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遗址保护“成都模式”在全国领先:完整保护城市文脉

www.scol.com.cn (2018-12-19 09:14:45) 来源:成都晚报
编辑:林霜记者 汪兰  

成都市大遗址保护名录

●共有24处35个遗址点

涉及15个区(市)县

遗址总面积超过20平方公里,占成都市总面积的0.16%

●金沙遗址、武侯祠、东华门遗址3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纳入蜀道申遗

成都考古大事记

1985年

十二桥古蜀遗址被发现

1996年

成都考古工作队在新津找到4000多年前的“宝墩古城”,找到了古蜀文明的源头

2000年

商业街船棺遗址在成都市中心区域被发现

2001年2月

在成都市区发现金沙遗址,分布范围约5平方公里,是公元前12世纪至公元前7世纪(距今约3200年—2600年)长江上游古代文明中心——古蜀王国的都邑

2013年10月-2014年7月

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市中心东华门附近发现城墙、道路、房屋院落、水井、水沟、灰坑、灰沟、池塘等汉代、六朝、隋唐五代、宋、元、明各时期文化遗存、遗迹,大量陶器、瓷器、铁器、铜器、钱币等接连涌现。其中最令考古工作者激动的是,隋唐时期摩诃池遗迹和明代早期修建的蜀王府宫城河道遗迹的发现

作为中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成都拥有为数众多的古迹遗址。成都是全国首个颁布《成都市大遗址保护管理办法》的城市。2012年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成为第一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之一。改革开放40年来,宝墩遗址、商业街船棺遗址、金沙遗址、邛窑遗址、东华门遗址等重要历史遗迹相继发现并得到保护……在《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5年)(送审稿)》中,明确对24处35个遗址点进行重点保护。成都的大遗址保护,逐步探索出全国领先的“成都模式”。

震惊中外的遗址在她家门口横空出世

2004年,市民董文芳搬家到金沙附近,“那时候,金沙一带都是荒地。住了一两年后,我家后面那一片开始建房,竟然挖到了文物,还打了围。我天天站在阳台上往下看,看工作人员进去清理文物。那段时间天天晚上下雨,早上看到他们把水排干,下午清理文物,晚上又下雨。”现在,董文芳是一名网络文学作家,网名叫“粉笔琴”,这段与考古有关的记忆引起了她对成都历史的兴趣。

2007年以后,董文芳参观了建成开放的金沙遗址博物馆,她才知道金沙遗址与她家近在咫尺。2001年,一群建筑工人正在施工,在泥土中意外地发现了成吨的象牙、成千的金器、精致的青铜、无数的玉器……沉睡了3000年的古蜀金沙遗址,毫无征兆地重见天日。金沙遗址被发现后,周围又不断有新的发现,也就出现了董文芳在自家阳台上看到的那一幕。

2007年,金沙遗址被发现后的第六年,在一个深不到1米的椭圆形坑内,一名考古人员忽然看見一个闪亮的金属小角。当他小心翼翼地将这件金器连同泥巴一起取出,它已经被揉成一块皱皱巴巴的薄饼。时任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王毅那天正好在现场,他小心翼翼地清理掉薄饼上面的泥土,轻轻延展开来,首先看见一只大大的眼睛和坚挺的鼻梁,接着看见古蜀面具特有的扁嘴,穿了洞的地方是耳朵。很快,这件与金沙身世相关的重器被全国顶尖文物专家修复完成。这是一件迄今为止,我国发现的同时期形体最大、保存最完整的金面具,其相貌威严,是王者之器。

经考证,金沙遗址分布范围约5平方公里,是商末至西周时期(距今约3200年-2600年)长江上游古代文明中心——古蜀王国的都邑。考古学家在遗址范围内,发现了大型宫殿建筑基址、大型祭祀活动场所、生活居址区、大型墓地等重要遗迹。史学家认为,金沙遗址的发现将成都建城史提早到了3000年前,为这座城市找到了根源。

“金沙遗址的发现,引起了巨大的轰动。”著名考古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王巍说,“出土物中的玉器,是研究夏商时期中原王朝和包括古蜀文明在内的各区域文明关系的重要材料。”

