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记者 蒋君芳
4月1日,成都高新自贸试验区迎来挂牌三周年。记者从成都高新区获悉,作为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核心区域,成都高新自贸试验区充分利用自贸这块“先行先试”的试验田,以四川自贸试验区四分之一的土地,贡献四川自贸试验区三分之二的新设企业和四分之三的外商投资企业,充分释放改革红利。
据统计,截至今年2月底,成都高新自贸试验区累计新设企业63477户,注册资本金5656亿元,较成立之初分别增长了1525.12%、1525.85%;其中,外商投资企业859户,注册资本金102.94亿元,较成立之初分别增长了2584.38%、3563.35%。
种好改革“试验田”
累计形成110余项改革创新案例
去年7月,中山大学自贸区综合研究院发布“2018-2019年度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制度创新指数”。评估结果显示,24个自贸试验(片)区(港)制度创新总体排名,成都片区排名居于前十。
3年来,成都高新自贸试验区充分利用自贸这块“先行先试”的试验田,累计形成110余项改革创新案例,其中“自贸通综合金融服务”“首证通行政审批改革”等6项成果获全国复制推广,“中小科技企业双创债”“知识产权刑事案件双报制度”等7项成果获四川省复制推广。
融资难、融资贵是困扰中小微企业发展的难题。2018年7月起,随着“自贸通”金融服务上线,企业找到了解决办法。该服务由成都高新区与成都银行携手打造,以“政策性引导、市场化运作,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方式,创新性地提出“自贸通”金融解决方案,切实服务外向型中小微企业。
据了解,“自贸通”由“自贸贷、自贸惠、自贸易”三部分组成,以“融资、降费、服务”三大支柱为核心,内容包括便捷融资、国际结算费用减免、业务绿色通道等,能够帮助企业降低融资门槛,减少企业贷款负担,加大金融机构对企业的支持力度。
运行一年多来,企业切实体会到“自贸通”带来的便利。四川语言桥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是一家语言翻译服务供应商,主要提供海内外工程现场翻译、会展服务与同传、本地化与国际化商务服务与咨询等。今年3月12日,该公司与成都银行签订“自贸通”金融服务协议。随后,成都银行为其匹配了500万元的自贸贷,并表示该企业办理国际结算业务时,还将享受汇出汇款手续费全免的优惠。
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底,“自贸通”已为成都高新区21家中小外贸企业发放“自贸贷”1.37亿元,支撑企业进出口结算量突破4000万美元。2019年8月,“自贸通” 以其切实服务外向型中小企业、支持企业涉外业务发展的特点,入选商务部“最佳实践案例”,并向全国复制推广。
“自诞生之初,成都高新自贸试验区就被赋予了改革、创新与开放的使命。”成都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我们将持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以简政放权为抓手,以标准服务为核心,以便民服务为目标,为群众和市场主体提供更加便捷高效优质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