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轻点鼠标,一览成都“前世今生”

http://www.scol.com.cn  (2017-08-04 08:54:09)  来源:四川日报  
编辑:侯雯雯  

  历时3年,日前,成都建成全国首个基于云平台的数字方志馆,轻点鼠标,市民便可一览原汁原味的地方志。截至目前,已有1900余册地方志收录到数字方志馆。□文莎

  1900余册囊括成都历代史料

  截至目前,数字方志馆一共收录1900余册志书、年鉴、旧志、地方文献资料等,基本囊括了成都及其周边地区的历代史料。其中,更有《雍正四川通志》《清光绪金堂县乡土志》《成都旧志》等大量珍贵资料首次在网络平台上公开,而且全部免费供读者查阅。

  始印于清乾隆元年的《雍正四川通志》,是全国仅存的六部通志之一,收录于《四库全书》。它详细地记载了“湖广填四川”期间的史实,是当时记载四川历史最全的志书。《清光绪金堂县乡土志》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地方志,而是晚清时期用于四川民间初等学堂的教材。而《成都旧志》系列丛书,是成都市地方志办公室联合四川大学共同编纂完成的,“全书将古代成都的旧志文献网罗殆尽”,成都市地方志办公室编纂处处长黄小华说,读者只需要轻点鼠标,便可细览成都的“前世今生”。

  成都市地方志办公室工作人员唐远波透露,自2014年数字方志馆筹备以来,每年市地方志办都要投入约100万元用于地方志文献数字化加工。

  地方志数字化,前提是修整书籍。为了修复《四川成都府志》,市地方志办派人专程远赴美国国会图书馆,将残破的原版影印下来,带回成都。之后,再交由专业修复人员参照四川大学图书馆里的手抄本,逐字逐句地进行核准,修补缺页、漏字。历时整整一年,最终形成了全24册《四川成都府志》。“目前,市地方志办已整修了29种成都历代旧志,超过900万字。”唐远波说。

  经人工修复、核验之后的地方志,还要扫描成图片,用软件抠取图文信息,进行排版和后期处理,方能完成纸质书到电子书的转化。“书中的很多特殊符号和表格是软件识别不了的。全都需要人工重新绘制,比较耗时。”唐远波说。

  平台升级未来可望实现“全民修志”

  数字方志馆未建立前,读者想要查志,需要提前向市地方志办致电预约,告知要借阅书目的名称。如果书已被外借,读者则需要排队等书归还;如果书籍破损较严重,或者像《永乐大典》《华阳国志》等珍贵的文献,只能在阅读室翻看不能外借。数字方志馆的建设,以上问题将迎刃而解。

  为了增加地方志的“民味”,数字方志馆还搭建了互动平台,读者可以进行实时提问、在线投稿、共享信息等操作。

  几个月前,一位孙先生从山东千里迢迢来到成都寻亲认祖。据孙先生自述,他爷爷参军后,在四川境内抗日,后来与家人失去联系。多年来,家里人四处打听爷爷的下落无果,孙先生便想到了求助成都市地方志办公室。然而,翻遍众多资料,孙先生仍一无所获。

  “以前能够进入志书、年鉴的,一般都是在地方上影响力比较大的人物或事件。如果孙先生的爷爷在军队没有担任官职的话,是很难在志书上面找到相关记载的。”黄小华说。

  “搭建互动平台,就是鼓励读者拿起笔,记录自己身边的故事和变化。若干年后,像孙先生的爷爷这样老百姓自己的故事也可能‘有史可考’。”唐远波说,“对于读者的来稿来信,我们都会认真审阅,尽快做出回复。如果读者的稿件被编辑采用,我们还会向投稿人支付稿酬。”

  唐远波透露,目前数字方志馆的编纂系统只对内部工作人员开放,但在不久的将来还会推出“全民修志”的在线修志系统。不过,鉴于老百姓自己写志,其严谨性、正确性很难得到保障。要想实现“全民修志”,还要进一步优化数字方志馆的编纂系统,预设标准采集模板,增加智能审核、智能纠错及回复功能。

  • 新闻推荐
四川
社会
娱乐
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