在金沙遗址博物馆里,已是网络文学作家的董文芳了解到,她家那一带曾是古蜀王都大型宫殿建筑基址所在地。

如今,董文芳已将神秘的古蜀故事写进了自己正在创作的网络小说里,预计60集的剧本明年就将开机。

商业街船棺遗址揭开古蜀国神秘面纱

成都保护大遗址的故事,要从上个世纪80年代讲起。

1985年,十二桥古蜀遗址在被发现。1996年,成都考古工作队在新津找到4000多年前的“宝墩古城”,找到了古蜀文明的源头。如今,成都这两处遗迹都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0年,商业街船棺遗址在成都市中心区域被发现。说起当时的情况,成都商业街船棺遗址考古领队颜劲松至今记忆犹新。2000年7月29日深夜,在商业街58号四川省委办公厅机关食堂基建工地,建筑工人发现了几段粗大的乌木,他们用斧头等工具砍断乌木继续施工,发现砍开的乌木中间是空的,里面装满了色彩亮丽的漆器。事关重大,施工负责人立即把这一重大情况报告了四川省委办公厅基建处,基建处立即采取安全保卫措施。此时已是凌晨5点多钟。2000年7月30日上午,一位四川省政协委员了解到这件事后,及时报告了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

发掘从2000年8月1日开始,至2001年1月28日结束,历时近6个月。此次发掘,揭示了一座公元前5世纪左右的大型船棺合葬墓。考古学家俞伟超认为,商业街这一重大发现,揭示了晚期蜀文化的面貌,可与广汉三星堆遗址并称有关古代蜀文化的“一头一尾”两大重要发现。

2001年2月,国家文物局组织由徐苹芳、张忠培、黄景略等国内著名专家学者组成的专家组,亲临遗址现场考察。与会专家认为,在成都市中心部位也即古代成都少城范围内发现战国时期大型墓葬尚属首次。该墓葬规模宏大,出土的大件精美漆器是战国时期漆器中罕见精品,该墓葬极有可能就是古蜀国开明王朝王族甚至蜀王本人的家族墓地。本次发现是2000年我国重大考古发现之一,也是四川继广汉三星堆遗址发现之后古蜀国考古又一重大发现。对商业街大型船棺墓葬的原址保护,对弘扬古蜀文明、提高成都知名度将具有重要的意义。

为妥善保护好这一珍贵文化遗产,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四川省委省政府、成都市委市政府现场办公,确定了原址保护方案。

如果说商业街船棺原址保护开启了在成都市中心寸土寸金之地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序幕,那么金沙遗址博物馆的建立,则使得成都成功探索出一条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发展互相促进的路径。

保护历史遗迹与城市发展建设和谐统一

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党总支书记朱章义介绍,当2001年金沙遗址横空出世时,成都市刚刚完成旧城改造,并打算通过新建更多房地产项目来扩大城区范围。遗址重现对于成都考古而言是一个巨大的好消息,但对于正在遗址范围内开发房产项目的建设方则不见得是利好。《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规定,发现文物遗址的建筑工地必须马上停工并交由考古队进行发掘。

在这场关于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发展的博弈中,如何协调好城市发展建设与保护历史遗迹之间的关系,成为一个极富挑战的问题。成都市快速反应,立即叫停周边20多个正待新建的房产开发项目。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组织人力调查发掘,在几个月时间内就摸清了遗址的大致分布情况。成都市在当年11月组织全国文物保护专家,对遗址的保护方法、方式等进行了论证。金沙遗址的保护与建设得到了国家文物局、四川省委省政府、成都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与支持。成都市委市政府最终决定,走一条文化遗址保护与城市发展相结合的创新之路,在金沙遗址原址修建主题博物馆,并围绕金沙遗址的保护与博物馆的建设,规划具有独特文化内涵的“金沙片区”。

