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记者 蒋君芳
4月17日,记者从成都市经信局获悉,成都市工业经济工作领导小组印发《关于加快培育发展鲲鹏产业工作方案》,提出到2025年,成都鲲鹏产业规模超过500亿元,成为全国领先的鲲鹏软件生态基地、鲲鹏硬件制造基地和鲲鹏应用示范基地。
成都市经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鲲鹏处理器是ARM体系架构的中央处理器(CPU)。鲲鹏产业涵盖以鲲鹏处理器为核心的软硬件产品研发、生产、应用及服务等各个环节,“当前,新一代信息技术正加快创新演进,其产业格局不断变化重构,积极培育发展鲲鹏产业对我市打造万亿级电子信息产业,加快构建’5+5+1’高质量现代产业体系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成都提出以下具体培育计划:
引育骨干企业——争取在整机、核心部件、基础软件、行业应用软件等4个领域分别培育3—5家骨干企业,同时培育不少于300家配套合作企业。
开展应用示范——在政务、教育、医疗、电力、交通、金融、城管、公安、园区等9大领域培育不少于10家整体解决方案供应商,分别推出5—10项应用示范整体解决方案,发布成熟解决方案超过60项。
强化人才支撑——在有条件的院校增设鲲鹏有关专业课程,数量不少于20家;在有条件的培训(实习)基地开展鲲鹏有关培训(实习),数量不少于5家;校地企合作开展鲲鹏工程师培训与认证,总人数不少于1万名。
建设公共平台——成立鲲鹏天府实验室,服务500家以上用户,适配转化500个以上软件产品;加快建设鲲鹏数据中心,算力不低于10万核,保持数据中心使用率不低于60%,电力使用效率(PUE)不高于1.3。
根据《方案》,成都将遵循全市电子信息产业功能区统筹布局,按照“一园一区”(鲲鹏生态产业园、鲲鹏硬件专区)的总体空间格局,着力完善鲲鹏生态专业化载体及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着力强化认证测试、人才支撑、企业引育、政策扶持和发展评估等公共服务保障,加快构建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新生态,培育新动能。
具体看来,《方案》提出,重点在成都天府新区打造100万平方米的鲲鹏生态产业园,构建鲲鹏生态聚集区,软硬件适配基地。重点在成都高新区、双流区发展鲲鹏硬件制造产线,优先布局服务器、计算机终端或存储系统等整机制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