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川在线记者 段玉清 川观新闻成都观察 杨柳
11月17日,在成都市青羊区锦里苑小区,居民董旭东掏出手机扫描楼下绿色车棚上的二维码。随后,一台白色方形充电桩沿着棚架滑行,精准停驻在电动汽车上方。“不用到外面找充电桩了,随时来随时充!”董旭东感慨。
锦里苑小区建于上世纪九十年代,由于条件限制,居民给汽车充电很不方便,“很多人要靠小区附近的快充站充电。”草堂路社区党委委员黄鹂说。
今年,草堂路社区与国网成都供电公司青羊供电中心在锦里苑小区试点投用移动充电机器人。从外观上看,移动充电机器人与普通停车棚并无多大差别。但走到停车棚下,记者看到,车棚上方有一根长长的轨道,上面安装了3组移动充电桩。国网成都供电公司青羊供电中心草堂供电所副所长郑茜元介绍,“这款机器人就像一个‘轨道上的充电宝’。居民只需将车停到车棚下,用手机扫描一旁的二维码,机器人就会沿着轨道移动到车辆附近,进行充电。”
郑茜元介绍,移动充电机器人最大的优势还在于“不占车位”,“它可以自主移动服务多个停靠点,适配老旧小区露天公共车位的现状。”
除了方便,董旭东还算了笔账,在外面充电,高峰期有些地方是1.5元/度至1.8元/度左右,而在小区里,高峰期才1.1元/度,凌晨时只要0.4元/度。
据悉,在锦里苑小区试点的基础上,目前位于青羊区的青华路27号院也正进行改造,“计划将这一创新模式推广至更多老旧小区,让智慧充电的便利惠及更广泛的市民。” 郑茜元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