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记者 吴亚飞
“36.7°,体温正常;36.8°,体温正常......”2月20日上午九点,仁恒置地写字楼大堂外,一台“防疫机器人”开始投入“工作”,用红外线实时测量播报每位进入楼宇的工作人员的体温情况。
目前,成都锦江区辖区各楼宇内的企业正逐步有序复工,作为人流高密度聚集区域,疫情的监测预警及楼宇内工作人员的进出管控成为疫情防控的关键环节。成都锦江区在做好群防群控工作的同时,依靠科技力量助力企业复工复业。
“进入仁恒置地写字楼大门,必须经过‘多重关卡’,首先是机器人的红外测温,然后是工作人员对入楼人员进行手部消毒,停留1分钟的同时,工作人员通过消毒地垫对入楼人员进行脚底消毒,最后,还要采用分散扫码登记个人详细信息。”仁恒置地写字楼员工李先生表示,按照写字楼要求,平均每天要测2、3次体温。“比起人工测温,这些智能‘流程’让我们复工人员更有安全感。”
据仁恒置地广场物业服务中心介绍,除了“防疫机器人”的加入,电子登记系统、智能派梯系统、无接触送餐服务等智能化服务也是受到了楼宇企业工作人员的好评。
“我们在抗疫复工期间持续优化服务,采用分散扫码登记,分散扫码登记,简化入场签到流程;为复工企业员工发放实名出入卡,便捷出入,倡导高效安全办公方式。利用智能梯控减少交叉接触,根据各时段、各楼层人员使用情况,合理分配电梯,平均等待不超过27秒,杜绝拥挤排队;开启放心就餐之透明厨房+无接触配送服务,从材料采购到制作,再到出品或外送,全程安检受控等。”仁恒置地广场物业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
“防控疫情期间,戴口罩、测体温成为市民进出公共场所必做的两件事。但人工测量体温,不仅需要投入人力,还可能增加人员接触带来的安全风险。机器人的加入,智能化的植入,让入楼流程变得无接触、高精度,同时还减少了现场排队,提升服务效率。”春熙路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
锦江区委宣传部 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