’、‘星星的孩子’。”成都西南儿童医院教授付师亭说,这些看似呆板、沉闷、没有感情、也不惹人喜爱的孩子,他们的脑海中其实承载着我们意想不到的思维逻辑,他们以自己特有的方式在观察这个世界,体验自己的生命。而设计这个玻璃房子的初衷就是为了让更多正常人更形象化地感知自闭症儿童的心里世界。
    对于此次挑战,“番茄加点盐”直言不担心,她自己在大学期间便热心公益活动,曾暑期到西昌支教的经历给她留下的深刻的印象,看到自己的微小之力能够给别人一米阳光,甚感欣慰。而她最近一年更多在关注自闭症。“有这样难得的机会在体验自闭症心里世界的同时又能让更多人去关注这些折翼的天使,我觉得自己非常幸运”,她说,这次挑战成功后,她会更加投入到帮助关爱的自闭症儿童的公益活动中。

志愿者以歌传爱呼吁关爱自闭症儿童
     除这名即将赴玻璃房的志愿者外,场外亦有无数“绿色天使”,他们身着背印“一路童行”绿色T恤,在现场忙碌。来自四川音乐学院音乐治疗专业的任小田等同学,为自闭症儿童带了一曲由志愿者们原创的《最美的那颗星》,在会场奏响了关爱自闭症儿童的暖心乐章。来往市民驻足倾听,不少市民纷纷不由自主和着节拍打起了拍子。
   现场,成都市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理事长廖国龙介绍,自闭症的概念于1943年由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专家莱奥·坎纳首次提出,在医学上也称孤独症,是一个尚没有被全社会知道、了解的病症,表现为兴趣狭窄,行为刻板重复;孤独离群,不与他人建立联系;言语障碍突出等症状。“自闭症通常发病于儿童早期,抢救康复期较短,由于大众的不了解,不少孩子因此错失最佳干预期,这实在是一件让人痛心的事情。联合国之所以将每年4月2日定为“世界自闭症关注日”,也是为了提高我们普通大众对自闭症认识以及相关研究人员对自闭症患者的关注与医护。
   “我们真诚地希望我们的行动能够抛砖引玉,引发更多志愿者对自闭症孩子的援助。”廖国龙说,只有社会上越来越多的人一起来关注这个群体,他们才能更好融入社会。


    西南儿童医院教授付师亭表示,自闭症与教养方式无关,属于终生康复疾病。 由于严重的自闭症患者会无意做出咬人、自残等行为,因此造成许多人不理解他们的行为,很难融入社会。她介绍,目前自闭症没有单一特效的治疗方法,医教一体多管齐下的综合治疗逐渐被广泛认可。其中训练教育是首选的方法,然后辅助以同样重要的药物治疗。自闭症儿童的刻板特征使得其习得技能很难泛化,需要在不同场合对其进行训练和教育,使其适应不同的要求,对于出现自伤、攻击、兴奋躁动、睡眠障碍等症状,则需要由专科医生处方药物治疗。

  • 新闻推荐
四川
社会
娱乐
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