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蜜蜂”巡田、“钢铁侠”除草,邛崃农业“科技范儿”十足

2025-09-05 15:43:47来源:四川在线编辑:熊珮

四川在线记者 文铭权

进入九月,位于邛崃天府现代种业园、总面积117亩的长江上游水稻展示区以及征集水稻品种展示区内,连片的稻田即将进入收获期,沉甸甸的稻穗变得金黄,一派丰收景象。

9月4日,一只“小蜜蜂”从稻田旁的“蜂巢”起飞,开始按照规划线路在稻田上空自动巡航。忽然,它发现38号样方区域出现异常:新品种“荃优851”中熟稻中,隐藏着一株稗子。于是,“小蜜蜂”飞临该区域上空,抵近采集相关影像数据,并同步传输到大数据系统。

“这只‘小蜜蜂’是台巡田无人机,我们叫它‘智·蜂’,差不多就巴掌大小,体重仅147克。”算法工程师邹粉东说,该无人机最大航速每秒5米,4小时内即可完成对100亩稻田的巡田任务。

不一会儿,一位双肩各扛一台无人机、“大头、独腿”的“钢铁侠”“闪亮登场”了:它飞到38号样方区域,在那株稗子的头顶悬停。缓缓下降到一定高度后,它从底部伸出绞盘,将整株稗子搅碎。

“这位体重达30公斤的‘钢铁侠’,名叫‘田间卫士·阿崃’,是一位水陆空三栖的作业机器人。”邹粉东介绍,在“田间卫士·阿崃”底部有一个接入“端口”,除绞盘外,还可配置模拟人手臂的机械手,开展“拔草”等高难动作,还可悬挂吊篮等,进行化肥、农药撒播等田间无人化作业。


“田间卫士·阿崃”。

四川在线记者从邛崃市农业农村局了解到,今年1月,邛崃熵辰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四川农业大学、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等科研机构,成功研发“崃·见田”数智农业系统,在智慧农情管理、低空技术应用中注入科技力量。邹粉东是该系统的算法工程师。“智·蜂”和“田间卫士·阿崃”,是该系统的重要“执行员”。

该项目直面农业数字化转型的核心挑战:如何用有限数据,实现感知-分析-研判-决策-执行-评估的较高维数智闭环。

“我们拟通过运用AI技术种水稻,以科技创新开启大田智管新模式。”据该项目研发负责人江平介绍,“崃·见田”数智农业系统主要由“1+2+N”构成。“1”为“天禾联勤”农业AI大模型系统,“2”为2台“智·蜂”巡田无人机,“N”为“田间卫士·阿崃”等绿色防控体系执行者。据悉,“智·蜂”巡田无人机,将聚焦株高、叶温、叶湿、叶绿素、土壤含水量等水稻生长关键生理指标,适时监测与评估水稻生长态势。“同样完成一次田间数据采集,过去每千亩需要数十个人工,如今,两只‘小蜜蜂’数小时就能完成。”江平说。


“崃·见田”数智农业系统屏显截图。

接收到同步回传的相关资料和数据后,“天禾联勤”农业AI大模型系统将自动分析数据特征,作出作业决策,给出最佳的解决方案。“从接收数据到给出最佳解决方案,数秒内即可完成。”江平说,当前由于临近水稻收获期,该系统运用场景相对较少。在其主要生长阶段,该系统将派上大用场,为确保水稻丰产增收保驾护航。

随着“田间卫士·阿崃”等智能装备的“进场”,曾经极为繁琐的除杂除劣等稻田管护过程,将彻底告别依赖人工作业的历史。“种水稻,正越来越变得像3D打印那样简单。”江平说。

四川农业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教授梁越洋认为,“崃·见田”数智农业系统的研发,是现代农业借助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推动智慧农业发展的探索与实践,将为农作物新品种选育及田间生产管理的数字化、智能化升级等提供有力支撑。

一场人工智能深度赋能现代农业的实践,正在邛崃市逐渐成为现实。

    编辑推荐