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记者 张红霞
12月14日中午,成都武侯区黉门街的“奶奶名厨”社区餐厅,人气依然很旺,73岁的创始人刘道笠忙前忙后地招呼用餐的老人。食客大都是多年相见的老街坊,75岁的老人马卫华感叹:“我们看着这个社区餐厅一点点壮大起来的,很不容易!”
几年前,为解决空巢老人吃饭问题,该社区以“低龄老人服务高龄老人”的方式引入老年志愿者,进而形成社区公司化治理,成为如今的“奶奶名厨”社区餐厅。
如今,“奶奶名厨”社区餐厅已升级至3.0版,从初创时10平方米的供餐点位升级为1600余平米的社区智能中央厨房,可容纳120人就餐,这间从社区生长出的厨房还有了自己的注册商标。
与此同时,“奶奶厨房”不仅是武侯社区治理的一张名片,也是成都社治的一张名片,孵化并支持它壮大发展的成都首家社区公司——四川黉门宜邻居民服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宜邻公司”),探索出一条社区企业拓展社区商业、再通过社区发展基金反哺而实现社区自我“造血”的路子。
并且,与社区发展基金同行的,还有多个社区治理的走在前列的原创举措,例如社会企业、社区社会企业、社会组织信用体系等,它们为武侯社治赢得了“模范生”的美誉。
“奶奶名厨”扎根,社区基金应运而生
“奶奶名厨”社区餐厅所在的黉门街社区,是武侯区社治的“老先进”。2016年,刘道笠自发为空巢老人煮饭而吸引了志愿者,成为“奶奶厨房”的缘起,当社区公司介入后升级为“奶奶名厨”社区餐厅,地方扩大了,继续把“低龄老人服务高龄老人”的传统美德发扬光大。
作为由社区居委会发起成立的公司,四川黉门宜邻居民服务有限公司还相继创办了城市森林读吧、名画鉴赏培训、英语学习等多个品牌项目,率先形成了成都社区综合体——黉门里生活体验中心。“奶奶名厨”社区餐厅提取利润的20%,为社区80岁以上老人提供免费送餐服务。这也成为后来社区基金的由来,宜邻公司从各项目中留取一定比例提成,放入社区基金,再成为社会公益的经费来源。
2018年8月11日,全国第一个由区级党委部门推动的社区基金会——成都市武侯社区发展基金会成立,由企业捐赠发起、社治部门推动,在省民政厅登记注册。
成立这个慈善组织的考量有三:拓宽社会资金引入新渠道,主动服务构建共建共治共享新体系,构建社区可持续发展生态圈,以创新高效服务居民新路径。
社区基金的撬动作用,在武侯区航中街的顽疾解决中得以体现。航中街位于火车南站片区,曾是一个背街小巷,路面坑洼、电缆交错、外墙破烂。社区一直想重修围墙,因与周边九家业主单位沟通不畅,仅长83米的外围墙多年无人修缮。
2020年,航中街所在的锦官新城社区,运用微基金撬动辖区资源,和辖区企业进行党建互动。这段背街小巷微更新项目作为共建清单发布出来后,各企业纷纷出谋划策,最终航中街微更新项目落地实施,昔日老破墙成了网红打卡点。
2018年,武侯首个社区微基金、首个街道层面的专项基金、首个由社会组织发起的专项基金相继设立;2019年,成都市武侯社区发展基金会党支部获批成立,“春耕计划”“仲夏邻里节”等品牌项目得以深化;2020年,武侯小区院落治理专项基金第一期项目机构招募启动;2021年,“社区创享家”全国招募启动,武侯社区基金会与中航信托签署信托合同,国内首单社区发展基金管理服务信托落地成都。
在参与社会治理、满足社区个性化需求以及推动社会创新等领域,社区基金会有着独一无二的优势,武侯社区发展基金会力主实现治理模式从“政府单一”向“社区多元”转变。
据悉,未来五年,成都市武侯社区发展基金会将增强资源整合能力,提高社区专项基金、微基金使用质效,创新试点慈善信托参与社区发展治理,打造全国社区基金会行业标杆。
社会企业百花齐放,社会组织成都第一
手机APP寻找停车位、对外出租自家空车位,这样充满科技味的创新与社会企业联系在一起,给人以新鲜的碰撞感,而这份新鲜感即是2018年11月在武侯区晋阳社区里产生的——由社区创办的“来吧”双创孵化平台,孵化出社会企业——“支位”有限责任公司,以“支位”APP为载体,通过数字化整合社区近300个停车位,解决停车“老大难”问题。
社会企业是近年来武侯区在社区治理方面大力发展和支持的企业形态,是指投资者拥有企业所有权,企业采用商业模式进行运作并获取资源,投资者在收回投资之后也不再参与分红,盈余再投资于企业或社区发展。“支位”模式牛刀小试、运作顺畅,之后,武侯社会企业投资联盟应运而生。
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武侯区已培育信托物业、智慧治理等领域社会企业110家,已通过认证23家。
为了“全路径”分类推进,武侯区积极探索发展社会企业的差异化模式,支持社区创办社会企业,推动社会组织转型发展,引导企业转型社会企业,鼓励公益人士创办社会企业。
武侯区的目标,是完善并落实社会企业政策支持体系,培育枢纽型、品牌型社会企业,填补政府基本公共服务与市场商业服务空白。
在培育社会企业之前,自2014年起,武侯区大力培育社会组织,启动了以“网格立体化、主体多元化、服务社会化”为核心的社区治理机制改革。
目前,武侯区云听说助残中心等6个种子品牌社会组织发展态势良好。为加强社会组织管理,武侯区还持续推进社会组织信用体系建设,出台了《武侯区社会组织信用监督管理办法》,指导各业务主管单位加强社会组织日常管理,切实促进社会组织健康发展。
依托武侯区社会组织服务园,持续开展社会组织品牌培育三年攻坚行动。目前,武侯区社会组织数量达到2000余家,位居成都市第一,公益服务基础优势明显。
如今,在提升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的水平上,武侯区更为走深走实。在党建促社建方面,实施社会组织党组织“标杆引领”计划,培育了武侯区新空间“红领空间”、武侯区逢缘“初心亭”等党建示范点。组织社会组织党支部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和“党员志愿服务活动”,发挥党员社工双向优势,为社区居民提供助残、为老等专业服务。
今年3月,武侯区被确定为四川省社会工作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区。以此为契机,武侯区与社会组织合作建设三级联动社工站(室),借力专业优势打通为民服务“最后一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