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陵“二十四伎乐”乐器“穿越时空” 再现成都

www.scol.com.cn (2018-12-04 12:08:27) 来源:成都日报
编辑:林霜记者 王嘉  

本组图片均为“唐音铿锵——永陵‘二十四伎乐’音乐文化展”现场(永陵博物馆供图)

“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这是唐代大诗人杜甫对彼时成都繁弦急管的无尽赞美,亦是千年前这座古代东方音乐之都的真实写照。“唐音铿锵——永陵‘二十四伎乐’音乐文化展”正在永陵博物馆举行。展览展品包括有20余件仿唐乐器及乐舞服饰、1943年莫宗江彩绘永陵二十四伎乐手稿图(目前纸质稿清华大学收藏)、国画、诗稿、视听影像等。从不同层面展示成都永陵“二十四伎乐”音乐文化内涵,为公众还原盛世唐朝的音乐华章。据悉,此次展览将持续至2019年6月18日。

唐五代音乐文化的活化石“复活”

五代前后蜀时期,成都在唐代的基础上保持了持续发展,仍然是全国最繁华的大都市,创造了辉煌的文明。前蜀开国皇帝王建永陵棺床石刻浮雕“二十四伎乐”,是中国本土音乐与外来音乐相互融合的集大成作品,属精美绝伦独一无二的文物奇珍,对研究唐五代音乐文化具有特殊而重要的价值。整体浮雕乐伎均属女性,其中舞伎2人,乐伎22人,乐器共计20种23件,既有汉民族传统乐器,又融合了当时大量的少数民族及外国的乐器,堪称一部唐五代音乐文化的活化石。

昨日记者在展览现场看到,展览共分3个单元,第一单元,清商相和,展示了“二十四伎乐”中笛、篪、排箫、笙和筝五类乐器。这五类乐器属于“十部乐”中的“清乐”,即汉族传统的音器。汉魏时期,宫廷雅乐和民间俗乐主要使用这些乐器演奏,乐曲曲风从容雅缓,纤柔绮丽,既有清新自然之美,也有古士君子之遗风,被誉为华夏正声;第二单元,乐府新声,展示了“二十四伎乐”中的外来乐器。这些乐器既有少数民族乐器,也有外国乐器,并最终演化为本土乐器,反映了唐代开放包容的文化自信,融会贯通四方诸国的音乐文化,最终成就了灿烂辉煌的大唐神采;第三单元,古乐传承,展示了成都永陵博物馆秉承“文物活态化”的理念,深入揭示“二十四伎乐”的内涵价值,开展多种艺术手段发扬光大以“二十四伎乐”为代表的唐五代音乐文化。

复原“二十四伎乐”用了两年时间

“二十四伎乐”的乐器是如何复原的?据了解,此次展出的乐器由原上海民族乐器一厂副厂长沈正国的团队用了两年的时间进行复原。他带领的团队不仅复原了二十四伎乐中的全部乐器,还复原了唐乐器中的3种绝版乐器:唐尺八、五弦琵琶和阮咸。

“在国内博物馆,唐代木质乐器除了古琴,几乎没有任何遗存。”沈正国说,尽管有的乐器名字还一样,“但严格意义上而言,唐代乐器从样式、音域范围、用材等方面已经没有传承。”在此背景下,沈正国想到了日本正仓院,那里保存有大量的唐代乐器。然而正仓院每年只开放一次,一次约10天左右,一次只展示一两件展品。要现场一睹乐器真容,必须凭运气。

幸运的是,上世纪60年代,日本正仓院的乐器遗存曾经出版过图册,沈正国通过图册复印件研究了三四十年。5年前,他在网上发现图册旧版,如获至宝,花3500元人民币买下。这本图册中,不仅有唐代乐器的照片,有的还有详尽的尺寸,乐器数量有近30件。

然而,完全根据二十四伎乐图复原乐器并不可行,“很多乐器只是写意地存在,有的比例并不写实。”沈正国曾认真研究过二十四伎乐图上的一幅古筝弹奏图,“根据史料显示,唐代古筝高度可达1米7,但文物上的古筝,根据比例测算就只有1米。”为此,二十四伎乐图中的乐器,只要正仓院有实物或提供了尺寸的,几乎全部原样复制。而正仓院没有完整尺寸的,沈正国只能将目光瞄准韩熙载《蜀宫夜宴图》以及宋代陈旸编纂的《乐书》等史料,根据工笔画以及乐书上的乐器形制大致仿制了。

复原这批古乐器,材料也是一大难题。“唐代乐器主要以栗树、桑树作乐器面板,但现在更爱用泡桐树等木料,二者相距甚远。”沈正国再次把目光对准日本,“因为日本传统技艺把唐代作为非常标准的模本,民间还有少量唐乐器的制作。”为此,这批乐器的材料有三分之一来自日本。

本报记者 王嘉

  • 新闻推荐
四川
社会
娱乐
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