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离两天后 成都这个小区的生活如何?

2020-02-07 08:20:31来源:四川在线编辑:林霜

四川在线消息(记者 雷倢)2月6日,成都公布了68个有确诊病人的小区(场所)。在出现确诊病例之后,”疫情小区”在被隔离后,防护措施怎样升级?居民们的生活如何保障,情绪又经历了怎样的起伏。2月6日,记者走访了1个成都有确诊病人的小区。

封楼隔离后第一时间进行消毒

2月6日,记者来到位于成都市锦江区天涯石西街49号的华民逸苑。就在3天前,这里出现了一名确诊病人,随后,病人所在的单元楼被封闭隔离,小区也严禁外来人员进入。

2月4日一早,福字街社区的工作人员就来到指定楼栋”封楼“,社区居委会、物业负责人也到了现场。该楼栋被正式封闭隔离,所有在此楼栋居住的人群都必须在家隔离14天。据悉,”封楼“的照片还发到业主群里,让整个小区居民都了解真实情况。其他不涉及确诊病例的楼栋,在2月4日也收到要”减少外出,注意自我隔离“的公告。

记者电话采访了住在封锁楼栋里的胡先生。“从4号开始就没有出过门了,感觉小区里其他的居民出门次数也减少了。之前还有不少居民会下楼打打羽毛球,出了确诊病例后,大家都不敢出来了。”

胡先生所居住的单元里共有14户人。“现在每天早晚,我们都需要测量体温,并通过微信报给社区工作人员。小区每天也在进行消毒工作。”

记者从成都市疾控中心了解到,病例涉及到的场所,社区/小区组织了清洁消毒队伍,在疾控中心专业技术人员指导下,开展全面彻底的清洁消毒,同时对各小区物业部门强化日常清洁消毒培训,规范开展消毒工作,环境暴露的风险已降到最低,因此居民不必惊慌。

但是,担心延伸到了周围的小区。家住一街之隔的郭女士,以往还会下楼去便利店,自从知道隔壁小区有了确诊病例,郭女士也不再出门了。

成都市疾控中心还建议,小区的其他居民一定要配合卫生部门或者社区开展的疫情排查、流行病学调查和环境消毒等疫情防控工作。

隔离后心情从焦虑到平静

刚听到”封楼“消息时,胡先生还是感到害怕,之前,从没有想过疫情就在身边,而其就在同一楼栋里。“知道‘封楼’是可以理解的,但是那种眼睁睁看着自己挨锁起来,感觉有点无助。”

胡先生的焦虑首先来源于病情的传播性。“看新闻买菜时,接触了15秒都要遭,那我们住在一个屋檐下,不是更容易被传染!

楼栋居民们出现担忧,不仅是身体健康,也有日常生活。“没有吃的怎么办?谁来给我们送饭?送的饭会不会有问题?要是生病了怎么买药?”小区群里一度为这些疑惑讨论得热火朝天。

但是,居民们的担忧很快就被打消了。社区会保障居民们的基本生活供应并未受到多大影响。

胡先生说:“我们现在可以通过盒马鲜生、京东到家来下单买菜和生活用品,这两家的配送员会把物品送到小区门外。小区门卫再去取货,放到我们单元门下,再通知我们下楼拿菜。”一些老年人并不会网购,则可以让社区工作人员代为购买。

对于其他未封闭楼栋居民的日常生活供应,社区建议还是通过网络购买,如果实在要出门购买,则建议家中抵抗力较好、身体素质较高的人外出采购。

“这在家关了2天,目前家里人都挺健康的,生活物资也有保障,也就不像之前那样慌了。虽然比较无聊,但总会过去的。”胡先生说,楼栋里的居民偶尔也会在群里面相互打气。

小区有确诊病例怎么办?

1.需要首先强调的是,现有传染源已全面隔离控制。目前全市的确诊病例已全部在各定点医院进行隔离治疗,其密切接触者已转移至集中医学隔离点观察。病例涉及到的场所,社区/小区组织了清洁消毒队伍,已在疾控中心专业技术人员指导下,开展了全面彻底的清洁消毒,同时对各小区物业部门强化了日常清洁消毒培训,规范开展消毒工作,环境暴露的风险已降到最低,因此不必惊慌。

2.小区的其他居民一定要配合卫生部门或者社区开展的疫情排查、流行病学调查和环境消毒等疫情防控工作,这是对小区全体居民的最有力保护。

3.做好个人防护。居家要注意居室干净整洁,尽可能打开门窗通风换气,每日通风2-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冬天开窗通风时要注意保暖。保持手卫生,勤洗手。尽量避免密切接触家禽和野生动物。但是不主张使用消毒剂进行日常居家消毒。

4.尽量减少外出活动,减少与他人近距离接触。如确需外出,特别是在小区搭乘电梯或者到人员较为密集的公共场所时,一定要正确佩戴口罩。并在洗手之前不要用手触碰口鼻眼。

5.关注家庭成员的健康状况,掌握体温情况。若出现发热、干咳等可疑症状,应第一时间正确佩戴口罩,并及时到定点医院就诊、排查。

6.保持良好心态,树立起战胜疫情的信心。主动关注卫生部门、社区以及小区物业发布的最新信息。不制造、不听信、不传播不实言论,不扰乱社会公共秩序。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