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记者 雷倢
东大街、老皇城、青羊宫、望江楼……这些老成都人的记忆,正发生着新变化。
通过梳理城市文脉,成都天府锦城项目规划了“八街九坊十景”,对街、坊、景进行功能业态植入、景观提升、交通改造,意在让历史文化“活在当下”,与新场景结合起来,讲述成都故事。
“老成都、蜀都味、国际范”的天府锦城,即两江环抱区域,包括皇城片区、少城片区及大城片区,正是成都千年立城历史文化源点。它沿袭“两江环抱、三城相重”古城格局,由府河、南河、饮马河和西郊河围合而成,约13.6平方公里。
4月14日下午,成都文殊坊,流熙来攘往,烟火味十足。作为成都有名的地标,文殊坊始建于隋大业年间(605年——617年)。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集资重建庙宇,改称文殊院。文殊坊总面积151亩,由一期、二期组成。项目以建设中央文化区创新示范区为发展目标,按照“以文带旅、以旅兴商、以商促文”的发展思路,围绕三大特色文化价值,规划七大文化经济特色功能区,打造城市遗产走廊,实现历史文化遗存保护、历史文化记忆再现。经过打造,占地60亩的文殊坊一期已与市民见面。
走进文殊坊就能看见洞子口张二哥凉粉、龙抄手、钟水饺等成都知名小吃店,再往里走大大小小的书店、非遗工作室、文创体验店,应有尽有。
据了解,文殊坊一期里共有15家国家级省级以上非遗大师工作室(或机构),14家成都美食老字号、40余家文创及文创体验类机构。
片区内的刘存厚公馆已经被赋予新功能——中欧成都文化艺术交流中心。该建筑建于1914年,毗邻巴金故居,该公馆建筑面积为515.9平方米,独立院布局,为2层砖木结构,青瓦屋面。这里曾是成都对外开放的一个印记,德国驻派成都的首任领事弗瑞兹·魏司曾在此居住。现在,这里也继续承担着成都与欧洲的文化艺术交往。
走进文殊坊可以看到,传统老街长出的新场景,既有新的消费场景,也有新的旅游业态。
同样是文脉的延申,走进天府锦城的皇城坝片区,走上附近的一座高楼俯瞰成都市体育中心,可以看见座椅全部进行拆除,老城池的遗迹也显现在眼前,仿佛也能看见不久后的摩诃池公园。
城池在哪里?老一代成都人有个答案:现在的四川科技馆处,就是以前的老皇城。2013年10月,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进驻成都体育中心南侧工地时,就已经预判到,这片“皇城根下的土地”不平凡。转眼到了今年7月,这片发掘面积达到5000平方米的土地已经颇具规模,发现有汉、六朝、隋、唐、五代、宋、元、明、清各历史时期的文化遗存,显露出明蜀王府宫墙基槽、摩诃池、唐代院落、街道、房屋、水井、排水沟、灰坑、灰沟等众多遗迹。
丰富的历史遗存,沉淀了从汉到清的1000多年时光,这块遗址也被正式命名为成都东华门遗址。天府锦城的摩诃池将再现这段历史。
据了解,“八街九坊十景”17个一体 化方案已全面审查,6个已审定, 5个已稳定,6个正修改完善。 街巷游线体系42个一体化方案, 9个已审定,19个正加快编制。
“八街九坊十景”27个项目 中,一期工程已完工11个,11 个正在实施,大运会前,“八街九坊十景” 体系基本呈现,“两环八线十三 片”的街巷游线体系基本形成。
新闻多一点:
天府锦城“八街九坊十景”
其中八街包括:寻香道街区、春熙路街区、宽窄巷街区、华兴街区、枣子巷街区、四圣祠街区、祠堂街区、耿家巷街区。
九坊包括:锦里、皇城坝 、华西坝、音乐坊、水井坊、望江坊、大慈坊、文殊坊、猛追湾;
十景包括:青羊宫、杜甫草堂、散花楼、武侯祠、皇城遗址、望江楼、合江亭、大慈寺、天府熊猫塔、文殊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