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三环路打造首条主题绿道,“最萌”熊猫绿道现身
规划建设天府绿道,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落实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和市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的一项重大举措,是践行新发展理念的重大实践,是筑巢引凤的重大支撑工程,是城市绿色发展的靓丽名片,是重大的惠民工程,也是对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形态优化、产业发展和治理能力提升等具有“举纲张目”意义的全局性工作。
作为“绿化全川行动方案”的实践,我市按照建设大生态、构筑新格局的思路,以人为中心,以绿道为主线,以生态为本底,以田园为基调,以文化为特色,建设成为开放式、多功能、展现天府文化、体现世界水准的环状生态绿道体系。目前,以实现节点工期为目标,我市正在加快推进天府绿道的规划和建设。
亮点工作
上万公里绿道体系蓝图绘就
首段天府绿道明年元旦越野跑启用
区域级绿道1920公里、城区级绿道5000公里以上、社区级绿道10000公里以上;沿三环路的熊猫绿道、依托环城生态带的锦城绿道、串联10个区(市)县的田园绿道……在市建委景观处负责人的办公桌上,厚厚的几大堆规划建设方案,代表着近几个月关于天府绿道的部分规划工作成果。
建设大生态、构筑新格局。天府绿道以人为中心,以生态为本底,以田园为基调,以文化为特色,将建设成为开放式、多功能、展现天府文化、体现世界水准的环状生态绿道体系。而今,一幅再现《蜀川胜概图》的巨大画卷已经铺陈开来;一场城市绿色新空间的塑造行动已经吹响号角……
“截至目前,《天府绿道总体方案》《锦城绿道规划建设方案》已经完成并稳定。锦城绿道首期已经全面启动建设。项目建设,样板先行——位于桂溪公园、玉石湿地和花田湿地的3个样板段最先施工,将在10月陆续亮相,以便后续的建设有参照样本。”该负责人表示。据他介绍,与此同时,锦城绿道首期工程以外段落、锦江绿道、龙泉山绿道和龙门山绿道的规划建设方案设计工作,也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之中,其中锦城绿道东段和西段将力争年内启动首期建设;“一轴两山三环七带”区域级绿道的产业策划、文态建设规划等也在同步推进中。
不仅是生态长廊,也是文化画卷,更是激活经济的产业链——这是作为锦城绿道具体建设方的成都天府绿道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对锦城绿道的定位。“目前不仅在抓紧建设,我们的很多精力也放在了产业策划、文化塑造、招商运营等方面。”该公司董事、副总经理陈玉良表示。他告诉记者,按照市上总体部署,锦城绿道要以市民和旅客需求为导向,探索可持续的城市发展路径。“重点加强项目形象策划,吸引社会和公众积极参与;在突出公益性质的前提下,着力提高市场运作的能力和水平;吸引专业公司参与,形成以政府为主导的市场化运营体系和模式;植入差异化的精品旅游服务设施,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加强国际性文体赛事项目的研究引入,立足长远,提前做好相应的规划设计;进一步提升门户设计水平,增强标识性,彰显文化特色。”
“按照市上的部署,我们将确保明年元旦为越野跑提供场地;明年春节前完成首期34公里天府绿道的建设。”陈玉良告诉记者。
典型点位
规划建设加速推进
让天府绿道效果图早日变成“实景图”
