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首个市级城乡社区发展治理总体规划出炉

2019-10-25 09:46:38来源:四川日报编辑:林霜

“以人的感受、人的需求、人的发展为出发点进行规划……”10月24日,在成都市城乡社区发展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成都市委社治委副主任郑志一连用三个“人”,解析了新出炉的《成都市城乡社区发展治理总体规划(2018-2035年)》的核心所在。

三大社区类型、七大社区场景、构建两级指标体系……这份《规划》形成了一系列创新机制。郑志表示,过去传统规划大都从空间格局、功能分区、产业发展等方面进行研究,体现的是政府视角、以物为主,此次出台的《规划》转变理念,注重以人为本进行规划,强调城市宜居性和人文尺度。

□本报记者 吴亚飞

不搞“一刀切”

构建三大社区类型调整现有社区规模

《规划》从酝酿到出台的这一年多,成都市相关部门实地走访了126个街道(乡镇)、380个社区(村),调研学习上海、北京、杭州等先进城市做法,研究借鉴伦敦、东京、台北等城市实践经验。

郑志表示,深入调查研究成都城乡社区的人群结构、形态功能、产业基础等要素特征,将全市城乡社区划分为产业社区、城镇社区、乡村社区3大类型,“目的在于不在全市4357个城乡社区搞‘一 刀切’。”

三大社区类型各有侧重、特色各异。城镇社区重点在小区治理、公共服务、城市更新、消费场景营造等;位于产业功能区内的产业社区则以产业功能为主导,重点在功能配套、组织构建、创新服务模式等;乡村社区重点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大力发展集体经济,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成都将对三类社区适宜的空间规模与现状作对比评估,并对现有的4357个城乡社区(村)区划进行调整。调整后,全市城乡社区合理数量区间为3900至4200个,其中城镇社区合理数量区间为2150至2250个,产业社区合理数量区间为250至350个,乡村社区合理数量区间为1500至1600个。

回应差异化需求

打造七大社区场景以居民满意度为主要指标体系

该《规划》对未来各类社区发展和治理的具体路径进行明确,即打造服务、文化、生态、空间、产业、共治、智慧“七大场景”。

参与《规划》编制的成都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杨潇解释说,未来,随着城市功能区划进一步细分,不同社区的差异化特征将更加明显,“我们用七大场景来回应差异化需求,还针对三类社区不同的人群类别细化了举措。”

以服务场景营造为例,城镇社区以“全民友好、精准服务”为重点,又进一步细化举措:对青年人聚集的社区,主要提供时尚活力的青年服务,对特殊人群聚集的社区,主要提供温暖共情的各类援助服务,对海外人士聚集的社区,则主要提供国际友好的涉外服务等。

同时,《规划》构建了市级和社区级两级指标体系。杨潇解释,为明确以人为本的导向,指标体系主要筛选与社区生活息息相关的指标,如居民满意度、超高速网络覆盖率、无障碍设施覆盖率,通过对居民身边环境和服务的改变,提高居民的获得感和认同度。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