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成都用“海绵”理念建设绿道和公园

www.scol.com.cn  (2018-08-15 16:25:37)  来源:四川日报  
编辑:林霜  

  海绵公园

  降雨时

  绿道能吸收、存蓄、渗透、净化雨水,补充地下水、调节水循环

  干旱时

  绿道蓄存的水释放出来并加以利用,实现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

  本报讯(记者 张红霞)8月中旬,部分区域升级改造后的桂溪生态公园全新亮相。作为成都天府绿道中锦城绿道里的一个点位,改造后的桂溪生态公园充分融入海绵化先进理念,步道、屋顶、停车场等都集中体现了透水功能,总透水率达95.6%。

  据成都市水务局相关专业人士介绍,桂溪生态公园内85.3%为绿地,可以让雨水自然渗透,另14.7%的硬质铺装部分中有70%为透水材料,可以提高透水率。以步道为例,地砖下面有三层大小不一的碎石,组成厚达几十厘米的海绵结构,能迅速消纳雨水;这些雨水将进入公园地下占地860平方米的雨水收集池,再反补到园区的景观用水当中。

  这一设计在集约利用水资源的同时,也能让公园的游园体验更加舒适:雨后市民在公园漫步,会发现步道干燥,老年人完全不用担心发生踩了积水滑倒的意外。目前,成都已陆续建成开放的二仙桥公园、圣灯公园、杉板桥公园等都是以“海绵”理念建设的公园。

  不仅如此,海绵化设计还被充分引入天府绿道建设中。按照海绵城市理念,成都在多处绿道建设中采用了透水铺装、绿色屋顶、雨水花园、下沉式绿地、立体绿化、蓄水池、植草沟等措施。16930公里的天府绿道,将串联和带动生态区、绿道、公园、小游园、微绿地五级城市绿化体系,形成一个覆盖城区、全域分布的城市海绵体。

  在娇子立交旁的熊猫绿道,可以看到一个呈碗状的水塘,中间铺着细沙,四周栽种着芦苇等水生植物。通过沙砾层、水生植物层层过滤的水,在装满“碗”后就会渗出来,进入中水管网,进而回收利用。

  • 新闻推荐
四川
社会
娱乐
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