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记者 段玉清
7月1日,记者从成都市交通运输局获悉,继此前发布两批次堵点治理和农村公路排危整治任务清单后,成都通过多渠道收集市民诉求建议并结合道路监测数据综合研判,梳理形成第三批次堵点治理和农村公路排危整治清单。
看清单:
针对市民高频出行需求
精准锁定“上学、就医、游园”三大场景
第三批次堵点治理和农村公路排危整治清单共158项,其中,堵点治理任务94项,农村公路排危整治任务64项。
相较前两批次,本批次任务点位覆盖成都全市23个区(市)县,涉及点位的拥堵成因更复杂、治理措施更多元,预期成效更显著。
针对市民日常高频出行需求,本批次任务精准锁定“上学、就医、游园”三大场景。交通运输、公安交管、住建、城管联合教育、卫健、公园城市等部门及属地政府,协同相关学校、医院、公园等单位, 在吸纳前期“一院一策”专项治理经验的基础上,将成都市青羊实验中学附属小学、成都铁中等学校,四川省人民医院、成都第一骨科医院等医疗机构,以及百仁公园、吉泰活力公园等特色公园周边交通治理纳入清单,通过“综合研判、精准施策、动态评估”闭环管理,全力畅通市民“送学路、就医路、游园路”。
本批次任务继续聚焦瓶颈路段治理,一方面,持续推进“断头路”打通行动,将和润路断头路、中和二街断头路及江东街青羊北段断头路等纳入治理范围,多点发力完善区域路网体系;另一方面,将拓宽三环路草金立交与永康路连接处等“高热度”堵点治理措施纳入清单,系统提升片区路网通行能力。
乐平四路断头路打通前
乐平四路断头路打通后
在农村公路排危整治方面,交通运输、公安交管等部门联合成都全市17个涉农区(市)县,持续聚焦临水临崖、视距不良、事故多发等重点路段和路基损坏、边坡垮塌、交通秩序混乱、交安设施损毁缺失等安全隐患,形成64项农村公路排危整治任务,并计划于今年12月底前全面完成。
看成绩:
第一批任务顺利完成,第二批实施进度超八成
成都市自2024年10月底启动“开门治堵”以来,通过交通治堵“五进”系列活动、12345热线、领导信箱、媒体平台网友留言反馈等多渠道广泛征集民意,结合市民高频诉求及城市道路监测情况,系统梳理形成两批次治理清单共214项任务推进实施。
截至目前,第一批次堵点治理任务已全部完成,第二批次堵点治理和农村公路排危整治任务进展顺利,完成率超80%。
“开门治堵”实效通过一组组数据具象呈现:
拥堵指数下降了。通过综合治理,成都区域交通拥堵状况得以持续缓解,华西医院、统力大道成新蒲路口、剑南大道锦城大道路口等点位周边拥堵指数降幅均达20%以上。
中环路佳灵路口治理前
中环路佳灵路口治理后
道路资源盘活了。通过退围拆围,成都释放道路空间超21万平方米、车道资源116条,加快占道施工“还路于民”进度。
出行选择更多了。通过匹配需求,成都优化公交站点(线路)50处(条),开行通学、通勤定制公交线路204条,覆盖80余所学校与6个产业园区,“点对点”解决“送娃上学绕远路”“园区通勤等车久”的问题;持续推进“地铁+公交+共享单车”三网融合,“最后一公里”难题逐步破解,公共交通出行吸引力持续增强。
此外,成都还以科技创新为引领,让城市交通更“聪明”、更“高效”:公安交管部门通过“智慧大脑”系统、“AI信号灯”和“空地一体”协同网络三大技术手段,构建起全方位、立体化的智能交通管理体系;成都市公交集团依托BOCC(公交运营调度指挥中心)大数据分析成果,持续优化完善公共交通运行体系,全面提升公交服务品质与运行效率。
下一步,成都将扎实推进第二批次剩余任务及第三批次清单落地实施,聚焦重点民生场景,同步开展“进学校”“进医院”“进公园”等专项治理行动,不断提升城市道路通行效率,强化道路运行安全保障,为群众提供更便捷、舒适、安全的出行环境。
电信路“步行街式”安全通道
具体清单如下:
成都市交通运输局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