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尹婷婷) 四川获批设立自贸试验区引来各方广泛关注。昨日,省商务厅厅长刘欣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明确表示,尽管最终的四川自贸区总体方案还需调整细化,但在川设立自贸试验区,主体肯定在成都。
刘欣表示,四川能够获批,主要缘于三方面的原因:一是四川有主动改革的要求;二是在复制推广上海自贸区经验方面走得比较早,实施得比较坚定;三是中央对四川申报方案的认可。他透露目前的申报方案中包括了六大方面,100多项改革措施,尤其希望在货物贸易、服务贸易、促进高端制造业引进方面着力,取得一些突破,“但这还不是最终的实施方案,我们会尽快调整,尽快落地。”
“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在四川省设立自贸区,对我们而言,只是建设的第一步。”他强调,设立自贸区归根结底是为了能与国际投资贸易更好接轨,所以四川跻身自贸试验区行列,既会使自身在发展中获得先发优势,也对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等提出了更高要求。
值得注意的是,这是西部省市首次跻身自贸区大家庭。对此,刘欣表示,在西部三地——重庆市、四川省、陕西省新设立自贸试验区,填补了此前西部没有自贸试验区的空白,加快形成陆海统筹、东西互济的全方位开放新格局。
四川省社科院副院长盛毅也表示,选择部分具有代表性的中西部省市区开展试验,一方面可以探索不同区域的对外开放路径与方式,形成各具特色的经验,另一方面可以提升中西部的对外开放水平,形成东中西竞相开放的格局。而中央和国务院在试点要求中,分别明确了各省市区试验的重点,就是基于这样的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