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记者 唐泽文
4月14日,全省促进招商引资工作电视电话会上通报了一组投资数据——截至目前,我省各地通过400多场网上招商活动,吸引投资总额超3000亿元,1—2月实际到位外资11.7亿美元,实现逆势增长。
“但是后续的招商工作压力很大。”省经济合作局相关负责人说。受疫情影响,全球投资领域持观望姿态的企业在增多,“要更谨慎”成为了投资者的普遍情绪。
现代商用汽车(中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郑明采也持相同态度。“今年是不平凡的一年,各方资本纷纷寻求避风港,紧缩投资。”
疫情影响之下,四川招商引资工作怎么做?
态势
利用政策红利,抢抓新兴机遇
“前2月的外资逆势增长,但国内省外的资金引进,一季度有所下跌。”省经济合作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国内省外资金目前各市州的统计还未齐全,但有所下跌的趋势可以预计。
“外资增长是因为年初有大项目落地。今年后三个季度的外资招引仍然存在压力。”
招引任务更重、招引难度更大是我省投资促进工作的双重压力。
前者主要是因为受疫情影响,传统投资促进活动举办受到影响,比如占全年招引目标任务60%以上的西博会,按照国家要求将延期。后者则更多取决于客商。由于多国下调经济增长预期,投资市场的观望态度在提升。同时,发达国家实施制造业回归计划,全球产业布局的调整,将让资本市场的争夺更激烈。
挑战的另一面,是机遇。
为缓解疫情影响,国家、省上出台涵盖财税、金融、物流等方面的支持政策,加之近期货币政策趋于宽松,资本市场资金面总体宽裕,为企业加大投资提供机遇。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一带一路”和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等也将带来更多发展空间。“我们要把握国家和省级出台政策的新红利,盯紧疫情催生出的新的招商领域和投资空间,努力完成全年招商引资目标任务。”省经济合作局相关负责人说。
针对这些新契机,一些地方已经开始提前谋划。位于广安的川渝合作高滩园区里,四川瑞创汽车科技有限公司主要从事汽车新产品研发设计工作。“网联汽车是我们的研发重点,这跟成渝两地的产业合作方向契合。今年我们将加大研发投入,开拓成渝两地市场,趁着双城经济圈打造的时机把企业做强做大。”该公司相关负责人说。
此外,商贸零售、酒店餐饮、旅游文娱等被压抑的需求将逐步释放。疫情之后,生命健康、生物医药等领域也正在形成新增长点。5G网络、数字经济、智能制造等新兴产业将形成创新优势。这些趋势性变化,会催生更多投资空间。
“我们跟四川今年的合作,氢燃料动力商用车就是重点之一。我们将在纯电动轻卡的开发经验基础上,开发氢燃料动力商用车。氢燃料产品预计2021年完成生产准入并实现量产。”郑明采说。
突围
使出“三板斧”力争全面完成全年目标
当前形势下,我省招商引资具体怎么突围?
“首先要解决招引方式问题。”省经济合作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我省将优化招引方式,将专题招商、小团组招商、行业对口招商、园区抱团招商等手段综合使用,打好组合拳,构建立体化的招商体系。
同时还将继续用好“云招商”这一新手段。
上海医药集团副总裁刘大伟就参与了四川的一场“云招商”。“效率很高,50多分钟就开完了会,这种方式能省去很多企业的人力成本和时间成本。”他说。“疫情期间这个手段成效显著,前期全省‘云招商’带来的3000亿投资只是开始,我们会继续推进。”省经济合作局相关负责人说。
其次是解决招引网络的问题。“川渝联动是个关键。”该负责人介绍,4月10日川渝两地签署了产业协同招商战略合作协议书。根据协议,双方将在优势产业招商上协同互补,围绕汽车、摩托车、智能制造、电子信息、金融等重点产业加强合作。
会上,成都对此积极响应。“此前双方的同质化竞争比较严重。今后我们在招商上利用各自细分优势,进行互补性的联动招商,这会形成更大合力。”成都市政府相关负责人说。
此外,招商工作还要进一步借力驻外机构、国际友城、知名商协会等资源,发挥其信息广、专业精等优势,为招商引资穿针引线。省政府驻广州办事处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我们计划引入优质企业对我省特色农产品进行品牌打造,提升农业产业附加值。”
第三是招引重点的问题。从产业角度看,我省将聚焦“5+1”现代工业体系、“10+3”现代农业体系、“4+6”现代服务业体系。从来源地看,我省将聚焦欧美日韩新、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等产业基础和技术实力优势突出的区域。从招引主体看,我省将聚焦“三类500强”、央企、跨国公司、上市公司、行业龙头企业等,争取更多带动力强的企业来川设立区域性总部。
下一步,我省还将强化政策支持,梳理形成招商引资政策包,提炼推出企业关心的政策干货,协调解决企业投资运营面临的要素保障等问题,以保障全面招商目标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