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高品质科创空间怎么建?将先行先试新型产业用地(M0)

2020-04-14 08:33:52来源:四川在线编辑:林霜

四川在线记者 蒋君芳

此前印发的《2020年成都市产业生态圈和产业功能区建设工作计划》明确,为切实增强全市66个产业功能区创新引领力和生态竞争力,成都今年将全面划定66个产业功能区核心区,并在产业功能区核心起步区打造集研发设计、创新转化、场景营造、社区服务等为一体的生产生活服务高品质科创空间。

高品质科创空间怎么建?4月13日,记者从成都市发改委获悉,日前包括成都市发改委在内的18个部门联合印发了《成都市建设高品质科创空间政策细则》,围绕高品质科创空间规划建设、用地功能复合、片区开发建设、企业招引、主导产业发展、科创企业发展、科创企业服务创新、知识产权保护、市场审慎监管、要素保障、国有企业参与、营商环境优化等16个方面提出了54项具体政策措施。

记者了解到,为进一步加强土地要素的保障,成都将在高品质科创空间内先行先试用于融合研发、设计、检测、中试、新经济等创新性业态的新型产业用地(M0),可兼容一定比例满足职住平衡、产业配套服务等需求的配套用房。新型产业用地的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分类均为工业用地。

新型产业用地(M0)是指为适应创新型企业发展和创新人才的空间需求,用于研发、创意、设计、中试、检测、无污染生产等环节及其配套设施的用地,是在传统三类工业用地[一类工业用地(M1)、二类工业用地(M2)和三类工业用地(M3)]之外,近年来新出现的工业用地类型。

业内人士分析,M0的实际好处主要在两方面,一是整体提高工业用地的容积率,可以实现部分轻量机器的工业上楼,解决用地紧张问题;二是加入研发服务配套功能,满足企业人才对于工作环境优化的需求,建设产城人融合发展的城市综合体。

对于科创空间的企业,成都将同步建立招引和退出机制。

建立科创空间企业准入的评价指标体系——围绕高品质科创空间的主导产业,按照产业细分领域及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的特征,建立科创空间企业准入的评价指标体系,指导高品质科创空间招商引资。同时,对高品质科创空间签约引进的头部企业、产业生态圈关键企业的重大项目,以及轻资产、高价值创新型企业的项目,给予“一事一议”、“特事特办”的政策支持,按照项目投资强度、贡献率以及配套产业链带动性等指标综合考量,专门定制项目支持政策方案。

建立高品质科创空间企业退出机制——由科创空间所在产业功能区管委会负责跟踪科创空间入驻企业的运行情况,定期(一年期)提出评价需求,组织同行及专家进行联合退出评审(根据评审对象的实际情况邀请不同领域专家、企业家及投资人共同评估)。经过评审,可整改提升的企业,通报限时整改;无法整改的企业,限时退出。

此外,为形成创新创业载体在科创空间聚集效益,成都将支持在科创空间布局建设创业苗圃、科技企业孵化器、硬核科技“二次开发”实验室、中试共享生产线以及重点产业垂直孵化器等载体。对新建市级科技创业苗圃、科技企业孵化器、科技企业加速器、双创载体聚集区,分别一次性给予30万元、50万元、100万元、150万元经费资助。对新认定的国家级孵化器,一次性给予100万元经费资助。对综合评价优秀的创新创业载体运营机构每年给予最高100万元的经费补贴。对利用闲置厂房、楼宇和存量土地等改(扩)建为创新创业载体的建设(运营)方,给予其实施场地改造及公共技术设备设施购置等发生的费用总额的20%最高不超过500万元经费补贴。对新引进的国内外知名创新型孵化器运营机构入驻科创空间建设创新创业载体,给予最高不超过500万元的一次性经费补贴。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