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世界》入局音频赛道,近5年期刊内容将实现“有声化”

2020-04-27 09:02:41来源:四川在线编辑:林霜

四川在线消息(记者 蒲香琳)继经典IP电影化、动漫化之外,国内老牌幻想类期刊《科幻世界》在文创领域又出新动作。

记者日前获悉,四川科幻世界杂志社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科幻世界”)与成都万物声学数字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万物声学”)已于近期达成期刊版权合作协议,将以近5年期刊内容为基础,共同开展“有声杂志”业务合作,打造科幻文创新模式。

科幻文学作品“有声化”,前景何在?如何保证这一创新产品的质量?近日,记者对科幻世界和万物声学相关人士进行了采访。

科幻+“有声”,双加速赛道

为何会有这次合作?“不管科幻还是‘有声’,都是新兴的、极具潜力的市场。”万物声学CEO王冠华表示。

近年来,科幻文化领域的消费需求不断上涨。据《2019年度中国科幻产业报告》,2018年中国科幻阅读市场产值总和为17.8亿元,同比上涨83.5%。2019年,科幻阅读产值持续增长,上半年总量就接近13.8亿元,达2018年全年的77%。

以去年初上映的《流浪地球》为例,总票房高达46.44亿元,位列内地影史票房第三,2019年更因此被誉为“中国科幻元年”。

与此同时,音频产品的市场表现也不容小觑。以有声阅读为例,数据显示,2016年到2018年有声阅读市场发展较快,市场规模年均复合增长率为34.8%,2017年便已超过30亿元,预计2020年用户群体将增至5.59亿。

科幻世界杂志社相关负责人表示,过去这一年,以电影为代表的国产科幻作品既触碰过某种高度,也跌落到某种低谷,而这种矛盾所暴露出来的,除了商业视角的资本运作之外,也有文化视角下,什么是好的科幻作品、如何创作好的科幻作品、科幻文化产业应向何处去等诸多问题。“音频产品,是我们在考虑科幻文化乃至当代文化产业发展时难以忽视的一个部分。”该负责人表示。

相比电影、动漫等产品,音频产品有何竞争力?王冠华认为,音频产品具有陪伴性特点,无需受众锁定视觉注意力,适合当前“多线程、碎片化”的数字文化消费场景。并且,由于其生产成本、工序、周期相对更加可控,也给生产对象的选择、产品数量及质量留出了更多优化空间。“不同于已比较成熟的北上广,在西南地区,‘有声’市场的发展空间还将更大。”王冠华说。

科幻世界相关负责人则认为,有声杂志是实现纸质杂志的多维化,打造超脱于二维的‘平行世界’,给读者听觉以至于通感的美,可以带来新的体验。

经典科幻内容+专业制作团队,双重加持

《科幻世界》系列,国内科幻迷不会陌生。1979年在成都创刊以来,四十年间培养出王晋康、刘慈欣、何夕等大批科幻作家,《三体》《流浪地球》等多个为大众所熟知的作品,便首刊于此。

记者了解到,此次合作将以《科幻世界》《科幻世界•少年版》近5年共120期的期刊内容为基础。首批内容以《科幻世界》期刊的经典栏目为主,包括国内科幻标杆性奖项“银河奖征文”、“封面故事”、“惊奇档案”、“世界科幻”等,知名科幻作家王晋康的《天图》、何夕的《浮生》、宝树的《与龙同穴》等均在其中。

内容基础上,如何保证声音本身的质量?

万物声学首席内容官吴炜表示,事实上,相较于其他题材,科幻有声杂志的制作过程更加复杂。一方面,创作中要先使用“声床”来铺垫整部作品的基调,再根据具体需求来制作特殊音效来营造整体质感,包括但不仅限于机械、有机物、宇宙音效等。“普通素材库一般无法达到要求,需要更多地搜集和优化。”他说。另一方面,科幻题材的架构更加多变,需要创作者开更大“脑洞”去构建,对创造力、想象力是极大考验。

由此,专业的团队加持便极为必要。

吴炜介绍,目前万物声学团队拥有32位经验丰富的配音演员、18位资深音频后期剪辑师、10余间专业录音棚及配套专业设备。团队主体为95后年轻人,思维活跃,且本身就是科幻 “重度”用户。“在西南地区,我们应该是最专业的团队之一。”他表示,此次产品总体将呈现电影级的音效制作水平及专业配音能力。

“我们希望,这不仅是传统书籍的有声阅读,也是对科幻作品的‘二次创作’,能助力形成新的科幻品牌IP。”王冠华说。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