在四川省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景观院,天府绿道设计团队的年轻人已经很久没有节假日了。“一直不敢有所懈怠。”负责前期工作的白熙说,随着项目的深入,更多方案落地的问题需要多工种配合解决。作为规划建设方案的设计团队,他们的工作完全不是想象中的仅仅在办公室动动手、画画图那么简单,“天气最热的那段时间也在跑现场,酷暑、巨热、蚊虫叮咬完全是常态;而且有些很原生态的地方,像荒野,根本没有路,需要现开出往前走的路。”跑现场的作用是什么?“对于设计人员而言,踏勘现场,是设计师与设计对象对话的时空。只有到了现场,与它碰撞,很多灵感才会冒出来,被捕捉到。”办公室桌面上,还留着设计师们踏勘现场时所勾勒的“灵感图”,图上密密麻麻地做着批注。而踏勘现场,也才能有切身的“用户体验”:“哪里因为没有大树,觉得特别晒;哪里的水面很不错,看上去赏心悦目,可以保留;除了骑行者的视野,从绕城方向开车过来,视线范围是怎样的……”除了笔触的勾勒,相机、专业测绘工具都要“上阵”;这些重要的一手资料,拿回去还会继续用各类专业软件进行各种分析。通过现场看,就立马得转换成将来成形的景象——“譬如看到一处低洼地带,我们就得通过判断汇水方向,考虑能否结合海绵城市概念引入雨水花园?”在他的描述中,设计师的眼睛仿佛“魔镜”,可以呈现出未来的景象。“在记录好后,回去通过准确的测绘底图,运用GIS分析汇水流线再次确认现场判断……”
分工不同的团队小伙伴都会到现场“报到”。“对于一个现场,真的是‘阅它千遍’后才会有好的方案诞生。”白熙介绍说,小伙伴们来自植物配置、水电设计、市政管网、桥梁设计等多个领域,大家的专业不同,关注的内容也会不同。而当施工启动后,设计人员还会与业主一道深入现场,监控设计意图的落实情况,确保美好的“效果图”最后会真正变成“实景图”。
一边是抓紧进行规划设计,一边是快马加鞭地实施已将稳定的设计方案。先期实施的锦城绿道首期建设段,在位于锦城湖至青龙湖的10平方公里范围内。按照人车分离、互不干扰、总体贯通、自成体系的原则,这里将建设34公里一级绿道、54公里二级绿道,以及跨剑南、天府、锦江、成自泸、驿都、成龙、成渝7个绿道景观桥梁,串联锦城湖、桂溪生态公园、中和湿地、白鹭湾景区、花田湿地、玉石湿地及青龙湖景区等多个区域,形成一条以赏花、抚水为主题,集观赏、休闲、竞技于一体的绿道;并在沿途增设林盘院落驿站9个,打造湿地科普园、花田湿地园、玉石湿地园、香雪樱花园4个特色园,补充新建亭台楼阁驿站24处、市民活动空间20处,构建市民便捷游憩观赏的天府生态长廊,有效激活区域经济。
自9月2日启动天府绿道首期工程以来,施工已经在现场全面铺开——在锦城湖3号湖,施工打围已经完成,项目部已完成场地平整,预计本月底建成投入使用;目前进驻管理人员32人,施工班组、机械已进场施工。在桂溪生态公园,施工单位正在配合园区苗木等清点接收;驻地临建完成基础开挖砌筑,预计9月30日完成。在位于白鹭湾湿地的标段,只见工人师傅正忙着进行苗木移栽;几台大型挖掘机加上装载机已经进场,展开场地进行清理工作……
心语心愿
天府绿道将是承载
复合城市功能的绿色新空间
作为全程参与了锦城绿道设计的成都天府绿道建设投资有限公司规划发展部主任胡佳,她对天府绿道的关注比一般人更多:“英国《泰晤士报》5日援引中建西南院景观院副院长张静的话评价道:‘这些绿道不仅是自行车道,它们反映了我们对城市发展的基本理念,其中包含着我们修复生态体系的雄心。’英国另一媒体、《每日电讯报》用这样一句话点明了‘天府绿道’的精髓:‘绿道将河流、湖泊和湿地扩大并联系在一起形成生态系统,帮助治理环境。也就是说,成都的目标是建成一座联通、流动的城市公园。’”
在胡佳的眼中,建成以后的天府绿道将是承载复合城市功能的绿色新空间:“天府绿道高标定位、功能复合,突出环境保护,是生态的绿道;突出地域特色,是文化的绿道;突出生活需求,是健康的绿道;突出旅游功能,是经济的绿道;突出协作联动,是智慧的绿道。”而天府绿道建成后,市民体验的多样化,也是作为市民的她非常期待的:“按照‘景观化、景区化、可进入、可参与’理念构建的天府绿道体系,将会带给市民很多不同的享受方式——锦城绿道设计有自行车道,还特意将自行车道宽度设置为4米—6米,除了方便市民骑行运动之外还可以在这里举办自行车、马拉松等国际赛事;同时还设置了各类体育设施上千处,如足球场、篮球场、乒乓球场、门球场、羽毛球场、网球场、健身设施等。骑行在绿道上,两侧经过的可能有花田、茶园、荷塘、果园等各种农业景观,也可能是河渠、湿地、水田、湖泊等滨水景观,景色优美。绿道还规划设计四级驿站体系,游玩累了之后,可以选择这样具有特色文化的驿站休息。分布于绿道中小型博物馆、艺术馆、雕塑、露天音乐广场等设施,将为市民提供文化展示、文化体验、科普教育等服务,在游玩的同时还能体会一下成都的文化历史……”她表示,自己作为建设者中的一员,将加力加劲,全情投入到天府绿道的建设之中,“期待着通过大家的努力,让天府绿道能重现‘绿满蓉城、花重锦官、水润天府’的盛景,让市民亲近自然、享受生活。”