跳出视文化遗产保护为负担的桎梏,成都创造性地提出以金沙遗址作为无形资产,可以为城市创造更多的价值。2003年,以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为标准制定的遗址文物保护总体规划和可行性研究报告出炉,划定了30万平方米的核心保护区。其中,采用大跨度钢结构的遗迹馆对遗址中心区域进行保护,展示考古发掘现场原貌。与此同时,对已经出售给开发商的土地,用周边同等价值的地块进行置换。2004年底,金沙遗址博物馆立项和建设全面启动;2006年,金沙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被列入国家大遗址保护名单与世界文化遗产预备清单;2007年4月16日,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在遗址原址建成开放,并于2012年成为第一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之一。

2005年,金沙出土文物太阳神鸟金饰被国家文物局从上千件备选文物中选定为中国文化遗产标志。国家文物局原局长单霁翔表示,“该标志所表达的追求光明、团结奋进、和谐包容的精神寓意,彰显了中国政府和人民保护祖国文化遗产的强烈责任心和神圣使命感,体现了对古人的尊重、对历史真实的尊重、对文化遗产的尊重。”

“金沙遗址保护下来了,还建设成为了成都的文化名片,并且成为中国文化遗产标志。”在今年10月22日于成都召开的第二届中国考古学大会上,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王巍表示,成都的考古遗址是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载体,成都的考古工作走在了全国的前列。

大遗址保护“成都模式”在全国领先

从2013年10月至2014年7月,为配合城市基本建设,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市中心东华门附近发现了城墙、道路、房屋院落、水井、水沟、灰坑、灰沟、池塘等汉代、六朝、隋唐五代、宋、元、明各时期文化遗存、遗迹,大量陶器、瓷器、铁器、铜器、钱币等接连涌现。其中最令考古工作者激动的是,发现了隋唐时期摩诃池遗迹和明代早期修建的蜀王府宫城河道遗迹。

成都2016年入选“中国十大古都”,这当中,东华门遗址的发掘功不可没。该遗址的发掘成果表明,从汉代到清朝,东华门这一带都是成都的中心地带。汉代蜀郡官署、隋唐至宋代摩诃池、五代宣华苑、明代蜀王府、清代贡院等,是成都城市变迁、历史发展不可复制的地标实证,是成都城市文明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体现了成都城市2300多年“城址不改、城名不变,中心未移”的历史特征,表明该区域从秦汉至明代在成都城市布局中所处的“中心”地位。

2016年,成都市明确提出建设世界文化名城的奋斗目标,成都市政府与国家文物局签订《关于加强文物保护工作,支持成都建设世界文化名城战略合作协议》,决定依托城市中心地带的东华门遗址,建设全国大遗址保护示范工程。随后,东华门遗址被纳入全国大遗址保护“十三五”规划。

从商业街船棺遗址到东华门遗址,成都在大遗址保护中逐渐探索出卓有成效的“成都模式”。

2005年,金沙遗址、商业街古蜀船棺合葬墓被列入国家《“十一五”期间大遗址保护总体规划》100处重要大遗址名单;2007年,邛窑遗址被增补进入大遗址保护名单;2010年10月9日,国家文物局发布《关于公布第一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名单和立项名单的通知》,公布成都金沙遗址为首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2011年6月3日,成都进入“十二五”期间国家重点支持的大遗址6大片区。

2012年,《成都市大遗址保护管理办法》颁布,成为国内出台的首部地方大遗址保护专项管理办法。

2017年,《成都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工作的实施意见》出台,进一步明确了将文物勘探工作嵌入城市基本建设管理程序的“成都模式”。

2018年,成都市文物局会同成都市规划、国土、建设部门,深入开展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把全市文物保护工作前置到成都市建设工程行政审批规划立项阶段,划定了地下文物埋藏区及重点监测区,在全省率先将全市文物保护单位纳入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进一步夯实了大遗址保护的基础。

目前,进入成都市大遗址保护名录的共有24处35个遗址点,涉及15个区(市)县,遗址总面积超过20平方公里,占成都市总面积的0.16%。金沙遗址、武侯祠、东华门遗址3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纳入蜀道申遗。在《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5年)(送审稿)》中,提出对全市24处35个遗址点进行重点保护。

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刘曙光表示,四川在文物保护中创新的“成都模式”以及巴蜀文化、古蜀文明保护传承体系建设等,值得向全国进行推荐。

 

  • 新闻推荐
四川
社会
娱乐
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