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成都绕城高速限货、尾号限行扩面 年内制定

http://www.scol.com.cn  (2017-06-21 08:56:46)  来源:四川在线  
编辑:侯雯雯记者:冯浕  

航拍成都成渝立交附近三环路五段交通拥堵 (图据网络)

■天府早报记者冯浕实习生胥泰宇

昨日,记者从成都市政府新闻办召开的发布会上获悉,市委、市政府日前正式出台了《实施“成都治堵十条”推进科学治堵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成都治堵十条”)。“成都治堵十条”共包括3个方面、10项任务,并注意细化了时序计划和责任单位。按照“成都治堵十条”要求,到2022年,成都将全面建成智慧交通体系,建设和谐宜居生活城市;到2022年,轨道交通运营里程达600公里以上,公共交通出行占机动化出行65%;2019年,制定出台《成都市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条例》。到2022年,文明出行、绿色出行蔚然成风。

工程治堵

2022年轨道交通运营600公里

按照“成都治堵十条”要求,2017年,轨道交通运营里程达179公里。2018年,轨道交通运营里程达到200公里以上。

2019年,轨道交通运营里程达到300公里以上。2020年,轨道交通运营里程达到500公里以上,完成火车北站扩能改造,实现枢纽环线双线全线贯通运营。到2022年,轨道交通开通运营总里程超过600公里,铁路公交化运营延伸辐射“1+7”成都平原大都市区城市,成都市境内铁路公交化运营总里程达到300公里。

今年购新能源公交车2000辆

动态优化地面公交网。2017年,购置新能源公交车2000辆,开通运营金凤凰BRT快速公交,新开及调整公交线路40条以上,新增延时服务公交线路10条以上。2018年,开通运营剑南大道等快速公交线路,“环+放射”快速公交运营网络加快形成,公共交通机动化出行分担率达50%。

2019年,实现乘坐一次公交到达地铁站全覆盖,公共交通机动化分担率达55%。到2022年,常规公交与轨道交通有机衔接、便捷换乘系统全面建成,公共交通机动化出行分担率达65%。

到2022年形成慢行体系

完善城市慢行交通系统。以增加慢行资源、优化慢行系统、提升慢行品质为策略,打造和谐优先、特色鲜明、国际一流的慢行环境。2017年,开展天府广场、人民南路等慢行交通示范项目建设,优化完善非机动车道、人行道、绿道约300公里。

到2022年,基本形成以自行车交通网、步行交通网和城市特色慢行线为主的“两网多线”慢行体系。

建设完善城市快速路网

完善“3绕15射”高速公路和“3环15射”城市快速路网。2017年,继续加快三环路扩能提升工程等60公里在建快速路项目,计划启动27公里城市快速路改造工程。推进道路街巷建设。2017年,打通98条“断头路”,系统推进约800公里未建规划道路建设,促进既有约500公里道路提档升级。2018年,基本消除市域“断头路”,提升路网整体通行能力。

到2022年,完成100个城市道路“短平快”改造、550条中小街道路面黑化维护,完善微循环系统。2017年,优化提升顺城街等8条道路指路系统。2022年,完成市域范围的道路交安设施标准化、智能化建设,构建精细化、人性化的城市路网指路系统提升工程。

2022年新增配建停车位55万个

强化静态交通管理,加强停车供给和需求管理。到2022年,城区力争新增配建停车泊位55万个,公共停车泊位3万个。

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停车场建设与运营管理,重点推进轨道交通站点周边的换乘停车场,有效节流引导外部交通、疏解城市交通压力。鼓励单位内部停车场对外开放,推广分时停车等措施,推进立体化专业停车场建设,着力解决“停车难”问题。2017年,打造420条静态秩序严管街,到2022年,全面提高全市中小街道的通达性和吸引力。

依法治堵

将交通违法纳入社会信用体系

启动《成都市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条例》等地方立法,力争2019年颁布实施。

2019年,推动将交通违法、交通事故纳入社会信用体系,使违法者处处受限。在全市范围持续整治乱停放、乱变道、乱掉头、乱超车、乱鸣笛、乱用灯、乱用手机“七乱”行为,2017年,将主干道和重点路口的机动车违法率控制在2%以下,非机动车违法率和行人违法率控制在10%以下。

2017年,学习借鉴外地城市的先进做法,科学制定尾号限行扩面、绕城高速限货等交通出行需求管理措施及配套疏解惠民政策。推进公益性的拼车出行,完善多乘员合乘车道管理,降低单人单车使用频率。2018年,推出绕城高速分车型分道行驶交通组织措施,提高道路通行效率。

智慧治堵

2019年建成交通运行监测中心

加快智慧城市建设,提升智能交通管理水平。整合大数据资源,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实现城市交通精准治理。2017年,开展交通信号配时攻坚,打造出行“绿波带”。

2017年,启动智慧停车公共服务平台试点、网约车监管平台、共享单车监管平台建设,完善共享单车、新能源汽车分时租赁监管模式,在市域高速公路增设150条以上ETC专用道。2019年,基本建成交通运行监测中心。2020年,推进智能交通三期工程建设。到2022年,全面建成智慧交通体系,并充分运用市场机制,创新监管模式,实现共享交通新业态的规范有序发展。

治堵十条

1.加快智慧城市建设,提升智能交通管理水平。

2.构建智慧交通管理体系,推动共享交通新业态有序发展。

3.构建快速轨道交通、地面常规公交和城市慢行交通绿色交通体系。

4.推进道路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市路网体系。

5.强化静态交通管理,加强停车供给和需求管理。

6.强化占道施工监督管理,有效管控占道施工行为,推广非开挖技术,减少工程施工对交通出行的影响。

7.开展地方立法,完善符合特大城市发展规律、适应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的道路交通管理地方法规体系。

8.实施交通综合治理,加快完善“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

9.集中开展交通秩序大整治,从严治理“七乱”等交通违法行为。

10.精细优化城市交通组织设计,科学实施交通需求管理,提升路网资源使用效率。

  • 新闻推荐
四川
社会
娱乐
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