三年内
让成华新增620公里“翡翠项链”
“成华区天府绿道以‘文旅成华,乐活绿廊’为基本理念,以生态优先、特色突出、产业串联、舒适便捷、安全规范、低碳节约为原则,构建安全、便捷、舒适、高品质的、与城市产业发展相匹配的城市慢行交通系统,为长效推进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和城市绿色低碳发展奠定重要基础。”成华区建设局副局长李君向记者介绍。
展开规划图,李君告诉记者,该区绿道初步规划为“两轴、两带、四河、四道”。“两轴”为新成华大道、中环路(人文联动轴),“两带”为天府绿道、熊猫绿道(乐活生态廊),“四河”为锦江(府南河)、沙河、方家河、东风渠绿道(抚水品锦城),“四道”为熊猫大道、川陕路、蜀龙路、成洛路(四道展门户)。其中一级绿道共计15公里,二级绿道共计229公里,三级绿道共计376公里。同时设置绿道出入口56个、驿站(休闲亭廊)106个;结合滨河绿地、景观节点和公园出入口,设置普通自行车或者是共享单车停放点,完善配套设施。“2017年到2019年3年内,我们将完成绿道建设共计620公里。”他说。
作为目前规划得最好的城区级绿道,成华区天府绿道将有哪些亮点?“我们坚持系统耦合,绘就城市蓝绿网。坚持时代眼光、国际标准,按照连通为先、耦合为重、系统升级的原则,加快构筑‘绿道环’、串联‘公园链’、连通‘河湖网’。”与此同时,还坚持多元相融,打造功能复合体——推动绿道与河流廊道、游憩步道、城市慢行道相连接,与旅游景点、商业网点、运动场所、办公区域、居民社区相接驳;注重与城镇体系相结合,使核心区、功能区、特色街区、“小组微生”农业生态区进行有机互动和连接。坚持差异协同,凸显地域特色化——差异化构建城市、社区两级绿道网格。坚持品质至上,畅享全域绿福利——围绕“增绿、成网、配套”三大要素,坚持精致建设、精明增长、精细管理、精美品质,打造最美丽、最幽静、最具田园风光、最具人文气息、最具创新活力的绿道网络体系。
数据链接
我市将规划建设“一轴、二山、三环、七带”的区域级绿道1920公里、城区级绿道5000公里以上、社区级绿道1万公里以上。
区域级绿道指依托市域生态资源与山水格局,串联市域内各城市组团的主干绿道网,体现蜀山蓉水的自然野趣,总长1920公里;城区级绿道是指在城市各组团内部成网,与区域级绿道相衔接,与城市慢行系统紧密结合,体现“绿满蓉城”的宜居品质,总长5000公里以上;社区级绿道则与城区级绿道相衔接,串联社区内幼儿园、卫生服务中心、文化活动中心、健身场馆、社区养老等设施,总长1万公里以上。
“一轴”为锦江绿道,长度约200公里,从都江堰紫坪铺至双流黄龙溪,串联10个区(市)县。
“二山”为龙泉山森林绿道,结合大熊猫国家公园同步规划建设,长度约为350公里,串联6个区(市)县;龙门山森林绿道,纳入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同步规划建设,长度约200公里,串联5个区(市)县。
“三环”中的熊猫绿道为我市首条主题绿道,沿三环路布设,长度约100公里(内外侧各50公里);锦城绿道沿绕城高速布设,主线长度约200公里(次线长度300公里);田园绿道沿第二绕城高速路布设,总长度约300公里,串联10个区(市)县。
“七带”则以我市的7条重要河道为依托进行打造。具体包括走马绿道、江安绿道、金马绿道、三河绿道、东风绿道、沱江绿道、毗河绿道,同时结合河长制,由各区(市)县推进实施,总长度约570公里,串联15个区(市)县。
实施时间表:2020年建成“一轴两环”750公里绿道,2040年市域绿道体系全面成网。其中,锦城绿道今年开工,2018年春节前建成主干绿道34公里,生态景区10平方公里;2018年建成主干绿道130公里,生态景区90平方公里;2019年全面建成133平方公里生态景区及绿道体系;2025年建成1920公里主干绿道体系。
本报记者 袁弘 张家华 摄影 吕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