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消息(记者 梁现瑞)“绵阳展区高端展品多、科技含量高,我一来就找到了所需要的。”11月7日,来自四川聚核技术工程有限公司的佘振宇告诉记者,他所在公司希望借助VR技术来展示产品和生产线,就想着在西博会这一国际平台上寻找中意的合作对象,早上一来就看中了绵阳的科瑞特佳成科技公司的产品,“我打算明天带公司专业人员一起来,进一步交流了解,希望能达成合作。”
军民融合是四川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最鲜明的任务。在本届西博会开幕以后,绵阳展馆的军工“黑科技”受到参会者的高度关注。记者看到,在中国(绵阳)科技城展区、绵阳通航产业展区现场,无人机、机器人、VR技术产品、智慧城市系统等近三百件高新技术产品集体亮相,吸引了众多来自于装备制造、智能终端、电子信息、航空航天等领域的海内外专业观众热情观展。
其中,长虹在军转民和民参军领域都推出了诸多最新的科技成果,包括动力电源系统、新能源汽车及高端装备互联解决方案等高端民用产品,以及军用信息系统等先进军用产品。此外,长虹军工产品还参与我国航天事业建设并走出国外。在刚刚成功对接的“天宫二号”与神舟十一号中射频电连接器由长虹旗下华丰唯一提供。
“着眼军民融合产业的广阔前景和地区优势军工资源,以军民融合成果转化基金成立为契机,长虹将加快军民产业的深度融合发展,在‘十三五’期间进一步做大做强军工产业。”参加西博会的四川长虹控股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长虹充分发挥产业互补优势,在“军转民”、“民参军”两个领域都取得了丰硕成果,已然引领绵阳走向深度的军民融合。
作为试验区的绵阳在军民融合方面依然加速。数据显示,目前绵阳的军民融合型企业近500家。2015年,军民融合产业产值1690亿元,较2011年增长149%,军民融合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70%。
尤其是作为全国唯一的国家级军转民科技园、国家级科技孵化器、四川省电子商务示范基地、绵阳市创业孵化示范基地,绵阳科技城科教创业园区(以下简称科创区)正在成为绵阳科技城建设创新驱动的主阵地、主引擎。在这里,新材料、电子信息、科技金融、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遍地开花。
数据显示,该区现有的恒泰环境、永贵科技、九州股份、福润德等规模以上军民融合企业,加上九州集团,2015年该区军民融合企业产值达到210亿元。今年上半年,军民融合产值增速高达24.2%,此外九九瑞迪、星宇电子等一批军民融合小微企业正在快速成长。
“经过3年的努力,孵化器已从初期项目装不满转变成日前装不下的状态。”科创区创业服务中心负责人表示,目前孵化器入孵企业员工总人数超过3000余人,博士、高工以上学历人员超过120人,硕士人员超过200人,留学回国人员超过60人。
为了推进军民融合,承接军转民、民参军项目的落地,绵阳目前正在推进30平方公里的科技城集中发展区核心区建设,以及磁性材料产业园、核技术应用产业园等10大军民融合产业园区的建设。
在绵阳科创区,该园区先后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九洲集团、长虹集团、827部队、58所等军工科研单位合作共建了中物孵化器、九洲孵化器、长虹创投、五通孵化器等军民融合技术转移平台,分别建设了空气动力新城、航空新城、科学新城三大军民融合高端原始创新基地,并围绕军民融合,着力打造“苗圃—孵化器—加速器”科技创业孵化链条,从而不断完善研发、转化和服务三大平台。
此外,中国首个军民融合成果转化基金在前不久浮出水面。该基金由长虹控股公司和硅谷天堂合资设立,总规模20亿元,40%投向中国工业科技城军民融合项目。
不仅如此,绵阳为推进军民融合,着力加速科技与金融结合,创新军民融合多元投资和风险分担机制,形成多个政府和企业出资的产业基金,并搭建军民融合专营金融服务平台,加快建设国际军民两用技术交易中心。
当前,作为试验区的绵阳正着力打造科技城政策支撑、创新创业、开放合作、产业承载“四大平台”,加速释放国防军工和科技资源潜能,在探索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创新发展道路上作出了有益尝试。
绵阳市委书记彭宇行表示:“绵阳作为国家科技城,肩负着为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探索经验、作出示范的重任。绵阳将以做大做强军民融合产业为目标,以体制机制改革突破为重点,以科技创新驱动发展为核心,努力走出一条以军民深度融合为特色的全面创新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