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的一场拆违:先给租客们找到新住处

www.scol.com.cn (2019-06-04 09:36:54) 来源:成都商报
编辑:林霜  

经过1个多月的改造施工,现在的119号院已变成了小游园

3月28日,广和一街119号棚户区 本报资料图片

从资阳老家来到成都务工,刘燕(化名)在高新区桂溪街道广和一街119号的院子里住了12年。12年间,从夫妻二人到一双儿女出世,再到公婆和哥哥带着侄儿从老家过来,院子里加起来统共20多平米的7、8号房,成为刘燕一家八口在成都的家。这个“家”是租的,砖瓦片房,房租低廉,12年前每月100多元一间,2019年300多元一间。这对在餐馆做服务员的刘燕来说,可以匀出更多的钱给两个孩子付学费和买新衣裳。

今年3月28日,刘燕被告知:这个院子是违建,不安全,要被拆除。同时收到通知的还有院子里其余51户人家,大都是和刘燕家情况类似的租客,“那个时候说不慌是假的。”有租客告诉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但让租客们没有想到的是,慌张没有持续几天,故事就迎来了结局——房子在通知发出后的20天后拆了,所有租客通过社区介绍、街道办联系等多种途径,都找到了新的住处。 “我们先给每一户有需要的租客都找到了新住处,才进场施工拆违的。”6月2日,桂溪街道办主任王怀光站在119号院的原址上告诉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三排老房子已不见,成了一片绿油油的小游园。

A

/ 工棚住了十多年 /

租客:没有考虑过安全问题

6月2日上午,刘燕穿着餐馆的员工服、带着一双儿女来到了119号院的原址,小女儿穿着红白色的纱裙在新修的小游园里来来回回跑动,刘燕一边招呼着女儿一边告诉记者,“听街道办的王主任说有记者要来采访这个事,我就请了一会儿假想来表达几句。”

刘燕想说的,是一句“感谢”。

她告诉记者,其实最开始收到通知后,她是不想搬的——就算院内没有厨房,做饭需要在房间门口搭灶台;就算屋檐下各种线路拉杂;就算没有独立卫浴,要和院内的其余51户人家共用两间厕所。“但这里房租低,离小朋友学校近,周围交通又方便,邻居又处了这么久,都是老熟人了,随时都能伸手帮一把。” 刘燕说,她的确没有仔细考虑过关于居住安全的问题,觉得能省下更多的钱给孩子上学、吃穿,住得差点没什么关系。

“租客们大多都是这样想的。”王怀光告诉记者,但119号院其实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53间简易石棉瓦结构的房子,都是1998年成都铁路局兴达建筑公司为建筑工人临时居住修建的工棚。2003年工人撤出后,该公司就将此工棚出租给周边低收入群体居住。“院子的通道摆满了三轮车,私拉乱接的情况也严重,万一发生火灾……其实我们一直盯着,经常来检查、宣传,但效果不太好。”

B

/ 平安社区百日攻坚 /

给这排危房下了整改通知

转折,出现在3月26日——成都市印发专项方案,“平安社区工程百日攻坚行动”在全市范围内拉开,以4351个城乡社区为基本单元,全面开展排查和整治9类29项突出问题和风险隐患。 3月27日下午,暗访组就来到了广和一街119号院,发现了这一系列严重安全隐患——整院建筑属违建且年久失修,屋外电线裸露,有明火灶台,罐装液化气放在屋内,消防通道狭窄且被电瓶车和“火三轮”占道,灭火器布满灰尘且有的已不见了喷头…… 暗访组现场即下了整改通知——属地政府及有关部门要立即开展督办,对发现的问题尽快整改到位,且要针对类似问题举一反三,加强对突出问题和风险隐患的集中排查,压紧压实领导责任、属地责任和部门责任,推动平安社区建设各项工作取得实效。 “当天,我们就成立了专项工作小组,联合高新消防救援大队立即对消防通道开展全面清理排查,并连夜逐户上门劝导,清理消防通道,规劝搬离液化气罐,规范统一线路,配齐灭火器,加大安全宣传。”王怀光作为辖区的街道办主任,担任此次专项工作小组组长,联合各方,每日到院子里巡查三次。“但最难的一点是,这里是违建,属于危房,要确保安全就必须拆除,这样租客们需要全部搬离。”

C

/ 动员社区力量 /

给租客找新家 20天后全部搬离

房子必须要拆,但要保证租客家家都有新住处。

“我们一边上门走访、推进棚户区租客劝离工作,一边动员社区力量,给有需要的租客们找新住所。”王怀光拿出一份名单,上面是119号院所有租客的名字和联系方式,后面用笔标注着“自己有房子”、“不提供”、“和平小区”、“科华南路”等。

“这是我们挨着排出来的,‘不提供’或者‘自己有房子’意思就是租客不需要我们帮忙找新住所,‘和平小区’和‘科华南路’之类的就是租客们希望在这些地方找新住所。”

最终梳理的结果是,一共有20多户租客需要街道办帮忙提供新住所。“这样的方式,让绝大多数住户的态度转变了,最后都很理解、支持搬离工作并且都积极配合了。”王怀光告诉记者,因为街道办和社区帮忙联系的房源都是经济适用房且没有通过中介,租客们可以省下一笔费用,所以搬离工作推进得很快。

刘燕一家八口就这样通过街道办,搬到了隔壁电梯小区的一个套二,80来平米的房子里,比之前大多了,还有独立卫浴和厨房。“虽然房租要高一些,我们压力大了点。但一对比确实要安逸、方便很多,小区还有门禁,也不用担心娃儿的安全。”刘燕说。 刘燕的邻居王刚(化名)也通过街道办,和他姐姐一家在桂溪街道办和平社区的一个安置小区租住了下来,宽敞的客厅让一家人有了各自的活动区,儿子在桌上玩电脑,自己可以坐在沙发上看电视,比之前拥挤的小间好了很多。

王怀光告诉记者,4月17日之前,53间房子的租客通过自寻、朋友推荐、社区介绍、街道办联系等多种途径,都找到了新的租住地并全部搬离。 现在的119号院经过1个多月的改造施工,已经变成了一片绿油油的小游园,几天前刚竣工开放,十多株蓝花楹冒着新芽,树下安设了6组健身设施。周围的居民进来走了一转,连连感叹:“真是看不出之前乱糟糟的样子了。” 刘燕也欣喜,“反正就住在旁边,随时都可以下来逛一逛,看看老地方。”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 尹沁彤 摄影报道

  • 新闻推荐
四川
社会
娱乐
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