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挽救重症患者的生命?华西医院康焰:用氧换命!

2020-02-25 08:00:12来源:华西都市报编辑:林霜

心理

“这是一种职业驱使,怕是真的不怕”

疫情来势汹汹,长时间接触重症患者,心理容易形成焦虑。

但康焰坦言,自己并不害怕。

他将原因比喻为“艺高人胆大”,医生有专业做后盾,对于防护知识,虽然日常工作中不接触,但面对疫情,能很快掌握,院感的意识也能快速建立,这些都是与医学专业相通的。

他比划道,“所以你会看到进我们这个酒店,哪个门进去,穿工作服进哪个电梯,穿便装进哪个电梯。在我们房间里,分成四个区域,污染区、半污染区、潜在污染区、清洁区,这些都是由专业的院感人士帮我们做指导和计划的,所以很快就进入专业的状态。”

康焰表示,除了心理上不怕,医生还有一种职业驱使感,推动他做重症治疗。

2月1日还在四川的时候,他所在的四川省重症医学会,已经联合三个重症医学会,共同拟定了“针对新冠肺炎重症病人筛查评估和质量控制”的建议,评估新冠肺炎患者危重度,一旦到了某个警戒程度,医院便将患者筛选出来,早期得到治疗,避免转到重症期。

2月7日抵达武汉,东院两个病区,80张病床,已经有77个新冠肺炎病人了。康焰分队进驻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对77个病人做筛检分类,找出真正有死亡风险的病人。

他们将病区分为绿区、黄区、红区,每个区域分别收治症状程度不同的病人。“以这样的方式,把轻症病人快速治好转走,集中精力来治这些重症病人,争取让他们存活的希望大一点。所以这是一种职业驱使,怕是真的不怕。”

出击

“医学不是被动的,而是主动的”

身在疫情中,大众的期待是特效药和疫苗。面对疾病,这是人们自然的第一反应。

康焰说,到目前为止,没有任何一个病毒是有特效药的。这样来看,医学似乎是被动的,没有直接杀灭病毒的东西。但通过对机体的支持,最终让机体自身战胜病毒,这个过程并不被动。

“我们对病人的急性呼吸衰竭进行呼吸支持,对他的循环功能不稳定进行循环功能支持,对他的血氧器官损害进行血氧功能支持,目的就是保证各个脏器都能正常工作。其实也是努力保证他的免疫功能能够稳定,最终他能度过病毒作用在基底上的时间,他就过来了。”

康焰认为,在这个过程当中,医学这块不是被动的,很多时候其实都很主动。

他以新冠病毒国家诊疗方案为例,从一版出来,到今天的六版,它的诊断标准、疑诊标准、确诊标准,都在与时俱进发生改变。

在抗击疫情的过程中,对于疾病分类的呼吸支持、循环支持等,基本上改变不大,医生们更新的是对新型冠状病毒自身的认识,传播方式的认识,以及它可能引起的、有特征性的病理、生理的变化的认识。

康焰表示,整个治疗过程当中,重症医生们应该是胸有成竹的。

首页上一页12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